
「春節期間,來烏蘭哈達火山遊玩的遊客特別多,正月初一至初七,民宿平均入住率在50%以上,初三、初四幾乎客滿。白雪覆蓋下的火山,展現出不同於夏秋時節的壯美景觀,遊客們滿臉都是喜悅。」2月6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壹蒙壹牧火山民宿總經理郭晨慧介紹道,草原火山旅遊已成為察右後旗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記者從察右後旗獲悉,春節期間,草原火山旅遊持續火爆,共接待遊客5.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400萬元(人民幣,下同)。
被譽為「火山腳下村莊」的烏蘭哈達蘇木前進村,曾經遍布村民搬遷後留下的舊房子。2007年,大學畢業的塔娜將姥姥家一處約6000平方米的院子改造成「遊牧星空」民宿,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紛預訂。
如今的前進村,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直通家門口,白牆紅瓦的住宅排列得整齊有序,古老綿延的火山與藍天白雲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卷。在村幹部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前進村」。
得天獨厚的火山資源,讓當地許多沉睡的資產被喚醒,開始「生金」。

近年來,察右後旗依託天然火山資源、察哈爾文化資源和閑置鄉村資源,發展獨具特色且富有文化內涵的火山文旅產業集群,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利用銜接資金及京蒙協作資金,投資9000多萬元用於火山旅遊產業建設,建成南、北遊客服務中心,規劃建設了奶酪、溫泉、冰雪、星空、民宿等5個小鎮,打造出鄉村振興的新支柱產業。
察右後旗借鑒「千萬工程」的成功經驗,打造民宿產業群。目前,該旗已建成73處民宿,總投資1億多元,吸納700多人就業,帶動農牧民年增收約1.2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農牧民增收的雙贏。據了解,2024年察右後旗過境遊客達434.8萬人次,旅遊收入達34.7億元。
火山地區的土地和水源富含大量微量元素,產出的馬鈴薯、雜糧雜豆、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口感鮮美、營養價值高,有着獨特的「火山風味」。
察右後旗大力發展後備箱經濟,推動農畜產品就地銷售、轉化增值;立足傳統奶製品產業優勢,規劃建設了奶酪小鎮和奶酪樂園主題休閒街區,打造集高端奶製品研發、加工銷售、體驗展示、倉儲物流為一體的休閒旅遊產業;出台扶持政策,鼓勵火山周邊嘎查村的農牧民轉型發展旅遊業和舍飼精養畜牧業,讓百萬畝草原得以休養生息,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增收的雙贏。
郭晨慧通過電商運營,把家鄉的「後旗紅」土豆賣出了堪比蘋果的價格。現在,公司每年通過電商渠道銷售的土豆超過500噸,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帶動當地700戶農民增收致富。
火山的開發建設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每到夏季,火山旅遊總能帶火地攤經濟。星空小鎮、溫泉康養度假村、民宿等配套服務項目環繞在火山周邊,為各地遊客打造了吃、住、行、遊一體化的服務體系。
據當地旅遊部門統計,以火山周邊的村集體為單位,共有40多個攤位,每個攤位每年的流水達30萬元,純利潤不低於15萬元。這不僅帶動了農產品銷售,還提升了火山的品牌價值,切實拉動了農牧民收入增長。
【來源】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