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久慧
即使已計算958億元的政府債券淨現金流入,特區政府仍面臨嚴峻的千億財赤。同時本港經濟面對多方面挑戰,樓市下跌,中小企經營艱辛,港人北上消費,訪港遊客消費力不如從前,市民因擔憂前景,亦勒緊褲頭,本地購買力漸趨疲弱。
社會輿論廣泛討論應如何削減公共開支,盡快轉虧為盈,建議高官、議員、公務員減薪的討論此起彼落。筆者認為,作為民意代表的90位立法會議員應身先士卒,帶頭減薪,回應民間呼聲,體察市民對財政前景的擔憂,以實際行動釋除港人焦慮,充分展現政治人物的帶頭示範作用。
只要立法會議員願意減薪,推動高官公務員減薪就容易得多。本港特首及高官薪酬堪稱冠絕全球,連英美元首都望塵莫及。公務員薪金佔政府經常性開支逾兩成,減薪對「滅赤」的政治意義巨大,展現公僕對香港社會的承擔。在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初,特首、高官及行政會議曾經帶頭捐出一個月薪酬,合共1100萬元,亦自掏腰包購買物資為抗疫作貢獻,這就是行動,這就是擔當。在艱難時刻展現團結,公務員隊伍亦曾在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20年本港經濟遇上沙士、金融海嘯、豬流感、新冠等危機時,四度凍薪。
同舟共濟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特別是本屆立法會是在落實「愛國者治港」新選舉制度下的首屆議會,全為「愛國者」擔當議員,更應秉持「一國兩制」初心,以促進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己任。肩負「為人民服務」初心的90位議員們,應帶頭減薪捐薪,貫徹實踐「愛國者」理念,帶頭在社會樹新風,才有說服力,既能令18萬公僕信服,亦能令年薪數百上千萬的公營機構高層敬佩,齊齊減薪。凡事總要有人帶頭,市民是一切施政的基礎。議員是民選的,如果連民意代表不站出來呼應民意,還有誰該站出來?過往數屆立法會議員良莠不齊,無視時艱,不願減薪,但現在第七屆立法會的組成早已脫胎換骨,試問愛國者們怎能不先天下之憂而憂?
環顧全港,近年編制增幅最大的就是立法會,本屆議會由上屆的70席大增至90席,立法會2024-25年度支出預算比起增加議席前的2020-21年度,上升了約12.3%。因應議席增加須擴建立法會大樓,工程超支以致要追加近4億撥款,最終造價高達15.6億元。除議員薪酬外,納稅人亦須支付議員的醫療津貼、任滿酬金、議員助理及議辦資助。兼任行會成員與立法會議員的「雙料議員」,更同時享行會月薪約8.5萬元及立法會月薪約10.7萬元。千億財赤下,既然立法會是近年增長最大的機構,自然應優先檢討其「性價比」,檢視其財務年報,定出節流方案,例如設議員外訪開支上限,升級機票酒店等額外支出須由議員自己掏荷包。開源方面,不少議員在復常後積極探索本港與海外合作商機,率團到訪中東等新興市場助力香港發展,構建對外聯絡渠道,當記一功!
期盼本屆立法會全體議員帶頭減薪,垂範社會,那麼無論再過多少年,香港市民都會記得首屆全由愛國者組成的議會有擔當,切切實實與700萬港人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