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改革求變、改善民生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履新近一個月的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改革求變不是口號,政府會以創新思維改善現有的工作,其中運輸基建規劃方面,該局在技術與規劃程序兩方面均會進行「雙創新」,以擬議中涉及觀塘上坡地區逾30萬居住人口的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為例,局方有意更改走線,將原定途經藍田北的部分隧道改為上山路段,額外惠及藍田的興田邨、藍田邨及德田邨三條公屋邨數萬居民,技術上則會考慮引進內地多元化的運輸科技,並會壓縮個別程序。
陳美寶在專訪中多次強調創新及改革,在長遠運輸基建規劃方面,目前香港共有6條重鐵及4條中型運量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正處於興建籌備階段,工作量相當龐大。為求在有限資源下完成建設目標,她提出「雙創新」模式,一方面在技術上考慮引入內地最新的集體運輸科技;在規劃程序方面,則可壓縮個別程序甚至同步進行多個步驟,以節省時間。
研更多採用「設計及建造」招標模式
她說:「香港傳統以來有很多法定程序,例如由初步設計到詳細設計,再到興建和運營,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但是否需要一步做完才做另一步,其實並不是。」
她舉例指,政府未來或更多採用「設計及建造」招標模式,即項目的設計和建造使用同一合約招標,承建商在較早階段直接參與工程設計,令銜接更為順暢。
其中擬議的3個綠色集體運輸項目,陳美寶指,啟德線去年已完成意向書收集,今年將率先展開招標。至於位於順利、藍田一帶的東九龍線,因為路線相對複雜,需要更多時間設計,預計於2026年招標。而洪水橋/厦村項目,政府亦於上月開始徵集意向書,今年3月底截止,同樣預計2026年展開招標。另有連接黃竹坑至香港大學的南港島線西段,仍有待詳細規劃及設計。
擬建藍田北站連接三屋邨居民
就東九龍線,陳美寶透露,綜合考慮後,政府決定更改走線,將部分藍田穿山隧道改為上山路段。她解釋,項目共收到35份意向書,有建築商反映藍田穿山隧道一段成本較貴,亦有當區居民反饋,住在上山的居民無法使用隧道,故決定將原走線向偏藍田北方向的走線略為移動,覆蓋興田、藍田及德田三個屋邨的數萬居民,「我們在附近都可以找到地點作為車站,暫命名為藍田北站,可連接三個屋邨的居民,經過該站後,再落去部分隧道,連接油塘站。」陳美寶指,政府對規劃方案秉承開放態度,樂意傾聽市民意見,亦注重提升效率、效益,稍後會與當區團體及居民作進一步解說。
陳美寶1989年7月加入政務職系後,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出任運輸署署長、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等。上月5日,她獲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回顧上任近一個月工作,陳美寶表示,雖已在相關部門工作多年,但任局長後站位更高,應更宏觀地布局工作,力求創新與改革。
她說:「無論是在航空、航運或是交通基建,我們都應該有創新思維,改善現有的工作。而改革求變,亦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需要深化、實施,我們局過去是有一些老大難問題,包括宏觀政策方面,也有公共交通、點對點運輸等民生事務,所有範疇都應該有改革求變的精神。我們要令到市民受惠、業界支持,最重要的是還要有底線思維,在改革中保持社會的穩定。」
她強調,改革不可觸及社會穩定,但推進改革時,也不能避免會對業界、持份者帶來轉變甚至影響,「如何做到盡量順暢、和諧地推進,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港車北上」名額加碼 每天500宗
(香港文匯報 記者 吳健怡)「港車北上」計劃推行一年半以來,「揸車直踩到廣東」的場景已成為愈來愈多香港市民的生活日常,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效應不斷放大。香港特區政府運輸署昨日宣布,粵港兩地政府同意即日起「港車北上」每天申請名額加碼至500宗。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港車北上」計劃相當受歡迎,每日平均有7萬人、1.2萬車次通過該計劃往返廣東。她並透露,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密切探討推行「粵車南下」計劃的安排。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兩地政府需要增加口岸清關櫃位,善用大橋容量,以免造成車輛堵塞的問題。
運輸署昨日宣布,即日起接受「港車北上」申請的數目,由每個工作天400宗,增至每日500宗,冀可應對新申請、續期申請的需求。至於申請資格、程序、抽籤等安排均維持不變。自2024年5月起,推行優化續期申請的安排亦會繼續,讓合資格「港車北上」續期者,可在無需參與電腦抽籤的情況下提交續期申請。
日均1.2萬車次使用大橋
對於增加「港車北上」的申請數量,陳美寶在專訪中解釋,新安排可增加更多符合資格的市民中籤機會。她指出,自2023年7月1日起「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市民使用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的熱情持續升溫。
以去年7月至9月的大橋使用數字為例,平均每日有1.2萬輛車次、日均7萬人次的旅客量。她表示,會繼續留意「港車北上」的運作情況,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密切聯繫,適時檢視和優化計劃的安排。
至於備受關注的「粵車南下」,陳美寶指該計劃是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並且與「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等政策相輔相成,相關的措施已提上議程,會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密切溝通,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期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議員倡增清關櫃位免塞車
目前,車主就算成功申請,啟程北上前亦要預約使用港珠澳大橋的名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十分歡迎新安排,相信增加名額後足以應付平日「港車北上」的需求。不過他亦關注,如增加太多名額,港珠澳大橋內地口岸在假日時或會更加擠塞。他指問題關鍵主要由於通關時,車上的乘客需要下車,使用櫃位處理出入境手續,但口岸櫃位不足,可能導致車等人,造成排隊輪候的車流。
他續指,已向運輸及物流局表達訴求,希望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增加口岸櫃位。他又認為,隨着「粵車南下」日後推出,屆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的交通會更為繁忙,希望運輸及物流局提出方案應對。
議員倡研不下車自助過關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亦指出,特別日子港珠澳大橋的清關樽頸嚴重,「其實現時一小時處理的通過能力,與我們需求仍有一段距離。一是增加更多櫃位讓車輛過,一是令到車通過的速度加快,同樣數量的櫃位,一架車輛原本用50秒,你可以令到每架車輛大約15秒就完成,這個速度可提升3倍。」他建議長遠應研究利用科技,讓車上的乘客不用下車,都能完成自助過關。
開拓更多新航點 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新年伊始,身披「閃耀中國紅」外衣的國家自主研製客機C919,由本月1日開始執飛香港至上海航線。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形容,這是祖國送給香港的大禮物,強調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將會繼續善用「一國兩制」下連接國家和全球的獨有優勢,未來可以在飛機維修、人才培訓等方面助C919開拓國際市場。而為充分應對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帶來的客流量,會在今年年底採用二號客運大樓,以及與更多「一帶一路」國家的民航業合作,開拓更多新航點,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成內地以外首個航點 擁「三個第一」
香港成為東航C919定期執飛商業航班的第九座城市,也是首個內地以外航點。陳美寶以「三個第一」形容這份祖國贈送的大禮:首航當天為2025年的第一天;這是第一架國產自主研發的飛機;C919首次在內地城市以外地方商業飛行。
她強調,要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優勢,會做好配套,除了擴闊香港連接內地的航點,亦會探索中國商飛派C919在這些航點營運,將中國航空製造業領域的突破和成就帶向世界舞台。
對於目前全港只有一名持牌工程師完成C919機型維修訓練,她解釋指,民航處早於2012年已經參與C919在內地認證工作,亦有派員到當地培訓,「如果有需要,可透過專才計劃或工作簽註引入維修人員來港,進行相關維修工作。」
提早布局與「一帶一路」國家民航合作
此外,隨着三跑道系統已於去年11月正式啟用,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將有顯著提升,預計在2035年起的處理能力將增加五成,每年處理1.2億人次旅客和1,000萬公噸貨物。陳美寶表示,會在國家支持下,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龐大機遇和經濟價值,助力香港鞏固和進一步提升國際航空樞紐的領先地位。
為充分用好三跑道系統帶來的額外運力,她表示,會以更前瞻視角發展和擴大航空網絡,提早布局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民航合作。今年,會與10個或更多民航夥伴探索加強民航聯繫,並支持香港國際機場繼續開拓新航點和增加航班,以連接具潛力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網絡。
年底分段啟用兩個新客運大樓
因應未來的客運需求增加,她表示會啟用三跑道系統的相關客運設施,並且在今年底分階段啟用兩個新的客運大樓,首先啟用配合三跑而擴建的二號客運大樓(T2)。而在相關設施啟用前,將為零售餐飲等服務持續進行招商,業務夥伴亦會開始進場作準備。
除了航空網絡外,她表示會致力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合作,完善香港國際機場的多式聯運網絡。機管局與珠海已經於去年11月簽署珠海機場股權合作協議,並加強「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亦會結合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空網絡和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擴大協同效應,推動建設高端航空產業群,實現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
港須積極發展綠色港口智慧港口
隨着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目標於2050年前後實現國際航運淨零碳排放,業界已開始轉用低碳甚至零碳的綠色船用燃料。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香港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船用燃料加注中心之一,亦要積極發展綠色港口和智慧港口,預計今年內進行首次液化天然氣船對船加注的示範作業;同時要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藉着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會加強香港跨境鐵路與港口的聯繫,並與大灣區港口的協作,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發展高增值的海運業,促進經濟發展。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香港,位列2023年全球十大船用燃料加注港第七位。陳美寶指出,香港位處華南的最南端,接近國際航道,在燃料加注上享有特別的地理優勢,加上背靠祖國,香港有充分條件再下一城,建設穩定的綠色船用燃料供應鏈,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她指出,已經於去年11月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帶領航運界綠色轉型,今年上半年內,會促成業界進行首次液化天然氣船對船加注的示範作業,設立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獎勵計劃,鼓勵於香港開展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業務的先行企業。政府亦銳意推動海運服務發展,鼓勵業界發揮本地獨有的國際化和制度優勢,提供齊全而優質的海運服務,包括船舶服務、航運金融、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從而在港口和海運業發展之間做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果效。
跨境鐵路方面,她指出,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自2018年9月23日投入服務至今,直達站點已由44個增至80個,其中短途站點,逾六成以福田和深圳北為目的地,三成以廣州東和廣州南為目的地,穩步推進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構建。
去年首10月高鐵港段客量逾2100萬人次
根據入境處數據,去年首10個月,高鐵香港段乘客量超過2,100萬人次,超過2023年全年總數。陳美寶指出,受惠於深圳恢復赴港「一簽多行」個人遊簽註的政策,已經指示運輸署及相關服務營辦商,加強本地和跨境交通服務,滿足出入境旅客的運輸需要。
她表示,要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藉着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效的連接,將香港的港口與鐵路結合,讓貨物從內地發出,並中轉至香港的碼頭,再發往全世界。她將在下周帶領物流發展局代表團前往廣西地區考察,與當地的物流局進行交流,「要向他們說好香港運輸及物流局的故事,更要說好香港故事。」
她期望將來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