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網記者應江洪 新疆報道)12月14-16日,應邀參加「新疆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國際研討會」的4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00餘名嘉賓、媒體先後走進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相關企業,實地考察當地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以及在美國所謂「強迫勞動」謊言基礎上對新疆實施單邊制裁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了解事實真相,回擊美國的污衊抹黑。
「頭部企業」受損 實施品牌轉型
「我是1989年大學畢業後慕名來到這個工廠的,如果真存在強迫勞動的話,那我不可能在這兒乾三十多年……」新疆天山毛紡織公司針織廠副廠長阿尤甫˙哈力克說。
位於烏魯木齊市的新疆天山毛紡織公司成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主要生產高檔羊絨衫和羊毛衫,是新疆紡織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其外貿業務佔整體業務的八成。2023年9月,美國以涉及對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實行強迫勞動為由,對該公司實施制裁。該公司訂單一年內急跌三成,比以往少了大約3000萬至4000萬元的銷售量,員工數量也從3年前的700人減至目前的500多人。
「(所謂強迫勞動)完全是子虛烏有!」該公司董事長劉忠斌說,「進來的員工我們全都是簽訂勞動合同。按照國家勞動法,每位員工都享受該有的福利待遇,以及勞動者的正常權益。」據介紹,該公司每年都會外派員工到香港、日本學習3-6個月,同時也會邀請兩地專家到公司講課,傳授技術、經驗。

面對美國惡意制裁帶來的影響,新疆天山毛紡織公司積極整合資源、擴大內銷,實施品牌轉型,新增了羊絨大衣、羊絨西裝、羊絨襯衫特別是夏天可以穿的羊絨衫等品類,實現全年全季銷售的目標。目前轉型初見成效,今年內銷收入較去年提升近五成,目前也正開拓中亞地區外貿市場。
推動涉疆法案人 均未到過新疆
2018年以來,美國以新疆涉嫌「強迫勞動」為由,出台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及《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對中國100多家企業實施單邊制裁,其中包括棉紡織、番茄、礦業、生物醫療、鋼鐵等領域的43家新疆企業,制裁措施嚴重破壞了新疆的產業鏈工業穩定,對新疆產業發展和勞動者權益造成嚴重影響。
「實際上推動出台涉疆法案的人都沒有來過新疆。他們只是憑藉一些反華學者的所謂『研究報告』和網絡上的不實謠言,編織捏造了強迫勞動的謊言,為實施長臂管轄、單邊制裁提供所謂的依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貴相說。

徐貴相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會的目的是向國際社會講述新疆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故事;講清楚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講清楚新疆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充分尊重勞動者就業意願,依法保障勞動者基本權利;講清楚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各族群眾通過勞動改變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親身體驗 外賓所見與西方說法完全不同
據了解,在「新疆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國際研討會」期間,先後舉辦了「新疆的就業和社會保障」主題研討會和「新疆的勞動就業」「新疆勞動者權益保障」「單邊制裁的影響及應對」專題研討會。與會中外嘉賓並通過實地參訪和深入交流,親身體驗了新疆的發展變化。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詹內什·凱恩、伊斯蘭合作組織政治事務助理秘書長優素福·杜拜伊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新疆在穩定就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鼓勵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出台支持就業創業的政策、提供就業培訓等。這些舉措顯著改善了當地人民就業狀況,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也門駐華大使穆罕默德·梅塔米表示,新疆政府在解決失業問題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已成為許多面臨相似挑戰國家的典範。這些經驗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具有借鑒意義,新疆的做法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瑞士國際人權與社會發展協會負責人大衛·洛佩斯說:「我5次訪問中國,目睹了一些與西方說法完全不同的現實:中國正在持續努力消除貧困,改善基礎設施,充分保障人民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教授黃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柳華文,英國皇家社會科學院院士羅伯特·沃克等在發言中表示,新疆是中國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人權進步的一個生動實例。美西方國家惡意炒作涉疆議題,炮製所謂「強迫勞動」謊言,實施單邊制裁,其行徑充斥着政治私利與偏見,嚴重違背了事實真相。
及時優化調整穩就業 年均新增就業超46萬人
新疆是中國較早出台勞動權益保障地方性法規的省份之一。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出台;2023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集體協商條例》開始施行。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教授曹燕說,新疆政府探索出適合本地發展實踐的勞動關係法治化路徑,充分體現了卓越的勞動關係法律治理能力。
「新疆在國家統一法規政策框架內,制定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文件,將幫助勞動者實現就業、獲得收入通過法律文件予以明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副廳長陳志江說,一直以來,新疆在宏觀政策制定設計中,都對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充分體現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對勞動者勞動就業權益保障的高度重視。
據了解,近年來,結合勞動力市場出現新變化的新形勢,新疆及時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制定實施了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10餘項覆蓋城鄉各類勞動者的政策舉措,讓各族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權威數據顯示:近年來,新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46萬人以上,今年1-11月城鎮新增就業47.73萬人。新疆建成了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縣以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覆蓋率100%。新疆區屬普通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去向落實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分級分類服務機制不斷健全,年均幫助3萬名以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截至今年11月底,新疆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參保2265.34萬人次,為困難群體累計代繳社會保險費4438.16萬元,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保障安全網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加強國際合作 戰勝非法制裁
「通過這次國際研討會,更加增強了我們反擊非法制裁的信心,更加明確了我們反制非法制裁的方向和方法:運用法律、經濟、輿論、對外合作等手段,堅決削弱非法制裁的負面影響,堅決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堅決維護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合法權益;更加堅定了我們擴大開放的態度,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組織密切合作,形成民心相通、利益相聯的命運共同體,這是戰勝非法制裁的關鍵。」徐貴相說。
12月15日下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在會見研討會嘉賓時表示,新疆堅持和運用中國人權發展道路主要特徵和寶貴經驗,結合新疆區情和各族群眾需求推動人權事業發展,把人民幸福生活作為最大的人權,踐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促進各族群眾平等就業、自主擇業、穩定增收,不斷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美國等西方一些國家憑空捏造中國新疆存在所謂『強迫勞動』等謊言,完全是不符合實際的。中國新疆必將朝着既定目標闊步前進。我們將繼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和人權保障,拓展與各國地方間交流合作,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