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 北京報道)古韻悠悠,鏗鏘陣陣。12月25日至26日,「國風國韻飄香江」系列活動迎來2024年收官之作,由中央民族樂團創編並演繹的音樂會《頌·黃鐘大呂》將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盛大開場。這樣一場縱貫千年的音樂之旅,將為廣大香港觀眾奉上一場藝術盛宴。近日,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頌·黃鐘大呂》藝術總監趙聰。她表示,希望以「黃鐘大呂」串聯起中華歷史綿延千年的文化脈絡,用當代音樂理念重構經典作品,奏響新時代的盛世之音。
「黃鐘大呂」起源於西周時期,經過數百年的演變和發展,成為了古代音樂中最為重要的音階之一。它被廣泛應用於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中,常被用來象徵音樂或言辭的莊嚴、正大、高妙與和諧。
以此為靈感符號和創意緣起,中央民族樂團創排了既延續傳統又開創新風的民族音樂會——《頌·黃鐘大呂》。它以十二律呂對應十二首經典與新創曲目,以獨奏、重奏、協奏、聲樂、吟誦等多元化的呈現形式,帶領觀眾走近這套古老的樂律體系,令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黃鐘大呂是永恒的經典,已經傳延上千年。時至今日,我們希望能用現代人喜歡的形式,把它繼續傳下去。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自身的精神,因此對於經典文化的傳承,也必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趙聰表示,黃鐘大呂傳遞的不僅是悠悠古音,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以及中國人內在的品格與追求。「為了能更好地展現這一經典,我們特地製作了全新的編鐘編磬,並採用當代的形式進行全新演繹。屆時,只要它的聲音一出來,相信所有觀眾都會為之震撼,因為它的每一個音都是那麼珍貴。」
十二律呂「邂逅」祭天金聲
黃鐘大呂既是真實存在的古代經典,同時也早已成為國人心中的古音符號。那麼,如何準確又生動地使之「重現」,便成為擺在趙聰面前的一道難題。「創編之初,我和團隊夥伴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是要完全恢復周禮,還是進行改編與創新?很長時間,大家都在考慮這個角度與平衡。」
趙聰說,因為當年曾侯乙編鐘出土的時候,就有十二律呂。「所以我們決定創作十二首作品,並用十二律呂的名字來命名它們。這體現的是一種傳承與致敬。與此同時,我們選擇了天壇的金鐘之音,那是祭天的金聲,可以傳遞一種喜慶的氛圍。」
「雖然這部作品不是一部劇,但我們還是邀請田沁鑫導演進行跨界執導,目的也是在舞台表現形式上實現創新。」趙聰說,在演繹過程中,每一位藝術家都傾情投入其中,他們無不感受到對古代雅音的傳承,並且自身的情感也得到了浸染與升華。
「國家隊長」強強聯手
《頌·黃鐘大呂》實現了多個「國家隊」的夢幻聯動: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擔任藝術總監,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擔任總導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音樂會親筆題字。演出陣容上,一大批優秀演奏家、歌唱家接續登台,中央民族樂團民族管弦樂隊也將以最強陣容登場。
整場演出的開篇之作《頌》由著名作曲家郝維亞擔綱作曲,極具儀式感和歷史厚重感,通過展現傳統「八音」的魅力,開啟了中華禮樂之邦的宏大篇章;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在演奏家們的手中再次發出源自古老華夏的悠然之音。中央民族樂團特邀著名樂器製作師王越進為音樂會定製純金鎏金編鐘,璀璨奪目,震撼之至。
音樂會另一華彩段落、趙聰參與編創的蕤賓·琵琶與打擊樂《金戈鐵馬》,則由中國音樂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改編而成。音樂節奏先抑後揚、故事情節緊湊激越,熱烈的炫技將中國器樂的張力體現無疑。演出現場,琵琶演奏家及打擊樂演奏家將在琵琶與打擊樂的對峙中、琵琶與簫的對奏中,給觀眾帶去沉浸式的視聽感受。
趙聰表示,本場音樂會中,以「八音」之樂為始,在「十二律呂」的串聯下用音樂梳理中華歷史綿延千年的脈絡,用當代音樂理念解構、重建經典作品,用作品詮釋中華文明的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用和美之音最終奏響新時代的「黃鐘大呂」。可以說,這台音樂會完美展現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包容性與創新性。
對於此次赴港演出,趙聰滿懷期待。「香港作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觀眾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西方文化藝術。而這次我們帶來的《頌·黃鐘大呂》,恰恰是來自千年之前的悠悠古音。因此,我們希望香港同胞們能夠理解它、喜愛它。香港擁有樂於創新的文化氛圍,藝術家和觀眾們也都非常開放包容,相信走進音樂廳的香港觀眾,一定會被《頌·黃鐘大呂》所深深觸動。」
民樂演奏《黑神話·悟空》 創作者必須親近時代
趙聰不僅是一位卓越的琵琶演奏家,也是民樂國家隊的領軍者,其實她更是一位大力普及傳統民樂的教育家。「對於傳統民樂,我首先主張要認真繼承,不能允許藝術斷代。而在傳承的過程中,藝術家要逐漸找到自我,找到這個時代中的自己。」
對於新時代中的新生事物,趙聰從不排斥,並鼓勵同事與後輩去擁抱與接受它們。「恰如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一樣,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創新,我們要鼓勵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比如互聯網、人工智能等,而不是恐懼,更不能排斥。」
在中央民族樂團,趙聰鼓勵每一位藝術家都進行網上直播。「我想讓大家學會用這個時代的方式,去與觀眾進行溝通。過去藝術家都是高居台上,受到觀眾的追捧,但現在,我們必須俯下身來,主動拉起觀眾的手,把他們帶到我們的世界中去。」
如今,中央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不僅會在直播間與樂迷們聊天,更會演奏各種最流行的音樂,比如電影配樂、電視劇主題曲、遊戲音樂等。「我們之前演奏了《黑神話·悟空》,現在正在創作一部新劇《國樂之王》,我們會嘗試用各種方式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積極主動地與時代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進而創作出獨屬於當今時代的藝術精品。」
何謂「黃鐘大呂」?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各種排序中,有一套為音樂界所熟悉的系統,那就是以「黃鐘」為首的十二律呂音高序列,它們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黃鐘」「大呂」等十二律呂是最早出現的、用文字對人類轉瞬即逝的音高進行記錄的樂律體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徵。二十世紀傑出的音樂學家王光祈曾言:「吾將登崑崙之巔,吹黃鐘之律,使中國人固有之音樂血液,重新沸騰。」由此可見,「黃鐘大呂」已被後世抽象為中國民族音樂的象徵符號。
提升文化自信 香港將更有力量
當前,香港正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對此,趙聰表達了充分的期待與支持。「此前,我曾經隨隊來香港進行調研,在深入走訪之後,我深感香港應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更具信心,只有這樣,在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過程中,香港才能更有力量。」
趙聰直言,作為一名傳統文化藝術的從業者,她深切地感受到,近年來對於中華傳統的「文化自信」已經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年輕人群體,他們掀起了國風國潮,並且非常幸福地沉浸其中,這些都是傳統文化強大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藝術沒有絕對的標準。只有當你拿出又好又美的作品時,你才會底氣十足,你才能充滿力量,你才能表現堅定。」趙聰說,這時候,世界才會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藝術,外國藝術界也才能真正給予我們尊重。
談及對香港年輕藝術家的寄語,趙聰表示,「我十分鼓勵年輕人進行創新,但創新一定不是空中樓閣,相反,創新必須是在學會了各式傳統的基礎上,再接受、吸收當代的文化營養,進行融會貫通,才能出現創新。」
趙聰表示,從藝術的角度講,每個人都是不可限量的。特別是在互聯網的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舞台。只要你真誠地熱愛藝術,不懈地提升和展示自己,終有一天,會迎來藝術上的「頓悟」。此刻即使你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未來你依然有希望走向舞台的中央。
中國民樂出海:從各自發聲到交響齊鳴
近年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談及中國民樂藝術出海的歷程,趙聰感慨頗深。「中國民樂出海,經歷了一個十分顯著的變化過程。作為中國民樂的國家隊,中央民族樂團在長期大量的海外演出過程中,對此深有感觸。」
「最開始是傳統有什麼,我們就彈什麼。後來變成人家有什麼,我們就彈什麼。如今,越來越具有文化自信之後,我們與外國藝術家也更多地採取合作演奏的形式進行交流。」趙聰說,當我們越發堅定地喜愛我們自己的藝術之後,我們也更有信心把我們當代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外國觀眾。
趙聰強調,過去往往是「我們在上面演,他們在下面看」,但如今,越來越多民樂與交響的合奏開始在世界各地響起。「中法文化年開幕式上,我們在凡爾賽宮與法國藝術家同台演出。當時法國文化部部長就直呼,這種表演太神奇太震撼了。中俄、中非的文藝交流,也都是採取合奏的形式。」
「音樂的交流可以跨越語言的限制,它非常輕鬆,又非常直接。」趙聰說,無論中國的民樂,還是西方的交響樂,都表達了人類共同的情感,所以當我們用音樂的形式,與世界各國藝術家平等交流的時候,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全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獨家優惠
中央民族樂團《頌·黃鐘大呂》
日期:12月25日、26日 7:45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主辦方特別為香港文匯報讀者準備了購票優惠,於城市售票網網站購票時輸入優惠碼:ARO202408(ARO為英文字母),即可獲8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