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座永不熄燈的國際都市,紅色的士如同流動的血脈,日夜穿梭於大街小巷。然而,在這繁忙車流的表象之下,一場信任危機正悄然擴散。2023年,超過1.14萬宗有關的士投訴背後,是市民遊客對這個傳統行業日漸喪失的信心。
「要加錢,因為我們空車上來」「你給多少錢」……拒載、繞路、態度惡劣,這些亂象幾乎成為部分香港的士的代名詞。在龐大的投訴數字背後,最終被執法懲處的比例卻僅為3.4%。這一懸殊的比例不僅折射出執法機制的無力,也顯現出乘客維權的無奈。
根據香港《公共交通(乘客服務)規例》(第374D章),的士司機若無合理理由拒絕接載乘客、選擇不合理路線以增加車資,或在提供服務時態度惡劣,有可能被視為違反規定。相關處罰包括罰款、吊銷營運牌照或暫停從業資格。然而,由於取證難度較大,加之現有執法機制的局限,這些違規行為常常無法被及時懲處。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恆鑌對此直言:「以往即使屢次違規,也依然可以繼續開的士謀生。對於這部分『害群之馬』,我們應該想辦法阻止他們。」缺乏有效的懲戒機制,讓違規成本趨近於零,正是改革前行業困境的真實寫照。
2024年9月,一場備受關注的香港的士行業改革正式啟動。這項新政由香港特區政府牽頭,運輸及物流局負責實施,並經立法會審議通過,被視為扭轉行業亂象的關鍵一步。其中,記分制度成為核心內容,為每位司機設定15分的初始分值。違規行為一經定罪即扣分,累計扣滿10分須參加改進課程,兩年內累計扣滿15分則會被暫時吊銷駕駛執照。
「我們終於有了『牙齒』。」陳恆鑌如此評價這套制度。然而,單靠記分制能否根治亂象,在社會各界存疑。從業30年的李師傅對此頗有感觸:「曾因為乘客誤解,鬧到報警。當時車內沒有CCTV(攝錄系統),我百口莫辯,即使免收車資並道歉,仍無法平息爭端。」
陳恆鑌指出:「記分制只是第一步。如果沒有完善的證據採集機制和監督體系,即使制度再好,也可能淪為形式。」
為彌補現有執法手段的不足,特區政府計劃於2026年前完成全港的士攝錄系統的安裝,並在2025年底實現電子支付全覆蓋。攝錄系統由車廂攝錄機、行車記錄儀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成,用於記錄車內對話、交通事故情況及車輛位置數據。這些措施旨在為違規行為提供客觀證據,同時保障乘客和司機雙方的權益。
然而,這些技術手段也引發了隱私保護的擔憂。李師傅提出:「攝錄系統雖然對證據採集有幫助,但在隱私方面,政府需要妥善考慮。」如何平衡隱私保護與執法需求,成為改革能否順利推行的關鍵。
新加坡的士行業的改革經驗為香港提供了參考。該國通過分級服務、司機培訓以及全面監管,成功在兩年內將投訴量減少了46%。尤其是在司機培訓和服務提升方面,新加坡的經驗凸顯了對行業文化的重塑。對此,陳恆鑌指出,香港的問題不僅在於制度設計,還在於司機、乘客與監管機構態度的轉變。
專營的士車隊的引入成為香港的一項新嘗試。這些車隊提供網約服務、多種支付方式,以及行車記錄和客戶反饋機制,被認為是行業現代化的標杆。通過這些措施,香港特區政府希望為乘客提供高質量服務,並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夜幕降臨,維港兩岸燈火輝煌,一輛輛紅色的士穿梭於車流之間。他們承載的不僅是乘客的旅程,更是香港的城市形象與尊嚴。從記分制到電子支付,從攝錄系統到服務升級,香港的士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改變。「要重建信任,需要時間,更需要決心。」陳恆鑌說。
總策劃丨胡泉
總統籌丨蔣錚
統籌丨王漫琪 李國輝 何奔
執行丨彭灝明 彭澤祥
文稿丨梁源
視頻丨梁源 戚容源
剪輯丨王滿昌
包裝|胡斌斌 林丹丹
海報丨胡斌斌
旁白|關朗臻
校對: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