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昨日正式通車運行。同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在香港舉辦,簽署了3份合作備忘錄。大灣區加強互聯互通,深化合作,為灣區發展帶來更強動能,也為全球投資者帶來無限機遇。香港要更好發揮「內通外聯」獨特優勢,積極創新求變,為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並指出「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迎來了最好發展時機。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新月異。昨日開通的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開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重大工程。項目通車後,珠海至江門的通行時間從1個多小時縮短至30分鐘左右,拓寬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香港與粵西的距離進一步縮短,進一步便利港人北上旅遊、工作、投資和生活。
大灣區在加強基建「硬聯通」的同時,在制度對接、規則銜接的「軟聯通」方面也持續深化。今年中央相繼推出各項深化大灣區合作舉措,包括優化大灣區理財通、擴大相互投資產品的範圍和投資者的額度等。本月起,中央恢復擴大深圳居民「一簽多行」來港措施,支持香港旅遊業發展,促進更多商務和人員往來,在提振香港經濟的同時,亦強化了大灣區的互聯互通。
昨日召開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就進一步拓展大灣區合作與發展的機遇作出有益探討。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龍在致辭中提出幾點建議,包括進一步強化互聯互通,持續優化口岸功能和布局研究,提供更加便利的簽注安排,不斷完善港車北上等政策,穩步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及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等試點,建立大灣區標準的確認機制等。在推動大灣區創科聯動方面,高雲龍建議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力度,促進大灣區傳統產業升級。
當前,國家致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和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對外資准入的限制,加快推進電訊等服務領域的開放,讓在華投資的各國企業更加願意扎根中國。
國家推進高水平開放,香港國際化優勢得到進一步彰顯,香港吸引力也獲得更大提升。今年香港重回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再度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競爭力也上升至全球第五位,這也反映香港的營商環境廣受國際認同。同樣令人振奮的是,過去一年赴港投資的海內外企業數目均創出新高,反映香港是跨國企業設立和擴充業務的理想地點。稍後特區政府將公布相關數字,令人期待。
不管國際環境如何變化,香港繼續是投資興業的天堂、成就夢想的地方,根本原因在於香港有國家作靠山,有中央的全方位大力支持,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展望未來,香港要主動作為,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角色,以共建大灣區為基礎,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在助力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更多海外企業「走進來」的過程中,體現香港價值,實現更大發展。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