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4年大灣區(廣東)農業科技論壇在廣州順利舉行。作為大灣區乃至全國農業科技領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論壇吸引了來自國內及全球各地的頂尖農業專家、學者以及農業科技企業代表等近600人共襄盛舉。
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論壇充分發揮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作用,匯聚國內外知名專家,香港、澳門以及全國農業科技力量,立足全省、輻射灣區、面向全球,搭建高水平的國際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討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新趨勢和新路徑,拓展灣區農業科技創新「生態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保障灣區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快培育 廣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居全國前列
本屆論壇聚焦「大食物觀下糧食安全與農業新質生產力」主題,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學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來自全國各地及港澳的16家科研機構、高校和行業龍頭企業聯合主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科協主席陳勇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近年來廣東省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不斷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居全國前列,彰顯了廣東農業科技創新的深厚底蘊和強勁實力。大灣區(廣東)農業科技論壇是促進國際農業科技交流及合作的優質平台,希望以本次論壇紐帶,與科技工作者攜手共育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及全球的科技合作。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在開幕致辭中強調,希望繼續深入挖掘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着力點,緊密結合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國家級平台的輻射支撐作用,共同開展沿邊農業科技合作,為新質生產力保障糧食安全和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最強大腦」齊聚 共話發展灣區農業新質生產力
此次論壇為期2天,共舉辦1場主論壇、3場專題論壇,展出了18家省級農科院、4所高校、9家企業共144項科技成果。論壇上,國內外頂尖知名專家學者集聚一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印遇龍、胡培松,來自日本京都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新加坡理工大學、國際馬鈴薯中心等11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等港澳地區的高校,以及內地高校、企業和省級農科院的知名專家代表,以及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傑出青年科學家,作主旨分享及交流,圍繞種業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踐行大食物觀等農業前沿熱點問題開展深入交流討論,共握農業科技創新脈搏,共話大灣區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現代農業和食品的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共推粵港澳大灣區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確保糧食、能源安全是重大戰略性根本問題。陳勇院士在報告中具體分享了農林廢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等農業新質生產力重點方向的思考,並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要理智、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
豬糧安天下,良種鑄基石。印遇龍院士以「優質豬育種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介紹以豬育種核心技術研發、優質豬新品種培育、優質豬產業推廣等賦能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並展望了培育生豬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前景。
再生農業是一種面向未來的農業模式。來自日本的小松崎將一聚焦土壤生物多樣性的促進與全球氣候變化的應對,提出通過提高土壤質量、優化種植模式等方式,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再生農業策略。
胡培松院士堅持秈稻品質遺傳改良的不斷創新,創建了水稻品質育種高效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育種效率,為我國秈稻品質改良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在報告中指出,發展秈粳雜交稻將是我國糧食增產新的增長點,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並介紹秈粳交雜交水稻育種與應用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基因組學在農業基礎生物學研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廷峰教授做了題為「農業基因組學加速未充分利用的豆科植物的基因組研究」的專題報告,分享最新研究進展。
多方聯動 推動灣區產業科技互促雙強
論壇匯集高水平的成果、人才、平台等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搭建多方協作平台,以政產學研多方協同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科技支撐「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
據了解,在開幕式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分別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山大學、寧夏農林科學院等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進行合作簽約,開展政產學研聯合攻關、協同創新,共同促進灣區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
根據協議,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將與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以建設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為契機,圍繞南沙農業發展「四梁八柱」開展合作,深化高水平農業科技對外開放,合力打造科技支撐「百千萬工程」的農科樣板。
自廣東「雙百行動」實施以來,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與中山大學攜手合作,積極推動科技、人才、教育等資源下沉地方,在助力高州市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雙方將進一步鞏固合作成效,深化落實「雙百行動」,構建科教協同創新聯合體,合力攻克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同時,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還將與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圍繞打造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的科技園區樣板、拓展農業生態領域產學研協同創新等開展合作,拓展產研融通創新渠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寧夏農林科學院重點圍繞水稻、園藝、畜牧、農產品加工、智慧農業、農業經濟等開展聯合攻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西部大開發協同聯動。
搭建平台 助力構建灣區創新合作新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論壇集聚效應凸顯。以論壇為紐帶,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與地方政府、國際科研機構、粵港澳地區科研院校和行業頭部企業等,在農業生物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食品健康、農產品加工、獸醫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下一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將緊跟國家戰略要求和科技創新發展熱點趨勢,逐步拓展論壇功能,將論壇打造成一個集科技前沿技術分享、成果展示推廣、人才培育交流為一體,面向全球農業科技創新創業主體的綜合性、開放性高端論壇。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鄧詣群表示,作為全省農業科研主力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將充分發揮農業領域的創新引領作用,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實施種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和市場應用,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不斷提高品種、技術、產品等核心競爭力;繼續完善院地企協同服務體系,立足全省、輻射灣區、走向全球,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發布】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採寫】徐紅
【編輯】吳韜韜
【審核】鍾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