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筱鲁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數字時代。
從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到元宇宙的大膽構想;從web3.0的逐步發展,再到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人類正闊步邁向新一輪生產力革命。一場世紀疫情更加速了這場變革,過往的實體工作模式,逐漸轉變爲線上會議,逛商場購物被電商平台掃貨取代,上餐館也由外賣小哥的辛勤服務所替代。這些曾經的「例外」,已然成爲今天的「日常」。在不久的將來,即便是一向受極端天氣影響的股票市場,也會在科技應用加持下持續運作,與世界標準看齊。
這不僅僅是工作模式的轉變,更是生產力提升的契機。這場生產力變革的成敗,極有可能如曾經在英國、美國先後發生的第一、二次工業革命一般,深刻影響「百年未見大變局」的走向,引領着世界政經格局在未來一個世紀的發展軌跡。
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把握當下機遇,將科技與創意切實應用於實體經濟。在當今時代,不能僅滿足於表面的「電子化」、「網頁化」,那只是形式主義,對實體經濟的助力有限。真正的生產力革命核心要義,是把科技和創意深度融入實體經濟之中。這是一條充滿挑戰但又必須探索的道路,全球各國政府都在積極尋找有效方法,力求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促進經濟的實質性發展。
我國將這一至關重要的事項,定性爲「新質生產力體制」的宏大發展戰略。在中央二十大三中全會報告中,明確指出以2029年爲目標期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在創新科技和數字經濟領域,香港特區政府付出了諸多努力。一方面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2022年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爲未來香港的創科發展制定了路徑:引進重點創科企業、完善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研發平台、推進香港科學園擴建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等、還撥款支持大學研發團隊,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另一方面,研究數字經濟發展,推動資料中心建設、加速資訊網路的鋪設與發展、跨國電子理財與電子支付平台的發展,拓展了金融業務的新領域。為了進一步促進資料的高效流動,積極與內地單位展開協作。在政策層面,不僅積極推動各產業進行數位轉型,也著重協助中小企業應用基礎數位方案配套,協助其在數位時代的發展與升級。
數字經濟的崛起,確實爲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這個數字化浪潮洶湧澎湃的時代,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數字經濟的建設絕不能脫離實體經濟這個堅實的基礎,而應以推進實體經濟爲核心主要任務,時刻保持務實不務虛的堅定態度。數字經濟帶來了高效的信息流通、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無限的發展可能。然而,如果沒有實體經濟作爲依託,數字經濟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實體經濟是經濟體系的根基所在,爲人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數字經濟只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發揮其巨大的潛力。
同時,數字基礎建設雖然是推動數字經濟的助力,但並非主體,大家絕不能弄錯主次關係。數字基礎設施如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爲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但它們本身並不能創造經濟價值。數字經濟的核心在於利用大數據及數字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只有將數字基礎設施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才能真正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資訊就是貨幣」的後時代,數據已然成爲了新的「貨幣」。促進新「貨幣」應用,重點在流通,政府首要整合各項與社會發展有關的數據,建立一個具有共通性、共享性的平台。數據的價值在於其真確性,而某些真確性質,例如個人徵信資料,則需要加密保障,故此必須經由政府監管,確保在流通過程中的數據真實無誤,更不容洩漏。
數字平台亦可爲政策制定、方案規劃和執行落實提供重要參考。通過整合教育、醫療、交通、環保等各領域的數據,政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會現狀和發展需求,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政策。在方案規劃階段,利用數據平台進行分析和預測,提高規劃的準確性和可行性。在執行落實過程中,實時監測數據變化,及時調整策略,確保政策和方案的有效實施。若能有效整合及發放利用,大數據在市場上的含金量極高。
數據已成為土地、勞動力、資本與及技術以外的主要生產要素。病理數據於醫藥業、消費數據於零售業、市民出行數據於運輸業、樓宇狀況數據於物管及建造業、氣象水文環境數據於農業等等應用場景,不勝枚舉,亦都潛力無限。
特區政府在今年7月成立了「數字政策辦公室」,目標在於「制定以數據驅動、以用戶為本和以結果為導向的政策和支援措施,帶領決策局/部門加速數字政府的發展,從而提升政府效率和服務質素,便民利商」。這固然有助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但引導與協調並不等同落實執行責任。聯通政府部門之間的數據平台早已是「跨年代」工作,若單單依靠沒權沒勢的「數字政策辦公室」推動,要兼及非由政府管有的其它社會及市場數據,敢說定必遙遙無期。故此筆者一直倡議成立「大數據局」,統合數據,管控流通。
然而,「貨幣」是否真正通流,還得看有多少人用。「數字經濟」的主要「發鈔」功能依然在政府,促進流動的責任也在政府。在推動數字經濟建設的道路上,政府還需向民衆推廣數字文化,向企業推廣已有平台的應用,並促進互動優化,讓一般民衆直接感受數字化服務的好處,拓大數據的流通面及流通量,完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支撐結構,從而確立數據本身的經濟及資本價值,帶動新一波的改革與騰飛。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安石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