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王亞毛、何嘉駿、鄧浩朗)昨日是俗稱「走塑」的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適應期完結後首日,大公報記者在市面觀察,大部分餐廳及外賣店已轉用紙匙羹、環保塑膠等餐具,但仍有茶餐廳使用膠飲管,有店舖提供發泡膠餐盒。有市民表示已逐漸習慣用紙質餐具,但仍希望餐具質素再改善。
環境保護署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並沒有發現嚴重違規情況;適應期完結後仍會以宣傳教育為主,輔以適度執法。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社會「走塑」文化已經初步建立,業界若有違規,須在10日內糾正,否則將被執法。
大公報記者於昨日午市時段走訪深水埗一帶,有店舖門擺放部分發泡膠餐盒,提供外帶食物。有茶餐廳的凍飲提供黑色塑膠飲管,店內牆上則張貼「隨身環保飲管」宣傳海報。
部分店舖仍提供膠餐盒
店舖負責人蘇小姐回覆大公報記者查詢時表示,並非特意違規,現在只剩很少量約40多個發泡膠盒,大約一日內用完就沒有了,「今日都有顧客問過,為何仍提供發泡膠餐盒,我們都很誠實講,只是不希望剩下的少量存貨浪費,若顧客要求合規的餐盒,我們一定會提供。」
深水埗區一間兩餸飯外賣店的店員曾小姐說,該店一個月前已改用環保塑膠餐盒、紙匙羹,整體成本貴了一、兩成,但現時大環境不好,暫時不考慮漲價。
茶餐廳外賣顧客劉先生表示,半年來已逐漸習慣使用紙匙羹,認為紙質始終不及塑膠的硬度好,有時不方便使用,「還是希望未來的替代品質素好些,家中還有些以前買外賣剩下的膠餐具,會在家中繼續用。」
在晚市時段,大公報記者在香港仔的餐廳見到,店家已改用聚乳酸可降解飲管代替紙飲管,餐廳老闆表示,價錢跟紙吸管的相若,但硬度優勝很多。記者試用後,感覺硬度跟膠飲管差不多,可以用來「篤檸檬」。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社會「走塑」文化已經初步建立,在餐飲、物管、酒店業已見政策成果。對不合規的商戶,當局會採取執法行動,但強調政策原意不是要懲罰商戶,亦同意改變文化需要較長時間,因此環保署已表明,容許負責人在10個工作天內改善,若情況持續才會處以罰款。至於第二階段「走塑」實施時間,他稱需考慮市場是否有足夠代替品,以及價格是可以負擔的。
議員倡初期寬鬆執法
環保署表示,適應期過後,市面所見有關的商戶基本上都已遵行法例要求,該署沒發現嚴重違規情況。該署感謝業界積極配合,令有關法例成功落實,也令「走塑、走即棄」文化在香港逐漸建立。該署強調,「走塑」的政策和法規不是旨在懲罰,而是要改變市民和業界的行為。政府理解改變的過程需要相當長時間,行為模式的改變亦需要時間才能扎根。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向《大公報》表示,希望政府做更多宣傳,令業界清楚適應期已經結束,並希望執法初期能夠相對寬鬆;在餐具替代品方面,他希望有更多供應商供貨,控制成本,並逐步改善替代品質素,讓大家更習慣使用。
遵守法例|零售店不再賣膠餐具 老闆:存貨自用或送人
「走塑」適應期前日結束,餐廳及店舖不再入貨塑膠餐具及飲管等,塑膠零售店亦不再提供相關產品。大公報記者昨日走訪深水埗一帶,有塑膠產品店稱昨日仍有五、六位熟客去店內詢問,是否還有膠飲管,而店內雖還有少量未賣完的膠飲管存貨,但已不會售賣。
零售店負責人張健龍(圖)向記者表示,店內還剩幾箱存貨,多數是太粗或太幼的膠飲管,他打算和家人自用,或私下送給比較相熟的朋友,他亦會諮詢環保署,是否可以大大方方送予他人使用。他坦言,少了這部分生意,只能想辦法在其他地方補回來,現時反而擔心當未來實施第二階段措施時,現在作為替代品的膠碗、餐盒是否也會被取代。
另一間塑膠產品零售店的店員Allen向記者說,膠餐具和飲管已經基本沒有存貨,店內約於兩星期前已經不再入貨,不過近幾日很多人專門來問塑膠飲管或餐具,昨日亦有兩、三人去詢問,但店方已經不會再提供。他稱,紙質餐具現時仍是不太受歡迎,質素有待改善,有時向客人推薦紙飲管,客人也不會買。
(來源:大公報A9:港聞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