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月明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華誕。回顧祖國過往百年奮鬥、拚搏歷史,取得諸多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征程,大踏步趕上時代。
筆者對於改革開放的深刻印象,來源於見證深圳日新月異的飛速成長。作為新界原居民,筆者的家鄉打鼓嶺身處港深邊界,每日出門就能望到深圳河對岸,自幼時深圳只是一個的小漁村,但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排頭兵」,僅憑幾十年便高樓林立,產業集群,人才遍布,在GDP上超越香港,可謂是改革開放巨大成功最有力的證明。
但改革開放的更深刻內涵,並非僅是打造出一座出色城市,而是將改革春風吹向全國每一個角落,在地域上從沿海城市不斷向內陸開放,在制度上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出市場的作用,先後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的兩個市場與資源。中國因而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後躍升到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成為全世界的奇跡。
當然,國家值得自豪的不只經濟成就,更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國內建設上,穀物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全國人民的糧食、能源安全有所保障;大國基建獨領風騷,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機場港口、水利等基建;科技加快自立自強,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載人航天、衛星導航、新能源技術、大飛機製造等皆取得重大成果;香港、澳門相繼回歸一洗百年恥辱,創造性提出並全面準確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完成香港國安法,香港快速踏入由治及興新階段;最振奮人心的是,國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在拚搏奮鬥下完成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在國際層面,中國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成為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倡導踐行多邊主義,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縮小世界貧困人口數量、版圖,為全球減貧工作注入信心和力量。
今年三中全會中共中央作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同時,中央亦對香港有所期望,近期多次提出「香港要改革」的重要指示。
香港迎來改革之風,是由治及興的必然答案,更是響應國家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必然要求。改革並非否定香港過往及當下的制度與成就,也並非要求做出標新立異的重大改變。而是繼續深入、務實地解決社會發展難題,回歸到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筆者期望特區政府在即將公布的新一年施政報告中,能更積極、進取地回應香港的改革需求,真正開始破除利益固化藩籬,不斷釋放出香港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主席、貴州省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