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北角前晚發生一名有精神病紀錄的男子持刀企圖襲擊家人及警員,被開槍制服送院不治,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去年一名患妄想症男子於荷里活廣場斬死兩名素不相識的妙齡女子後,各界一直討論和關注精神科資源運用和支援等問題。事件一再暴露,本港現時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難以應對社會需求,當局必須盡快研究制訂出更有效措施,包括定期進行全港性精神健康普查及建立更有效的個案管理系統等,以便對症施策,防患於未然。
香港是人口密集的國際化大都市,市民大多面臨巨大競爭和生活壓力,精神健康問題相當普遍。過去亦不時發生照顧者情緒壓力爆煲而導致家庭倫常慘案,包括去年一名印巴裔母親用枕頭焗死3名年僅2至5歲的女童。而在前晚個案中,死者自2017年起已由東區醫院精神科跟進病情,並有定期覆診及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病情一直穩定,無暴力紀錄,並且於上周六剛返回醫院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注射,醫護人員亦評估為情況穩定,原定下月再覆診。有專家指出,誘發精神疾病的成因眾多且複雜,難以一概而論,但很多與環境因素有關。
香港生活節奏快,不少人經常處於高壓力狀態。曾有研究指出,每7個港人便有一位經歷過精神疾病。2021年進行的一項全港調查發現,53%港人的精神健康指數低於世衞建議水準。香港心理衞生會今年初發表的調查亦指出,港人的抑鬱指數再創新高。因此,就前晚發生的悲劇,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有醫療系統難以覆蓋全部精神病患,相關個案的家人宜密切留意情況,有需要應及早求助。
顯而易見,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與生活節奏快、工時過長和壓力高等因素密不可分。想要減少相關悲劇,就需要從最根源之處及早介入進行預防,長遠效果肯定勝於治療。因此,期待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能繼續就改善市民精神健康問題有所着墨,包括就標準工時或禁止僱主於工時以外向僱員布置工作提出具方向性的安排,相信將有助大幅提升市民精神健康福祉。
(來源:香港仔P02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