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鄭洢林)每年的9月10日為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聯同生命熱線今日(10日)召開聯合記者招待會,公布香港最新的自殺數據,並探討如何幫助改善精神健康問題。
最新的自殺數據及其趨勢:整體保持高位 青少年自殺率顯著上升
據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數據,中心估計2023年香港的自殺率為13.6,雖與前一年相比未有顯著惡化,依然處於相對較高的水平,但不同年齡組的自殺率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明顯的波動。中心總監葉兆輝提及,長者和青少年的數據特別引人關注。報告顯示2023年60歲以上女性的自殺率下降了25.9%。顯示了參與社區活動在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和減少自殺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
但令人擔憂的是,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出現了顯著增長,特別是在女性群體中,自殺率從2022年的0.5上升至2023年的4.2。這趨勢可能是疫情結束後,部分青少年無法適應校園學習環境及重建社交支援網絡所導致的精神健康後遺症。
針對學童自殺問題,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呼籲社會提供全面支援,打造以「幸福感」為核心的校園環境,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而不僅專注於學業成績。他呼籲學校積極配合教育局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約章》,透過舉辦相關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減壓的機會,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抗逆力。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正面的人際關係網絡,提升學校的整體健康文化,從而促進社區的關愛與包容。
觀塘及九龍城成為青少年自殺熱點區域
根據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地區分布數據,觀塘和九龍城區顯示出較高的自殺率。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觀塘及九龍城情況比較特殊,青少年資源較其他區少,同時也比較貧窮,舊樓多,劏房戶也較多。所以他認為,這些地區的學校和社區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並提高學童對精神健康的認識。教師和家長也應學會及時識別情緒問題,了解如何尋求專業協助。同時,相關部門應支持青少年建立更穩固的社交網絡,以減少自殺風險。
顏汶羽指出,政府正透過跨部門協作,凝聚各方力量,加強為學校、學生及家長提供支援,為學生築起更堅固的安全網。他呼籲政府繼續與各持份者攜手合作,更全面地推廣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及推行預防學生自殺的工作。
女童群組剛進入青春期 更易造成情緒波動
中心培訓顧問及臨床心理學家何倩恒認為,15歲以下女童自殺率攀升可能與這群人剛踏入青春期,正值受女性荷爾蒙變化所影響,遇到重歸校園生活的壓力時,更易造成情緒波動所致。她提到從學童遺書中可見,許多學生感到自責,並認為自己無法擺脫困境,最後選擇以自殺作為唯一的解脫方法。這一行為反映了現行的體系缺乏對心理健康的支援,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
「自殺這兩個字似乎很沉重,即使講在空氣中也有迴響。」何倩恒希望,各界可以努力改變社會的贅述,讓大家更敢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從而讓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士更深入了解到讓她們產生自殺企圖的原因和表徵,更快更好地幫助青年紓解情緒困擾。
「生命熱線」副總監余利安亦指出,「生命熱線」每月平均接聽近1萬個來電。此外,本會目前正與學校合作,提供入班培訓,透過網絡學習平台篩選有需要跟進的學生,並為他們提供表達藝術治療小組,處理情緒問題。也會提供家長、老師及義工培訓,全面守護青少年寶貴的生命。
女性長者自殺率顯著下降 社區活動發揮關鍵作用
「生命熱線」程序規劃經理梁永棠則分享了預防長者自殺服務的經驗與觀察。他表示,香港自殺率維持高位,只有女性長者自殺率有回落現象,這一令人振奮的趨勢可能與疫情後長者重新投人社會和參與社區活動有關。社區活動不僅幫助長者增強社會聯繫,減少孤獨感,還能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不過,男性長者的自殺率並未改善。男性長者不論年青長者或年老長者,一向不活躍參與社區活動及服務,亦不主動求助。
梁永棠強調,社會活動能有效促進長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心理支援,幫助減少憂鬱和焦慮情緒。同時,正向的社會互動有助於長者重拾對生活的興趣和希望,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消除生無可戀的負面情緒,進而降低自殺念頭。社會各界應多關心長者的需要,並鼓勵他們受情緒困擾時主動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