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並提出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這也不斷提醒香港要主動參與改革,通過教育聚焦培養創科本地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確保形成可持續創新生態
推動創科不能單靠政府,同時也需要社會同心協力,商界、社區和非政府組織可提供更多誘因與支持,設立獎學金、提供實習機會、開展科普教育和創新競賽等,為推動本地創新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成長營造有利的環境與條件。創新的根本在於人才,只有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個支持和促進創科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系統,為本地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創新和進步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全球經濟和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創新科技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香港近年來大力發展創科,不僅出台了各種政策吸引外來創科人才來港發展,還加強了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然而,僅僅依賴外來人才並非長久之計,培養香港本地創科人才,才是推動創科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培養本地創科人才須久久為功
有能力的人才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搶手資源,香港施展渾身解數吸納人才,取得不錯的成效,但當中亦有不少人因為水土不服、生活成本高等原因,最終選擇離開,未能長期在香港發展。依賴外來人才雖然能在短期內帶來技術和知識的提升,但若沒有本地人才的支持和接續,創科發展將面臨斷層風險。而培養本地人才能夠確保技術和知識在本地的延續,形成可持續的創新生態系統,當本地年輕人看到創科領域的發展機遇和成功案例,他們將更有動力投入其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長期而言,培養香港本地的創科人才,這對於穩定人才隊伍,減少人才外流,保持香港在大灣區內的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特區政府近年來亦為培育創科人才作出多方面的努力,積極推動STEAM教育,落實多項措施,值得肯定。例如「創科實習計劃」為在本地修讀STEM相關課程的大學生提供短期實習機會;2020年底成立「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優化中小學課程,普及創科教育;配合創科教育和課程最新發展,編訂《STEAM教育手冊》等。當然,STEAM 學習不限於課堂內,教育局亦持續與創科機構、專上院校、專業團體和其他政府部門等協作,鼓勵學校安排學生參與課堂以外具質素和具規模的學生活動,例如「香港學生科學比賽」和「創科博覽」等,提升學生對創科的興趣和拓寬學生視野。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本地的創科人力資源綜合水平有了不少改善,人才數目亦有所提升。
不過,本港未來對創科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殷切,培養本地創科人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策劃和實施。在幼兒教育階段,通過探索性學習和實驗性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豐富的手工製作、小型科學實驗和工程項目,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探索科技知識,從而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創造力,並定期進行興趣測評和能力評估,發現和挖掘孩子們在不同領域的潛力,為後續階段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在中學階段,重點則在於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學習,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STEAM課程,涵蓋科學、編程、工程設計等領域,同時引入現代技術和實驗室設施,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教育局近年來也一直在努力完善這一點。此外,定期邀請創科領域的青年學者和成功創業者來校開展講座和交流亦十分重要,眾所周知,香港歷年來的DSE狀元及尖子生,十有八九都選擇醫科,很少選擇STEAM方面的專業。若能在中學階段分享行業專家的實踐經驗和職業生涯規劃,分享投身創科行業的獲益,或許可以激勵學生未來投身創新科技領域。
(作者為海南省政協委員、荃灣區議員)
(來源:香港文匯報A18:文匯論壇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