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突如其來的陣雨給香港悶熱的天氣帶來了幾分清爽,而同學們研學遊的熱情也絲毫未減。帶着對傳媒滿滿的好奇,同學們走進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進行參訪。
「傳媒機構是什麼樣呀?好期待!」來自廣州的六年級學生植芊蔚告訴記者,此前一直感覺媒體工作很神秘,希望能通過此次參訪可以飽覽琳琅。
什麼是新聞?帶着問題參訪大文集團
「什麼是新聞?」大文集團講解員胡潤褀老師在講解之前首先向同學們拋出一個問題,希望大家帶着思考開啟今日的傳媒參訪。
在全媒體新聞中心,同學們了解了新聞的採編流程、視頻的剪輯製作、數字人主播的形態及背後原理等等。走進演播室,不少同學立即被綠色的背景布吸引,「老師,這個是綠幕對不對,可以摳圖的。」有同學表示,之前只知道很多電影是用綠幕拍攝再摳圖,這回終於見到現場模樣了。他們還在演播室認識了提詞器、拍攝軌道等專業設備。
兩地報紙有何區別?火眼金睛找不同
「什麼味呀?好刺鼻。」還未進印刷廠內,很多同學就先聞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捂起鼻子。胡老師耐心向大家解釋道,這就是印刷報紙的油墨味。他向學生介紹了印刷設備、報紙的用料以及印製過程,告訴大家為了不耽誤讀者白天閱讀報紙,工作人員通常就在夜晚印刷、清晨出版,期間印刷廠粉塵飛揚,十分辛苦。
來自廣州的張韜同學表示,自己第一次近距離了解報紙的印刷,很漲見識。植芊蔚同學稱,以後再看報紙就會想到它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了。
胡老師拿起一張印刷好的報紙,讓大家尋找香港報紙與內地報紙的不同。同學們把他團團圍住,仔細觀看手裏那份報紙,「繁體字!」有同學大聲喊出。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繁體字的他們,開始辨認起來,不少同學表示,這個體驗很新鮮,十分有趣。
讀兩報歷史,了解百年時代風雲
「一部新聞史,半部在大公。」百年大公報,記錄了中國百年歷史、時代風雲。來到大文集團報史館,同學們認真聽取胡老師講解《大公報》、香港《文匯報》的歷史及兩報對中國近代社會的見證和推動。張韜同學表示,自己平時看新聞會關注採訪視角和現場報道,但很少了解幕後及背景故事,這次通過了解報紙歷史,感受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付出了很多人的心血。
胡老師告訴記者,《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都是非常有歷史的報紙,既包含了中國新聞史,也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希望同學們今天來到大文集團,一方面學習到我國歷史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增加對當前數字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了解,幫助他們更好的生活和學習。「如果能激發起他們對傳媒的興趣,未來願意投入到媒體行業就更好了。」
參訪結束前,胡老師再次問道「什麼是新聞」,有同學回答是「時刻關注到的外面發生的事情」;有同學認為是「在家裏就能看到的資訊」;還有同學說是「由『新』和『聞』組成的」……最後有五名同學獲得了獎勵——一份香港《文匯報》報紙。剛拿到手,他們就開心地展開報紙,認真閱讀起來。
【出品】大公文匯國際傳播中心
【採寫】田欣妍 李振達
【通訊員】王念江 鄭雪華
【審核】鍾俊峰
更多閱讀:
創科創未來•香港研學營|面對面聊AI 灣區少年把港中大博士逗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