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深度報道|「北上潮」席捲 本港餐飲界何尋出路?

港人北上 2024.07.20 13:29:01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新冠疫情前,每逢大時大節,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多少旅客訪港,廣東道如何迫爆,以及來自內地的旅客如何「爆買」。然而,世界在變,香港在變,本港旅遊生態亦悄悄在變。現時到了重大節日,內地訪港旅客多,香港市民北上消費更多。有本地餐飲業人士慨嘆生意難做,只是,難過亦要捱過。到底「北上熱潮」下,本地餐飲界如何自處、如何自強?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訪問了幾間餐廳負責人,「北上潮」究竟會帶來「倒閉」還是「新機遇」?聽聽他們怎麼說。

【環境劇變 日料西餐川菜紛紛遇挑戰】

梁先生正經營三間餐廳,6年前,他開了第一間日本餐廳,主要售賣串燒、壽司和清酒。他表示,第一間餐廳開業時生意很好,於是陸續又開了第二間和第三間餐廳。但好境不常,隨着世界復常,兩地通關,港人開始四處外遊。加之日本開排核污水,日料食品安全遭到質疑,經營每況愈下。環境不一樣了,經營足足6年之久的日料餐廳,計畫在本月結業。

日本餐廳老闆梁先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屹立港島超過四十載的扒房西餐廳老闆楊大程,在自己的餐廳結業後,2015年與兒子再在金鐘開了間「年輕版」扒房。楊大程回顧自己的餐飲生涯——在香港餐飲業做了60多年,見證香港餐飲業「浮浮沉沉」,熬過許多困難,作為資深的業內人士,他深知現時做餐飲殊不容易。

扒房西餐廳老闆楊大程(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經營餐廳多時的餐飲業者表明經營不易,近年進軍餐飲業的人士又如何?座落於銅鑼灣的一間中式火鍋店去年8月份才開始營業,算是一間比較年輕的餐廳。餐廳合夥人之一的靜雯,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群願意做餐飲業的夥伴,大家從比較擅長的川菜開始,進入本港餐飲業。靜雯表示,與合夥人進入飲食行業的節點算是整個行業的冷淡期,她們努力地熬過了大半年的時間,直到目前,業績算是穩固上升。

中式火鍋店餐廳合夥人靜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北上潮」勢不可擋 餐飲業尋求突破】

當被問及餐廳是否受到「北上熱潮」衝擊,楊大程難免有幾分感慨。他認為香港經過疫情真的轉型了,「自己餐廳以前晚市都有8到10桌,但疫情過後,加上全面通關,客人就少了很多,每晚只有一兩桌客人,後來靠店內推廣以及業主和以前食客的支持才維持下去。」

楊大程認為,「北上潮」勢不可擋,對比香港的消費水平,北上消費顯然對收入不高的年輕人更為划算,「去上面1000多元可以夠十個八個人吃,香港不行,在香港吃飯一個人可能就要三百多元」。不過,他仍樂觀地指出,香港的餐飲業沒有那麼容易打倒,現時政府和餐飲業界正在不斷地尋求解決方法。

【北上港人看重性價比】

對於「北上熱潮」,記者訪問了兩位「北上常客」的看法。市民陳先生表示,不管是從服務態度還是性價比,他都很難不選擇北上消費,之前與朋友一行三人去長沙吃火鍋,僅花費不到500元,還可以看表演,隨時有服務員幫忙調蘸料。

黃女士則表示,在深圳餐廳排隊時會提供零食和飲品,部分店舖還有小遊戲玩,消耗等待時間,餐廳也不限制顧客用餐時間,而且「有時候在網上看到什麼新奇好玩的餐廳,很快在深圳就可以體驗到。」

有趣的是,行業數據與業界人士的實際感知似乎有落差。梁先生經營的日本餐廳,坐落在旅遊區,他認為雖然數據上看,香港食肆收益總數仍在上升,但「北上熱潮」切實地對自己的餐廳造成了衝擊,「無人預計到今次衝擊如此之大」。靜雯的餐廳算是受訪者當中,受「北上熱潮」影響較少的一群,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她的餐廳被民居環繞,主打做區內人士及街坊生意,對旅客依賴性較少,她表示住在附近這部分人始終有個日常生活需求。

【「結業」背後 近年新增餐廳過5000間】

不同業界人士的反饋,亦間接說明了部分餐廳抵不住經營壓力而結業的情況,但這是一波「結業潮」,還是有其他外在因素?政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全港有效食物牌照數量一直持續上升。2023年香港持牌普通食肆為12830間,相比疫情前2019年的11448間,增加1382間。

若將小食、水上食肆、外賣及其他特別許可證包括在內,本港現在大約有33536間食肆商鋪,相比2019年低,共增加5324間。

而在後疫情時代,消費逐步「復常」,港人再度外出消費,香港本地的消費力外流,部分在過去幾年高租金環境下開設的餐廳,權衡利弊後唯有結業。當外界紛紛以「結業潮」形容香港餐飲業情況時,不能忽略數字,忽略餐廳在幾年前大量增加的事實。

【餐飲業界盼政府「儲人氣」】

在消費力外流的大環境下,餐飲業界人士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針對性的政策谷起經濟,切實地幫助到本地餐飲界。靜雯指出,她的餐廳近灣仔區,會展中心舉辦活動,也能讓餐廳接收到更多訂單,她表示自己常留意香港旅發局出台的相關政策和活動消息,希望從中找到有關餐廳的「商機」。

楊大程則表示,去年周杰倫在中環海旁舉行演唱會,以及展示於海旁的巨型充氣黃鴨裝置,也為他的餐廳帶來一定的生意,「很多人喜歡見到一些歌星明星,希望政府可以多舉辦一些演唱會和盛事活動,為香港的餐廳帶來一些人氣。」

至於梁先生,就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本港餐飲業,認為香港現在的消費力不足,但大灣區卻很強勁,希望政府可以持續舉辦大型盛事活動,同時繼續完善擴大「一簽多行」,利用大灣區龐大的消費力,讓港人「北上」同時,也讓更多內地旅客更方便「南下」,刺激香港經濟,吸引旅客來港消費,也讓港人更願意把錢「花在香港」。

【轉換角度 「用心」提高性價比與服務質素】

現時,香港餐飲界正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人手成本上升,租金還是高企,令香港餐飲業終究不能與其他地方「比價錢」、「比人手」,但有困難不等於無出路,香港列入「米芝蓮」指南的食肆不在少數,數十年歷史以至百年老店亦存在,關鍵是要思考,到底香港餐飲業要給予客人、旅客什麼服務?

就像以脆皮燒春雞作為招牌的灣仔特色茶餐廳,其亦是本土餐廳,記者到場觀察,即使是平日午飯時間,餐廳都會大排長龍,員工更要不停「翻桌」、叫號。餐廳老闆早前受訪時就表示,要做到客人對食物讚不絕口,在人流極多的情況下保持水準,是因為「用心」兩個字,「好似愛人咁樣對待咪得囉!愛佢呀嘛、錫佢呀嘛,用心去體會呀嘛。」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楊大程在聊到香港餐飲業問題時,提到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根本問題,「做餐飲不要想着開檔生意就會很好,不要急,只要東西能做得好吃,客人傳客人,慢慢積累口碑,一路一路輪流轉,總會做起來的。」

開一間餐廳,「好客」才會有好客到。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鄭洢林報道;視頻攝製:鄭緣瓏、Sunny、蘇婷)

相關閱讀:

(有片)深度調查|港人北上整牙成熱潮 本地牙科機構何去何從?

編輯:Akira
關鍵詞:北上潮餐飲餐廳
評論
字號:
發表
查看更多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