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今年中國經濟「半年報」,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0%。其中,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7%,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從調整季節因素後的環比看,二季度GDP增長0.7%,較一季度放緩0.8個百分點,顯示增長動能回落,但仍連續八個季度實現正增長。國家統計局對此表示,二季度經濟運行「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短期波動不會改變長期向好大勢。
連續八季度正增長 短期波動不改長期向好大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循環不夠順暢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同時強調,從基本面看、從中長期看,經濟穩定運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
二季度失業率較同期降0.2%
一方面,二季度經濟體量超過32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貨物進出口總額都超過10萬億元,總量指標規模依然十分可觀。就業形勢比較穩定,二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與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客運量、鐵路貨運量、用電量等實物量指標保持較快增長,新產業新動能培育成長。國家統計局表示,這表明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還在繼續累積。
消費對GDP增長貢獻超六成
另一方面,放在全球坐標中觀察,中國經濟表現依然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於美國、歐元區、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國家統計局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劉晨表示,上半年經濟形勢顯示,中國經濟處於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結構分化特徵明顯。在供給端,工業表現好於服務業,對經濟增長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較去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工業拉動GDP增長1.9個百分點,高於去年同期。
在需求端,外需表現好於內需。上半年,在全球製造業回暖和國內出口競爭力提升等支撐下,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3.9%,較上年同期回升26.3個百分點;擴內需促消費、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加快落地下,消費、投資整體保持平穩,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5%、25.6%,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17.5、8.8個百分點。
另外,消費投資內部分化明顯。上半年,消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線上消費佔比持續提高,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但部分大宗消費波動不穩。製造業投資則擔綱穩投資重任,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6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7.5%,比一季度提高5.2個百分點。
補基礎設施短板增企業訂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5%,仍保持在年度預期增長水平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GDP季度增長率下行態勢比較明顯,需求不足的問題仍需高度關注,企業因訂單不足而收縮生產、線下服務業增長力度放緩等趨勢,反映市場引導的需求收縮仍在持續,要實現今年全年5%的增長目標仍需政策發力。
張立群建議,下半年最重要的舉措還是發揮政府的作用,盡快啟動大規模的政府公共產品投資,通過補基礎設施短板來顯著增加企業訂單,帶動企業生產和投資的恢復,進而帶動就業形勢好轉、居民收入增長好轉。
經濟向好四大支撐
供給支撐
夏收糧油再獲豐收,製造業規模持續擴大、佔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
需求支撐
世界經濟溫和復甦,部分主要經濟體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於外需改善;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旅遊研學旺季、開學季、「十一」長假等有助於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兩重」項目加快下達、建設提速有利於帶動投資增長。
動力支撐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有助於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
政策支撐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會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活和增強社會活力。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