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趙之齊)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及新型工業化,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及政府高層官員今日(4日)到訪燧氏科技生產工廠,了解其生產進度及海外市場拓展情況。孫東高度肯定燧氏科技團隊根據社會痛點方向做出的產業結果,亦表示特區政府會針對性加大對產業的支持力度。他說道,香港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就要通過發展科技實現高增值,形容已是「時不我待」。
孫東亦透露,「產學研1+」計劃第二批的申請將於稍後時間開始;政府亦正檢討「創科創投基金」,預計很快推出新方案,屆時政府或會作為LP有一定參與,體現「有為政府」跟「高效市場」的結合。
孫東參觀了燧氏科技的生產工廠後表示,燧氏科技所製作的全自動廚房解決方案,為香港傳統飲食業加工注入新動力。「香港是美食天堂,我們怎麼繼續保持香港這個優勢?要靠服務、靠人才、靠菜係,最終還是要靠科技提升整體」。
燧氏科技正準備申請「產學研1+」計劃。孫東表示,「產學研1+」計劃每年接受兩批申請,今年首批申請結果已於5月份公布,第二批的申請將於稍後時間開始,預計年底前團隊會向政府提交方案。他表示,政府會有條不紊將該計劃推動下去,亦認為計劃對大學內部文化的改變也有很大幫助。
回顧過往,孫東指特區政府致力建立香港創科發展體系,特別強調上中下遊協調發展,除引進重點企業外,亦大力扶植本地初創企業。他表示,今年上半年成立了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亦將在下半年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未來會針對性加大對產業的支持力度。
孫東亦強調,下半年要進一步強化「政產學研投」的高效合作。他指出,創科創投基金成立以來取得不錯的成績,政府投資2億元左右,已吸引到業界約24億元投資,槓桿超過1:10。在新的發展機遇下,政府亦正對創科創投基金進行探討,預計很快會推出新方案,「新的方案更加貼近市場、更貼近周邊地區成功的投資做法,且政府會更加有為」。孫東透露,未來政府或會作為LP的形式有一定參與,體現「有為政府」跟「高效市場」的結合。
但他亦指出,香港以後有成百上千的公司需獲得投資,光靠一兩項基金遠遠不夠,預計未來還會有新的投資手段支持,如產業發展的專項引導基金等。
談及發展創科面臨的難題,孫東感慨,香港確實在土地、人才及資金方面存在挑戰,但政府正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如建設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不過,在他看來,香港現亦有許多工業大廈等資源可供企業使用,認為企業「只要有心,在香港總能找到地方去做」。
走進餐廳品嘗美味食物 你是否想過或出自機器人之手?
成立於2018年的燧氏科技研發了炒菜機器人,平均三分鐘左右便可出餐,5年已銷售超60萬份菜品,其炒製的菜品甚至具有「鍋氣」,味道廣受好評。
據介紹,該炒菜機器人可一鍵出餐。使用者只需將備好的菜放在系統的自動化冰櫃裏,作為「總指揮」的冰櫃便能將需要的原料傳遞給炒鍋,進行炒製,整個過程平均只需約三分鐘。每台機器預計可代替兩三位大廚,可幫助餐廳節省50%左右的成本。
中餐炒菜好吃的精髓是什麼?「鍋氣」,燧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華說道,團隊所設計的這台機器人正因其功率大、升溫快,能製作對火候有高要求的小炒肉。此外,看似簡單的炒飯,對炒菜機器人的挑戰亦很大,「它要把飯粒全部打碎打開,(讓它們)都裹上一層油,要翻炒得特別徹底」。陳冠華亦透露,下一代機器人便能解決這個難題。
團隊所面對的另一技術難題,是讓這台由幾千個零件組成的複雜機器,在廚房多油多煙、高溫潮濕的環境裏穩定運行至少五年。陳冠華表示,目前團隊製作的機器已經運作三年半,仍在為餐廳賺錢,他對機器人的續航前景抱有信心。
該炒菜機器人目前主要銷往美國和日本,未來亦會開闢歐洲等市場,除了拿手的川湘菜以外,亦可製作西餐等多種菜系。團隊計劃今年內交付300台機器人,今年八月初將搬至更大工廠,明年或可交付3000台以上。機器人的部分零件生產是在內地,模塊化組裝則在香港進行,陳冠華亦說道:「我們為什麼會成功?跟大灣區這麼完善的供應鏈有關。」
團隊正準備申請「產學研1+」計劃,以支持機器人的量產及迭代。陳冠華指出,目前一整套操作系統約莫4米*0.8米,在銷售往日本時發現常常難以適配其場地面積,計劃今年內開發出能直接放在桌上的小型炒菜機器人,未來炒菜機器人或可走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