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寶儀、帥誠 中山報道)這裏有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國家健康基地,集聚了研發、生產、測試等重大平台;這裏孕育了康方生物、金城金素、中智藥業等一批細分領域龍頭領軍企業,創新藥企實現從「0到1」「從1到10」的裂變發展……近年廣東中山持續在生物醫藥領域發力,不少香港青年慕名前來扎根發展。「中山健康醫藥產業正呈現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的趨勢。」香港青年、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康晟生物」)董事長潘洪輝說,一直關注深中通道的動態。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將於6月30日15時正式通車試運營,潘洪輝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港澳及深圳的企業有意願到中山來發展,大灣區「一小時產業協作圈」將加速形成。
香港長大,美國唸書,跨越了半個地球,潘洪輝最終選擇將中山作為自己的「創業基地」,創立了內地首個同時擁有商業化宿主細胞株開發系統和動物細胞培養基、生物醫藥CDMO研發和規模化生產服務的企業,解決了內地蛋白與抗體藥物領域存在的「卡脖子」問題。回顧6年創業經歷,潘洪輝感慨道,「我用時間證明,來中山創業的決定是正確的。」
政府精準扶持 發展順風順水
對於外行人來說,「細胞株」和「培養基」是非常陌生的名詞。但是,在生物醫藥領域,它們都屬於研究生命的最基本單元。2018年,因為客戶中有不少來自中山,潘洪輝開始注意到這個城市。而決定選擇中山扎根下去,則是因為中山政府很「懂」。「我們和別人談『培養基』,曾被誤解為『養雞的』,而中山政府的工作人員一聽就知道這是生物醫藥的上游產業。」潘洪輝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這種專業意味着政府更懂得企業需要什麼,對企業的扶持也會更加精準。」
事實也正如潘洪輝所料,落戶中山後,康晟生物的發展算得上順風順水。2023年,公司的營收超過1億元(人民幣,下同),分別用於生產抗體藥和基因治療的兩款核心細胞產品在內地市場佔有率達到20%,還開拓了美國、土耳其和韓國等國市場,今年預計也將保持較高幅度的增長。「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每年將營收的20%投入到研發。」潘洪輝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公司堅持研發創新,不斷提升生物醫藥技術的先進性,也希望公司保持在高成長期。
產業配套成熟 優惠政策貼心
潘洪輝在中山奮鬥的日子,恰逢中山健康產業步入發展「黃金期」,隨着一批研發平台、新藥企業的入駐,產業配套越來越成熟。此後,隨着中山進一步加快產業集群建設,在CRO(研發外包)、CMO(合同加工外包)、CDMO(定製研發生產)、臨床服務等方面加大力度,越來越多生命醫藥領域的優秀人才都把目光瞄準到中山。英麗(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首席科學家陳嘉倫也是其中之一。
陳嘉倫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生物科技領域已經工作了26年,多年的產業對接、項目管理經驗,讓他對生物醫藥的創新痛點幾乎是瞭如指掌。2021年,陳嘉倫在香港科技大學「百萬元創業大賽」中山賽區獲獎。在校執教多年的陳嘉倫當時並沒有想過離開大學,「但是中山給我的服務太貼心了,不僅提供房租補貼、人才引進補貼,還為我在留創園準備了創業基地和20萬元的創業資金補助,這些優惠政策非常吸引我。」陳嘉倫滿臉笑容地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走進英麗生物的實驗室,十數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員正在忙碌進行着不同的實驗。試驗區一側,是冠樂福西柚泡騰片、豬博士草本精華面膜、雅歌哪噠精華油等產品以及各類中藥材,擺滿了一整面牆,這是英麗生物在中山發展3年來的「戰績」。目前,英麗生物已研發出7個產品,擁有6項專利,取得上百萬元的營業收入。
廣闊創業空間 把握粵港商機
「香港公司是我的店,中山公司是我的廠。」陳嘉倫依然用「前店後廠」來形容今天的粵港合作,「只是合作領域從傳統製造業轉變成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如今,總部嘉倫(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在香港,主要負責產品銷售和推廣業務;位於中山的英麗生物則作為公司的研發基地,從事中藥小分子新藥研發。「中山是我們的研發『心臟』,我們一定要把『心臟』做大做強。」陳嘉倫如是說。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樣連片廣闊的創業空間十分難得。」陳嘉倫非常看好深中通道通車為中山帶來的重大機遇,「對於我們企業發展來說是一大利好。」與此同時,潘洪輝也積極將合作夥伴引薦到中山發展。事實上,深中通道通車帶來的灣區機遇正吸引着越來越多港企的目光。今年5月中旬,第四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主辦方首次組團到大灣區內地考察,第一站就選擇了中山。當時,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考察交流,深入了解中山市在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的布局,幫助企業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蓬勃商機。」企業代表們也在考察後表示,親眼看到中山在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成果,很受鼓舞,也有代表建議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香港與中山要加強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來源:香港文匯報A12:要聞 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