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湯嘉平、趙之齊、鍾佩欣、劉碩源、何嘉駿、麥潤田)「我不是來自富裕家庭,令我和學生的距離更容易拉近。」身為老師的她,與學生有着相同的故事,並肩砥礪前行;「你放心將女兒交給我,我們會好好照顧她。」學生爸爸患癌症病危,老師義無反顧地肩負起重任;有學校舊生憑努力取得成就,老師讓學生擔任「小記者」訪問,擴闊視野……
《大公報》聯合教育界舉辦首屆「香港優秀師德師風獎評選」活動,全港有20位教師獲得優秀獎。《大公報》推出《好老師故事》系列,細說好老師們言傳身教、春風化雨背後感動人心的事跡。
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蔡曙虹老師
——分享賣果汁做臨記的那些日子
「每個人的成長都有故事,如果這些故事能成為他人成長的養分,反而是一個寶藏。」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中國語文科主任蔡曙虹老師感慨道。她觀察到,學校裏有學生會因社經地位不高或來自單親家庭,而否定自己追逐夢想的權利。因此,同為草根家庭出身的她,常會跟他們講自己的故事,以親身經歷告訴他們「其實你也可以去改變和爭取」。遇到困難時,我們甚至會同唱一首歌,加油打氣……
蔡曙虹家中有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難以擁有足夠資源。她在中學時就開始做暑期工作,打過果汁、洗過廁所,甚至去電視台做過臨時演員。她笑說,讀書時沒人相信她能考上大學,但她努力提升成績,亦在老師鼓勵下向報館投稿,獲得人生中第一筆稿費,一步步實現讀中文的夢想。
分享自身經歷 拉近與學生距離
每次學生聽她講自己的故事時都很專注,甚至有些「八卦」。在聆聽她在果汁店工作經歷時,學生會不停追問「你人工多少」、「一日賣多少杯」、「你會不會偷飲呀」。她還會分享自己曾「迷途」的感受,講述作弊後覺得很不光彩的心路歷程,以告訴學生用自己的努力獲取成績才會感到喜悅。她說道,有的老師不希望分享太多個人故事,認為這是隱私,但她覺得這能令師生之間更加熟悉,且自己的某個故事若能進入到小朋友的世界裏,亦可能對其人生有所啟發,「我好感恩自己不是好富裕的家庭背景,令我和學生的距離拉近,讓他們感受到原來老師和我有相同的故事。」
有位學生在中一時常常打架,每次由蔡曙虹去處理他的問題,她總會先給予孩子陪伴,讓他安靜休息半個鐘、喝點水,再和他一齊拼湊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位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在校園裏遇到他時,她會主動向他噓寒問暖,問他「你近期進步好多,爸爸是不是好開心?」「過節時有沒有和爸爸一起出去慶祝?」她還會將孩子進步的情況打電話與他爸爸溝通,「其實爸爸都好需要支援的,當爸爸知道學校做了好多工夫時,他在家裏的教育也會更有信心。」現在這位學生上中二,日常表現有很大進步,已至少三個月沒有品行問題。
組建演辯隊 頑皮學生變未來之星
蔡曙虹深感「十隻手指有長有短,但每隻都有它自己的作用。」為挖掘孩子不同才能,三年前,她在校長及老師的支持下組建了中文演辯隊。有位看似頑皮的中一學生其實思維很快、口才很好,老師便鼓勵他去做演辯。比賽時,置身聚光燈下,家人成為他的觀眾,令他感受到莫大的成就感,之後更積極參與學校活動,還被同學形容為「未來之星」。前幾天,這位學生向老師訴說,自己在小學時常被指責調皮、成績一般,過得很不開心,但現在慢慢對自己有信心了。
「輔導工作是沉重的,要承擔別人的石頭並不容易」,但蔡曙虹並不畏難,積極修讀輔導證書自我提升。她講述說,自己成長過程中不太順暢時,都希望有人能扶她一把、做她的聆聽者;如今成了教師,她就想再多聽一點學生的故事,陪他們前行。
鳳溪創新小學李頴賢老師
——陪學生渡過難關,比教書更重要
對搗蛋的學生,不會放棄栽培,對遇到困難的學生,一定陪伴在旁。鳳溪創新小學德育科及常識科李頴賢老師的教學宗旨是有教無類,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獨特性,在合適位置閃閃發光,並以「仁愛之心」澆灌學生心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加入教師行列近27年的李頴賢,獲得《大公報》「香港優秀師德師風獎」優秀獎。她的教學座右銘是「盡力在自己限制範圍內做到最好,遇到困難時一步一步慢慢走過去,就可以跨過困難。」
學生成長後的去向,往往為她帶來驚喜,當中包括一位十多年前舊生的經歷。李頴賢說,這位學生在小學時雖然搗蛋,讀書成績不佳,但運動表現出色,是田徑、籃球等運動健將,而且十分孝順,小時候夢想成為消防員,讓媽媽過更好的生活。
助寫求情信 學生終圓消防夢
他升讀中學後,有一晚深夜,李頴賢收到其班主任來電說,「你們可否幫助這位學生寫求情信,證明他小學時期也很積極,不然他可能會被踢出校。」李老師長嘆一口氣說,「又做了什麼事氣到老師?」但想到這學生若未完成中學課程,消防員夢想勢變泡影,於是小學校長、老師都盡力幫助他。近月,他收到消防處發出的職前確認聘任信。
即使是頑皮的學生,她都從未想過放棄,相信每人都有獨特之處,她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幫助。李頴賢說,「我都不是聰明人,都沒有人放棄我,我更加不會放棄我的學生。」
兩年前,一位四年級學生的爸爸患上末期癌症,學生與媽媽住在附近的狹小套房方便照顧爸爸,李頴賢與駐校社工一次又一次前往套房探望及照顧這位學生。一天深夜,她突然接到學生媽媽的緊急電話,隨即趕到醫院,「病房光線好暗、放了八張病床,很擠迫。學生的爸爸很想說話,但說不到。」
對患癌家長承諾好好照顧孩子
「我都要深呼吸,因為我都未見過這個場面。」李頴賢說,當時學生很害怕、學生媽媽很傷心,她和社工走到他們身旁,向學生爸爸說,「你放心將女兒交給我,我們會好好照顧她。」爸爸點頭示意。
為了幫助他們,李頴賢諮詢輔導機構的專業意見,以便更好陪伴這對母女捱過艱難時期。她感慨地說,「老師其實可以不用做這些事,不過我覺得這比教書更重要。在學生最艱難時期(感受到)有愛,是放了一顆種子,將來他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貢獻社會。」
「做老師就是一個生命工程,不單只是改功課、教書,只有進入學生心靈,才能教好一個學生。」李頴賢的教學初心,是期望全面關顧學生的道德品行、身心健康,她笑言要實踐並不容易,初入行時經驗不足,未必能成熟處理,「我想是近十年,才有能力擔當全能老師的角色。」
李頴賢老師在教育事業上仍不斷散播種子、灌溉花朵。她說現時有一位小學生讓她非常操心,「希望30年後,你再來採訪時,他(學生)會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將軍澳官立中學賴荃芳老師
——棄高薪轉跑道,只因中一遇到好老師
「在他們的學生生涯,開一個好頭,會讓他們的人生更順暢一些。」賴荃芳老師在將軍澳官立中學任教中國語文科,擔任教師至今15年,三年前開始做中一班的班主任,特別注重幫助學生適應升讀中學後的新生活。
讓基層學生任小記者 擴闊視野
每年學生入學的時候,她都會翻看他們的檔案,透過他們過往獲得的評價、家庭狀況等,了解學生的性格和需求。賴荃芳說,學生出身背景各有不同,有人家住千萬豪宅,有人領取綜援,難免有些家境欠佳的同學感自卑。校方早前舉辦校友口述校史的活動,她於是邀請班上居住公屋、單親家庭的學生擔任「小記者」,訪問憑努力取得成就的校友,讓學生擴闊視野,明白只要努力拚搏,不論出身如何,也可以取得成就。她並帶學生一起做義工,培養同理心,也有助學生們融洽相處。
邀約午餐了解生活煩惱事
賴荃芳手上捧着一個馬克杯,杯上畫滿同學和她的大頭像,「這些頭像是學生的自畫像,每人有一個,我希望培養他們的歸屬感。」她說不少學生是獨生子女,也有些是父母都要外出工作,因為缺少家人陪伴,容易感到寂寞。她於是每逢午膳小息,便分組和同學們相約一起用餐,一邊吃一邊了解學生的生活趣事與煩惱事。她並安排一些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一起玩桌上遊戲建立友誼。
她特別重視幫助中一學生,原來是受自己的中一班主任薰陶,「她讓我體會到,學生感受到被老師愛護,是很不一樣的」她說中一班主任對學生疼愛有加,有次他們出外遊玩,老師不但為他們看管背包,還留意到她滿頭大汗,幫她擦拭,老師的關懷備至,讓她很感動。大學畢業後,她按父母建議進入金融業,卻始終感覺志不在此,在前往多地義教後,發現自己還是希望教書育人,於是拋棄高薪的金融工作,轉任月薪只有9000元的教學助理,並修讀中文系碩士課程和教育文憑,最終成功轉任全職中文科教師。
賴荃芳老師多年的工作獲得學生及家長認可,學生往往在作文中提到,她如何幫助自己適應中學生活,或因為她而對中文科產生興趣。
對於教師生涯期望,賴荃芳說,她的中一班主任有很多學生於畢業後還與她保持聯絡,「我都好希望,我將來退休後,還有學生每年到來拜年。」
(來源:大公報A7:港聞 2024/06/19)
相關推薦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