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國家銳意建設金融強國,堅持「引進」和「走出去」並重,從中並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資深策略規劃師應堅認為,要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注入更強勁的發展動力,未來可通過深化內地及香港金融融合發展,形成跨境金融協同協調發展模式。而路徑則是,本港全力配合國家對外開放政策,支持企業利用香港各方面優勢拓展海外市場,完善香港離岸投融資及風險管理平台,同時進一步提升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增強人民幣清算及業務向外輻射能級,聚焦東盟、海合會等具潛力的重點區域,擴展全球人民幣市場深度及廣度。
應堅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相比紐約、倫敦等老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及發展時間很短,但發展迅速,對周邊地區輻射力及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持續增強,其發展路徑十分清晰,形成「一點兩面」服務特色就是本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石及成功秘訣,因此若香港要強化全球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需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動員一切可動用的內部及外部資源,包括依託內地重點區域大力支持並加強與這些地區的內外聯動。他特別提到,去年12 月,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前海總規),提出建設「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為推進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徑。
既是內地窗口 也是亞太區樞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一點兩面」服務特色,對資本而言極具吸引力。應堅解釋所謂「一點」,是指香港金融業立足市場機制建設,不斷提升市場功能,豐富金融產品,服務本地經濟發展。所謂「兩面」,是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向外輻射的兩個扇面,一是擔當內地市場的金融橋樑及窗口,為內地提供充足的資金及優質的金融服務,服務祖國的改革開放;二是擔當亞洲時區的主要離岸金融市場,連接歐美地區的金融交易及資本市場,為亞太地區尤其是周邊國家和地區提供一流的離岸金融服務。
中國經濟保持高速穩健增長,國力持續增強,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及金融,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強有力支撐。應堅認為,香港金融業背靠祖國,服務內地,面向全球,不失時機夯實發展基石,尤其是近年來內地推動「一帶一路」、「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注入強勁動力,令「一點兩面」重要基石更加穩固,在新時代展現新的發展特色,為「一點」發展注入新的重要內涵。
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獲龐大機遇
應堅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早已發展成為多中心合一、多功能疊加的離岸金融服務平台,而過去20年,內地積極推進人民幣的國際使用,在香港設立境外第一家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香港成功升級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內地將人民幣國際化及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試點主要放在香港實施,香港金融業主動承接,在較好完成國家賦予的任務基礎上,獲得了重大增長機遇。「十四五」規劃為香港經濟重新定位,將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列為八大中心之首,同時,還特別強調了「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等金融發展主題,突顯金融業的特殊地位。
做好「雙循環」關鍵聯結點
應堅又指,「兩面」發展更加聚焦,方向更加明確。他認為對內,香港宜積極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支持及參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擔當「雙循環」關鍵聯結點,有效疏通境內外要素及資源雙向流動。在區域選擇上,落實《大灣區規劃綱要》,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為龍頭,引領灣區內金融業參與全球競爭;在功能提升上,注重支持內地金融業制度性開放,積極推進內地及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功能。
至於向外,他認為本港應全力配合國家對外開放政策,支持企業利用香港各方面優勢拓展海外市場,完善香港離岸投融資及風險管理平台,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前海勢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
中央去年公布《前海總規》,當中分階段設定2025、2030及2035年三個發展目標,並制定一系列2025年前海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目標,其中就深港合作方面的目標,港資企業達1.1萬家、有1萬香港居民在前海、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務服務事項提高至400項等,冀至2030年港澳居民學習、就業、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並在2035年,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貨物、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便捷流動及高效配置,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資深策略規劃師應堅分析認為,《前海總規》提出未來幾年港企、港人在前海發展的主要指標是可實現的。
繼《大灣區規劃綱要》後,《前海方案》、《前海總規》相繼公布,中央進一步細化前海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本港提出了新思路。應堅認為,《前海總規》在承接《前海方案》對前海合作區「一平台、一樞紐」戰略定位基礎上,又提出「一引領區、一高地」的新要求,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一方面,前海被定位為「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推進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基礎設施一體化聯通、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體現在金融領域,便是加強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金融業制度性開放,提升系統及市場互通相融、促進民生金融等灣區內重點跨境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前海將成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繼續將現代金融作為首要優勢領域,推進兩地金融業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深港核心金融圈,更好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積極拓展互聯互通
應堅看好前海秉承深圳特區「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可充分利用中央賦予前海合作區的制度創新優勢,積極拓展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及跨境金融要素通道,擴寬香港金融業發展空間。
他憶述,早於2013 年,前海合作區還處於建設初期,人行便在前海出台全國首個跨境人民幣貸款政策,支持前海建設及區內企業發展,其後又陸續推出區內銀行向境外人民幣項目貸款、QFLP 及 QDIE、跨境不良資產跨境轉讓等境內地區首發業務,形成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資金池、跨境債券發行、跨境資產轉讓、跨境股權投資等多條跨境通道,前海管理局與香港特區政府聯合發布風投創投18條。此次《前海方案》及《前海總規》又明確擴大金融業開放措施,加強與香港金融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及外匯管理便利化。
助兩地市場拼船出海
展望未來,應堅寄語深港金融機構把握前海合作區外向型、開放型經濟特質,共同優化配置區內優質企業資源、科技資源及人才資源,協助兩地市場主體拼船出海,借力香港海外商業網絡資源及投融資平台,拓展海外市場。
他特別提到,前海合作區建立後,實施商事登記改革、註冊資本認繳制等舉措,吸引了大批優質企業資源、機構資源及人才資源進駐,形成深圳又一重要增長點,而《前海方案》將合作區面積擴大至121 平方公里,而按《前海總規》,未來將發展金融、會展、科技服務、專業服務、新型國際貿易、現代海洋等六類現代服務業,及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戰略性新型產業和未來產業,將大量增加兩地金融業服務客群和兩地聯動。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文匯專題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