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岑健樂)前段時間香港股市樓市表現波動,市場時有「取代論」「遺址論」「內地化論」等歪理邪說,惡意炒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衰落」。事實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久經歷練,每次低潮過後都能再創輝煌。在昨日的「2024財新夏季峰會」上,「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等一眾重量級財金專家,就力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難以被取代,中國經濟對世界仍然有巨大貢獻,香港作為內地的重要門戶,將可繼續從中受惠。
有「新興市場之父」之稱的麥樸思新興市場基金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是近3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基金經理人之一,在峰會上,他表示,亞洲經濟增長迅猛,「我對香港的看法非常樂觀,香港一直都會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當下,香港除了自身角色,還在協同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這也意味着未來廣州、深圳、珠海等地會有更多投資機會。」
港續受惠內地重要門戶角色
麥樸思指出,早年受益於改革開放,內地成為新興市場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他表示,雖然近年內地經濟很難再像過往那樣,持續保持10%的高速增長,但如此大體量的經濟體,如果每年可以增長3%至5%,對世界經濟表現仍然是巨大貢獻,而香港作為內地的重要門戶,將可繼續從中受惠。
張懿宸:港可助內企提質轉型
同一場合的中信資本控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表示,全球經濟格局碎片化、區域化趨勢日趨顯著,倒逼中國企業重新布局產業鏈和供應鏈。他指出,現時中國上市公司數量已基本追平美國,這情況下,內地應加強力度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而非再追求數量上的增長,因此他認為中國金融機構應盡快加大海外業務布局和資產專業化配置,轉型為跨國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香港要利用自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尤其借助「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發揮其作為重要樞紐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為內地企業轉型發展作出貢獻。
「現在,外界對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存疑。實際上,雖然香港經濟結構調整遭遇挑戰,但無論是從歷史背景,還是市場自身框架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非常穩固。」張懿宸稱,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也在不斷加強。
李律仁:人民幣國際化 港機遇巨
出席峰會的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則表示,香港的歷史任務是成為「中國的倫敦」。在此過程中,香港作為國家金融中心,必須把握結構性機遇,而香港的下一個結構性機遇是人民幣國際化。他指出,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全球約80%的離岸人民幣支付經香港處理。與過往人民幣國際化必須依賴人民幣升值、投資者買入人民幣等待賺取匯價回報不同,新階段的人民幣國際化有了海外的實際貿易需求作為基礎,有很多大宗商品的買賣以人民幣計價,海外國家也逐漸接受了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這些因貿易活動而持有的離岸人民幣,需要人民幣金融工具開展風險管理和投資,這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胡舒立:港為全球經濟重要樞紐
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亦表示,作為日益崛起的超級經濟體,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內地不僅需要內部的創新和改革,更需要通過如香港這樣的超連接平台,吸引全球的智慧和資源。她表示,香港不僅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更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金融創新與國際商業合作的獨特交匯點,香港因此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樞紐,也為中國與世界的互動提供着無限可能。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