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丹理
本屆特區政府持續透過不同渠道推動香港整體的公共政策研究文化,以配合國家在2023年公布「大興調研」的方針。特首政策組作為政府的內部研究機構,就此擔當重要角色,例如透過「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和「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大專院校和智庫,就不同議題進行實證為本的本地公共政策研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
特首政策組就研究資助計劃進行優化工作
筆者自2013年起參與「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的工作至今,親身經歷了計劃多年來的變化。特別是自特首政策組在2022年接手管理兩項資助計劃後,進行了不同優化工作,讓研究結果能更快及更準確地轉化成政策建議,供政府作及時參考。
為確保研究結果有助政策制訂,近年各政策局在訂定研究主題和範疇時有更大程度的參與。以2023-24年度的申請為例,絕大部分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申請書的內容被政策局評定為與政策相關或非常相關。由於社會環境瞬息萬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的研究年期自2023-24年度起由三至五年擴闊至一至五年——這樣既能確保研究結果不會因項目歷時過長而失去參考價值,同時亦為研究團隊提供更大彈性。此外,我們鼓勵研究團隊在項目推行期間先發布部分研究結果,使研究結果具適時參考價值。這做法同時能便利研究團隊收集持分者意見,以完善之後提出的政策建議,令其有效和切實可行地轉化成政策,更切合社會情況和需要。
評審過程公平公正 研究結果公開透明
在這兩項資助計劃中,我們採用國際公認有效及公平公正的「同行評審」機制。 為確保研究所得能讓政府作有用參考,評審過程中亦會參考相關政策局/部門的意見。不同研究項目的研究範疇、目標、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等不盡相同,所需要的資源亦會有所不同。評審委員會在審核申請時會考慮不同因素,當中包括開支預算是否審慎、切合實際情況及具成本效益、推行時間是否妥善規劃及切實可行、項目推行期是否合理等。大專院校的研究人員參與研究計劃往往並不會獲得額外收入,而項目開支遠較歐美大部分國家低,實屬「物超所值」。
為了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兩項資助計劃的其中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獲評定為表現理想的研究報告會完整上載至特首政策組網頁,供公眾隨時閱覽。目前網頁上載有超過240份獲資助項目的研究報告。此外,獲資助項目的量性實徵數據更會在項目完成五年後上載至特首政策組網頁及政府資料一線通,便利廣為發放和再使用公共資料,以助香港發展成一個知識型經濟社會。此等作法亦是眾多研究資助計劃中的先行者。
公共政策研究有助政府提供正確方向
筆者認為,公共政策研究十分重要,能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提供方向。香港就像一部私家車,公共政策研究是一幅地圖,能減少走錯路的風險。無論是政策組內部研究,抑或是研究撥款開支增加,都可以被視作本屆政府重視政策研究,是正確的方向。由於許多社會問題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quick fix),我們更需要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政策。
除全年接受申請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外,「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亦由現在至2024年6月5日接受申請。筆者期望透過兩項資助計劃資助更多能「落地」的研究項目,為政府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促進社會發展。
(作者為「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主席、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長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