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均是本港女性十大常見癌症,但早期徵狀不明顯,故容易被忽略。子宮內膜癌的確診數字於2006至2018年間增加了1倍;而子宮頸癌 及卵巢癌在2020年分別佔本港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3.2 %及3.3%,當中卵巢癌則被認為是最難醫治,死亡率亦相對較高。
篩檢有助及早抽出病變
子宮頸癌與HPV人類乳頭瘤病毒有密切關係,而HPV感染一般經由性接觸傳播,即凡有性行為的女性都有機會受感染。雖然身體一般能自行清除病毒,但亦有機會導致癌前病變,甚至演變成癌症。
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是本港最普及的細胞檢測方法。近年亦出現以HPV檢測取代細胞檢測,以偵測子宮頸細胞是否存在高危種類HPV的DNA或RNA,並以HPV16或18病毒作為分流指標。如檢測結果呈陽性,即反映出癌前病變機會較高,醫生一般會為病人安排陰道鏡檢查。
若檢測顯示出其他病毒呈陽性,而細胞檢測呈陰性,建議在一年後再接受檢測。另外,若細胞檢測結果異常,醫生亦會安排病人接受陰道鏡檢查。進行篩檢的目的是準確分流病人,有助醫生處理個案,並減低病人不必要的憂慮。
相反,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則較難從婦科檢查篩檢出來。曾有研究顯示,部分收經後女士的卵巢癌是經由普查檢驗出來,惟此舉未能有效提升病人的存活率,因此醫學界暫未建議女士進行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普查。
不尋常徵狀是警號 及早接受檢查作診斷
● 子宮頸癌
定期接受子宮頸篩查是最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的方法。即使曾接受抹片檢查的結果未見異常,但若有早期病徵包括經後、行房後或不規則出血,亦應及早求診,當醫生為病人進行婦科檢查時發現子宮頸有瘤竈,可即時抽取樣本進行活檢,迅速診斷。
● 子宮內膜癌
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常見於已收經的女士,經後出血是最明顯的病徵。醫生會為病人進行子宮內膜抽樣及超聲波檢查,若結果出現異常,會安排子宮內腔鏡及抽取組織檢查以作進一步診斷。
● 卵巢癌
早期患者會出現病徵如肚脹、進食後腹部不適、輕微肚痛等,往往會被誤當是其他問題,容易令患者掉以輕心,但若一個月內持續出現以上的徵狀,便應求醫。
卵巢癌常見的檢測方法是利用超聲波觀察卵巢囊腫的實性,若出現硬塊,有機會是惡性,要確定癌症有否轉移,可進一步接受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晚期患者會出現腹水,令腹部腫脹、肚臍突出,嚴重更會引起呼吸困難。抽血篩檢腫瘤標誌物(如CA125),亦可作為輔助工具,有助跟進病情發展。
卵巢癌在術前一般難以確診,病人必須先接受手術,方能判斷往後的治療選擇。手術有三大目的,包括就腫瘤作病理診斷、治療(如切除腫瘤)及判斷癌症分期,而醫生會按病人情況制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
● 子宮頸癌
造影檢查及手術治療可判斷子宮頸癌的期數,而治療方案則取決於期數及病竈大小:
- 第一期A、B1-2:手術治療
- 第一期B3 (腫瘤大於4厘米):化療及放射治療
- 第二期A1(腫瘤小於4厘米,已擴散至陰道):可考慮手術治療
- 第二期A2或B:化療及放射治療,不宜手術治療
- 第三、四期:化療及放射治療
● 子宮內膜癌
手術是子宮內膜癌的一線治療。縱然尚未能確定其成因,但年紀大、從未生育及肥胖人士有較高機會患上子宮內膜癌,醫生亦會按這些因素為病人作出評估,以制定手術治療方案。第一期癌症一般位於子宮內膜,由於正電子掃描未必能夠發現小於0.5厘米的腫瘤,故須以手術切除盆腔或主動脈旁的淋巴進行化驗,檢測是否有淋巴轉移,以判斷期數。如已出現淋巴轉移即已屆第三期,患者便需接受化療或配以放射治療。
● 卵巢癌
即使屬第一期,患者亦要接受全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及分期手術。醫生會切除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大網膜及腹膜的活組織隨機抽驗。如診斷出現盆腔內擴散便屬第二期,需要配合化療。第三期是指淋巴、大網膜、腹腔或腹部發現轉移,第四期則表示癌症已轉移至肺部或肝臟。若病人有高危因素,如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差,便需接受後續治療——第一期病人須配合化療;大部分第二至四期患者則需接受化療。
標靶結合免疫治療 助延存活期
研究發現標靶或免疫治療結合化療,有助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相關藥物主要分為三大類:
1. 血管新生抑制劑:用以阻止腫瘤生長出新的血管,從而阻止腫瘤生長,可在進行化療期間同時使用,以及在完成療程後繼續使用,有助推遲卵巢癌復發時間,亦適用於晚期子宮頸癌或癌症復發病人,可延長數月壽命。
2. PARP抑制劑:能阻礙癌細胞修復受損的DNA,令癌細胞死亡,臨床顯示對治療卵巢癌有明顯效果。若病人接受鉑類化療後效果良好,口服PARP抑制劑能幫助維持療效。此藥亦有助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推遲復發約三年,對其他病人則約數月。
3. 免疫治療藥物:有免疫受體問題或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簡稱MSI)的患者可透過使用PDL1抑制劑來恢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子宮內膜癌或與遺傳性基因有關。連氏綜合症(Lynch Syndrome)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因帶有錯配修復基因(Mismatch Repair,簡稱MMR)突變,患上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四十至六十,亦容易誘發卵巢癌,機率高達百分之十。有此遺傳基因的病人可考慮使用免疫治療藥物。
展望未來,分子標靶治療將會是治療婦科癌症的一大方向,透過抽取腫瘤組織及基因排序比對,針對性地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用藥物有效地阻止癌細胞增長,同時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保守療法 保留生育機會
切除子宮是大部分婦科癌症的治療方案,對於有意生育而且癌症仍屬早期的年輕患者,接受保守療法是另一可行方案。
如子宮頸癌屬1A期,患者適宜進行錐形切除手術,醫生會經患者陰道將子宮頸病竈以圓錐狀方式切除;若屬1B期而腫瘤少於兩厘米,可進行根治性子宮頸及淋巴切除手術,令子宮及卵巢得以保留。
卵巢癌患者如在接受分期手術時證實單邊卵巢受影響,可考慮保留子宮及另一邊卵巢。
至於子宮內膜癌的年輕患者,如屬子宮內膜型及一級分化、而磁力共振造影檢查顯示癌症僅屬表層且未有侵蝕子宮肌,醫生可處方能有效控制早期癌症的高劑量黃體酮,並需每三個月抽取子宮內膜以觀察病情發展,以便待生育後再進行切除手術。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