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香港特區政府醞釀多年的垃圾徵費,昨日在全港14個試點開展「先行先試」計劃,包括商場、住宅、政府大樓、食肆、院舍等,大致運作暢順。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在大埔新達廣場及多間食肆實地觀察,發現垃圾量多、人流廣,執行上較其他處所多問題,主要是:宣傳不足導致工作人員不明白流程;廚餘(魚骨、雞骨等)容易刺破指定垃圾膠袋,職員遂額外套上一個普通膠袋,更不環保;全港回收點不多,市民未養成分類回收習慣,未能達至減少廢物的政策原意,環保成效存疑。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環保署署長徐浩光昨日到多個試點巡察,指試行期間會有專隊收集各試點的數據,包括垃圾量及垃圾開支等,並記錄參與市民、商戶等意見,以便探討實施會遇到的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午到試點之一的新達廣場觀察,發現大部分商戶都已經使用指定垃圾袋裝置垃圾,但亦見有小量舖面較細的商戶仍使用原來的普通膠袋,還有個別店舖門外堆放用指定膠袋包好的垃圾。
副經理:需要時間適應
廣場內的海港薈酒樓副經理李小姐說,自開市之後,餐廳內便開始使用指定垃圾袋裝置垃圾,「開市4個小時,已經差不多裝滿兩個尺寸最大的指定垃圾袋。」她表示,試行首日餐廳內多名職員,有不少不適應的地方,「很多職員還不知道垃圾該扔去哪裏、怎麼扔。雖然商場工作人員一周前來派發膠袋的時候,有對我講過怎麼處理垃圾,但酒樓這麼大、職員這麼多,我去教他們也需要一些時間,他們也需要時間去適應。」
記者也見到,不時有酒樓服務員、廚房雜工拿着剩菜、紙盒等不同類型的垃圾,向酒樓經理詢問該扔去哪裏。李小姐指,在酒樓生意繁忙時段也是最多垃圾產生的時段,「在我工作很繁忙的時候,還需要去教他們怎麼扔垃圾,也確實有點費時。」
她表示,指定垃圾袋的價格比較高,相信正式推行垃圾徵費時,酒樓經營成本會增加,「我們酒樓一天至少要用4個最大號的指定膠袋,這個尺寸的膠袋78元一個,太貴了。不反對實施垃圾徵費,但希望政府提供津貼。」
廚師:多用一袋不環保
該酒樓的廚師阿新說,酒樓每天製造的垃圾包括大量海鮮殼以及魚骨,「指定膠袋的厚度不夠,這些垃圾很容易刺破膠袋,個袋爛咗垃圾商有權拒收,為保險起見,要套上一層普通膠袋,本來想減少垃圾,但結果用多一個膠袋,更不環保。」
記者在酒樓發現堆放了不少垃圾,由於天氣較熱,垃圾異味也較明顯。阿新說:「沒試行前,商場清潔人員來收集垃圾的頻次挺高,所以基本不會有異味。但今天沒見有人來收集垃圾,可能商場的人也沒適應。」他希望,政府在推行垃圾徵費的同時,相關配套也要跟上。
職員:膠袋垃圾桶不匹配
另一售賣乾果類零食的店舖昨日並未使用指定膠袋,職員孫小姐表示,由於所派發的膠袋與店內的垃圾桶尺寸不匹配,無法使用指定膠袋,「商場工作人員並沒有根據店舖的實際需要來派發,我們需要尺寸更大的膠袋。」她說,不太清楚現行計劃實行後扔垃圾的流程,「商場工作人員也許跟負責人講過,但我們是不知道的。」
垃圾徵費政策原意是透過徵費鼓勵市民分類回收可重用的垃圾,達至減廢目的。但記者在多間食肆及商店的垃圾桶發現,職員棄置垃圾的習慣沒有改變,依舊將可回收再用,以及未能回收的垃圾棄於指定膠袋內,膠袋耗用量沒有減少,減廢成效存疑。
「三無大廈」為違規住戶「包底」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實施首日,全港14個試點之中包括深水埗兩幢「三無大廈」。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訪查深水埗這兩幢「三無大廈」,見到部分樓層的公共垃圾桶都套上指定垃圾膠袋,為違規使用普通垃圾袋的居民「包底」,做法有違特區政府的建議;亦有個別樓層繼續使用普通膠袋,有居民反映遲遲未收到政府派發的指定膠袋。有區議員建議政府在正式實施前增加地區回收點,以協助居民更好執行法例。
「三無大廈」試點之一的長沙灣道58號共有5層樓,無電梯,每層樓僅有一個單位,部分單位明顯已被改建為劏房。每層樓梯轉角處擺放一個公共垃圾桶,個別垃圾桶已套上指定膠袋,做法與政府早前表示不鼓勵「包底」相悖。
至於另一處試點的「三無大廈」,即為北河街15號及17號,由於該大廈設有門禁,採訪期間亦無市民出入,故記者未能進入大廈內探知詳情。該大廈地舖商戶表示,僅從新聞報道上得知所在樓宇屬「先行先試」計劃範圍,但未有政府人員向他們講解流程,更無人上門派送指定膠袋,他指「三無大廈」沒有法團,居民組織鬆散,更需要政府人員協助執行。
商戶:無人派指定膠袋
在上址經營理髮店多年的周女士表示,無政府人員向他們派發指定膠袋。她表示,日常垃圾一般會送到附近的垃圾收集站,若遇上非開放時間,或是僅有小量垃圾,則會丟棄在街邊的橙色垃圾桶。她理解政府政策初衷,但希望有人上門解說細節,試行期間若無罰則,相信居民主動轉用指定膠袋的動力不大。
旁邊的跌打舖店主江先生亦表示,政府對垃圾收費的宣傳有待加強,他僅知道法案實施日期,但具體細節一概不清楚,「我們都是希望守法,做良民,但是不知道怎樣執行。」
住戶譚女士曾致電索取指定膠袋,職員卻着她到石硤尾領取。她認為,「你(政府)做試點的話,必須要有專人派垃圾袋。要確保這幢大廈的人都有垃圾袋。」
區議員籲增設回收點
油尖旺區區議員黃舒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該區同樣存在較多「三無大廈」,改建劏房亦非常普遍,不少劏房居民反映住所環境狹窄,無法存放太多回收物,又不希望將可回收物品直接棄置,建議政府設立更多回收點。「旺角的『綠在區區』要走到大角咀,油麻地的『綠在』則要去到佐敦,對於居民都不太方便。」
環保署昨日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雖然負責團隊較早前已到各試點主動聯絡居民及商戶進行溝通及講解安排,惟部分住戶不在家而未能聯絡上,團隊已留下聯絡電話以便跟進,以及安排未有指定袋的「三無大廈」住戶聯絡派送。
環保署續指,首日在場職員發現部分住戶及商戶有需要跟進的情況,例如商場物管派發予商戶的指定袋有不合用的情況,已聯絡物管跟進。「『先行先試』剛起步,負責團隊會主動跟進盡早解決問題,亦鼓勵參與者如實反映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情況。」
熱點民議:有意義‧無效果‧不知情‧反作用
蘇先生:支持垃圾徵費,好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很早已經這麼做。但我覺得規定用來裝垃圾的指定膠袋還是不太環保,我建議以蔗渣為原材料製造指定垃圾袋。雖然實行垃圾徵費之後,扔垃圾的步驟變得複雜,但環保的目的不是為了方便,而是讓市民一齊努力讓城市變得更可持續發展。
萬先生:如果說為了通過徵費令市民減少製造垃圾,我覺得沒什麼作用,因為無論是否徵費,每日垃圾一樣那麼多。對於我來說,垃圾徵費只是增加購買垃圾袋的支出,作為基層市民,我覺得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且我去商場看過那些指定膠袋,感覺挺薄。
店舖職員孫小姐:商場的工作人員大概一周前派發膠袋,但我對怎麼扔垃圾是一頭霧水,所以現在也照原來的方法扔垃圾。商場的人可能只跟店舖負責人解釋,因時間倉促,負責人來不及向店員講解。
餐廳廚師阿新:試行首日覺得比較亂,商場有提前派發指定膠袋,但沒和我們(員工)說。雖然這些指定膠袋材質已經比普通垃圾袋厚,但是餐廳有些海鮮的殼、骨都比較堅硬,我們也擔心會刺穿膠袋,為保險起見,我們多套一層普通垃圾袋,似乎更不環保。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