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義昊、李清)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連日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認真履行政治責任、展現道義擔當、勇擔時代使命,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昂揚的精神狀態依法履職盡責,認真審議各項報告和議案,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顯著優勢。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回到香港後,將積極舉辦宣講全國兩會精神的活動,說好香港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凝聚愛國愛港力量團結奮鬥,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作出新的貢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力履職盡責,此次香港代表團提出了209條建議,這些建議與國家、香港息息相關,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民生、教育、科技、金融等領域。
做到傳遞民意反映民聲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團長馬逢國表示,大會期間,代表每次審議都發言熱烈,表達充分。回到香港後,代表們將積極宣傳全國兩會精神並開展有關工作。副團長陳勇表示,在大會期間每一位代表都主動發言,每個代表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會後更進一步形成書面材料,真正做到傳遞民意、反映民聲。
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這次到北京開會,從中央領導人參加團組審議,到會議的住宿、交通安排,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也處處感受到中央的關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是次參會深刻感受到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愛與支持。從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香港調研,到是次兩會港澳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周霽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座談,再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參加香港代表團審議,各位領導都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的關愛與支持。
李慧琼又說,大會服務非常貼心,很注重一些小的細節,代表房間陳設以及每次外出,都有工作人員做出細緻有序、周到條理的安排。「可以感覺到會務組為此承擔了很多工作。」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港區代表圍繞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新質生產力、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復興等主題,積極提出意見建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表示,香港是中國通向國際市場的大路,香港應該發揮好普通法、金融中心、新興產業、聯通世界等自身優勢,全速走向由治及興的道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葉玉如說,香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在源頭、產業和人才等方面創新,國家前瞻性地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令科技界十分鼓舞。
官員參會聆聽港代表聲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帆則建議協調粵港澳三地港口,形成協同效應,鞏固香港的航運優勢,推動航運物流和相關服務的持續發展。「通過統一協調,粵港澳三地港口錯位發展,大灣區的未來將會更加光明。」
作為金融界從業人士,港區全國人大陳振英感受到中央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重視。他表示,很多小組會議都有國家財經官員參加,顯示中央希望多聽、細聽香港代表的聲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楊德斌對記者說,參加代表會議時,聽到與會領導對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給予厚望,感到非常鼓舞。希望香港可以在各領域取得更好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今年兩會落下帷幕,港區人大代表返回香港,他們將進一步向全港市民宣講國家治國理政和兩會精神,讓大家對國家和香港特區的發展更有信心。
特稿|這一瞬間,全場矚目……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11日下午3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閉幕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步出會場時,看到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向他揮手打招呼,習主席微笑點頭,揮手回應,並且駐足與何厚鏵親切交談。隨後,習主席再向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揮手問好。
閉幕會的這一瞬間,讓主席台上下再次感受到了習主席對港澳的特殊關愛,令人久久難忘。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五周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相信在中央關心關懷下,港澳能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採訪手記|「新質生產力」 印象最深刻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昨日勝利閉幕。2900名全國人大代表,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決通過多項決議案和草案。在一連七天的緊湊會期中,代表們共商國是,認真履職盡責,既感受到「高效」,更感受到「新質」。
步出人民大會堂,一說起港區代表們對今年兩會印象最深刻的新詞,大家異口同聲:「新質生產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冼漢廸說,新質生產力與創科領域息息相關,也與香港建設北部都會區、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一致。香港一定要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提下,在發展創科產業上更加主動作為。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培育新力量,港區全國人大陳振彬認為要在新興領域做好人才儲備,就要從教育方面,從中學開始開展;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的朱葉玉如說,要從「源頭創新、產業創新、人才創新」三大領域着手。
代表委員撰寫《兩會連線》 讀者點讚
今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209項建議。當中,就內地訪港旅客免稅額由5000元人民幣提升至三萬元人民幣,以提升香港吸引力的建議,備受各方關注,「兩會期間代表提出的很多建議,第二天已經有書面回覆,體現了高效率、高水準的民主過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讚嘆會議的高效。
今年兩會,參會的記者訪問了許多港區代表委員,他們總是迅速的回應各種問題,展現了高效履職的工作精神,多位代表委員還為《大公報》撰寫了《兩會連線》,受讀者點讚。
特寫|履職盡責 難忘五度往返京港
2024年全國兩會順利閉幕,不少代表委員表示,今年會議的令人難忘,尤其是部分身兼香港立法會議員的代表、委員需要往返香港數次,推動23條立法。回到香港後,他們將向社會各界宣講兩會精神,介紹國家發展方向,並堅決支持23條立法工作盡快完成。希望香港未來可以發揮自身普通法制度和法治社會的優勢,助力國家發展。
踴躍發言 順利完成審議
「非常榮幸因為相關工作,兩會期間在北京與香港間來回飛了五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表示,作為立法會議員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有責任將國家賦予香港的重要職責工作做好。她說,在經歷黑暴事件後,香港市民逐漸有了國家安全意識,只有建立好國家安全網絡,才能更好地保障香港市民,讓香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表示,各代表積極履職,發言踴躍,絕大多數人用盡五分鐘的限時,在緊湊的會議時間內順利完成全部審議事項。會議期間有代表需要不停穿梭京港兩地,相信對大家而言,都是難忘的經歷。
「希望回到香港後將兩會精神以及國家持續發展的內容向全港市民宣講好。」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和兩高報告等都以極高票數通過,顯示全中國團結一致。今年全國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認真履職,也有身兼立法會議員的人大代表要兩邊兼顧,雙重履職,令人難忘。「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要拚經濟、惠民生,繼續抵禦外來壓力,解決正面對的風險和挑戰。」他說,回到香港後,將積極傳達兩會精神,努力講好中國和中國香港的故事。
兩會連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香港迎創新發展黃金機遇
此次為期七日的兩會會程安排緊湊,會議非常充實、高效且富有成果,會上港區代表作出不少高水平發言的同時,丁薛祥副總理等中央領導還與港區人大面對面交流,我感覺很興奮。
灣區互聯互通 提升營商環境
我今年在人大提出,堅持提升國營企業在香港能源市場的保障能力,形成供港油品出口配額單列和資源保障常態化機制,落實船用燃料油出口香港退稅政策,穩定內地出口油品供港,保障香港能源安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助力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中央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香港是國家的掌上明珠,中央後續會推進不同的政策支持香港的發展,香港各界也應領悟此次兩會的精髓,包括新質生產力等關鍵詞。同時,也要多多和大灣區的城市進行合作,一起助推高質量發展。
香港鞏固及發展八大中心,我相信下一步應該思考如何運用新的科技技術,進行創新,開發更多新型商業模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大灣區之間做到互聯互通,更好地維護一個國際化、法制化的市場環境。
結合兩會的會議精神,我認為現在香港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黃金機遇:順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潮流,在堅強的後盾的支持之下,香港不斷尋找新的發展動力,乘勢而上,發展將會越來越好。同時,香港也要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把握自身最獨特,亦是難以被複製的巨大優勢,扮演一個國際化的溝通橋樑的角色。
兩會連線|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拓展深化人大代表對外交往
出席今年全國兩會,參與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以及財政預算和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我深感榮幸。
推動23條立法 為各方釋疑
民族復興必須有法治的保障。今日的中國不僅在國內推動法治保障,也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積極角色,包括在國際貿易、環境生態保護,以及調解國與國之間的主權爭議等方面,都為世界和平做出很大的貢獻。國家在香港、澳門落實「一國兩制」的創舉,向全世界證明了,可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難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也展現了巨大的政治胸襟,包括成立國際調解院和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希望將中國的成功經驗去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等,國家並在解決環境生態問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以及將和平解決國際貿易等紛爭理念貫徹到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全國人大代表應加強對外關係,強調高質量、高水平的發展,並推動民生經濟的進步。特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決議,提出希望能夠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拓展和深化人大的對外交往,並提升常委會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最重要的任務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包括全力推動維護國家安全的23條立法,並向國際社會和香港社會清楚解釋一些不必要的誤解。我們應該有底氣有信心,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維護香港的普通法制,維護香港自由金融經濟體系。《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人權保護方面遠高於許多普通法國家的標準,我們絕對有信心上下一心盡快完成這項工作。要將發展的快車全力加速,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好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