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 記者 李九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女青)早前就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進行研究調查,今日(14日)舉行記者會公布結果,指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與家長使用的時間成正比。
研究於2023年7月至10月進行,以問卷形式訪問773位6-12歲小學生的父母、祖父母及監護人等。結果顯示,72.7%孩子有自己的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用途方面,除了網課等學習用途外,平日平均花4小時使用電視、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而假日使用時間更大增至平均6小時。其中,小學生最常用電子產品來「觀看網絡影片」,達81.7%,用來「打機」的亦有60%,比家長多出分別1至2個多小時。女青研究主任藍朗表示,數據遠高於衞生署建議的小學生每天不應花多於2小時使用電子產品作娛樂用途的指標。
調查中,約52%家長認為子女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惟研究發現受訪者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愈長,其孩子的用時亦會愈長。70.5%家長表示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是為了讓孩子「可以放鬆」,48.4%說是「作為獎勵」,「因為兒童悶」的亦佔26.7%,「讓自己有私人空間」則有24.5%。
Candy是一名10歲男童的媽媽,她表示兒子使用電子產品主要是玩網絡線上遊戲和看YouTube,平均每日使用時長為2小時,後來發現兒子會為了玩電子產品而出現說謊、動手推搡家長等情況,認為兒子已經「沉淪」在電子產品,特別是線上遊戲會要求每日登錄及「課金」,更加劇了孩子的上癮。Candy希望解決問題,曾試過不同方法,例如考慮自己也曾有玩手機的習慣,認為孩子的行為或多或少受她影響,於是以身作則不玩手機,現在在假日盡量與孩子外出玩耍,及約法三章考試前不玩電子遊戲等,發現情況能夠改善。
不過,並非所有家長都識得以溝通解決問題。調查發現,85.0%家長表示有監控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亦會預先提醒孩子停止時間,但如果孩子仍然長時間使用,家長傾向使用較強硬的方法處理,最常用的依次是「沒收產品(50.6%)」、「責罵孩子(30.3%)」及「關Wi-Fi(18.8%)」,更是有超過一半(50.1%)受訪家長表示,過去三個月曾經因為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而發生親子衝突。
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表示,研究數據顯示家長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和時間長度,對子女有密切影響,因此家長應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娛樂,多花時間參與家庭活動,強化親子關係,同時應避免過早將電子產品給予幼童,應以圖書或益智玩具取代,預防「電子奶咀」現象。
女青建議,家長建立電子產品使用規範宜「先嚴後鬆」,使用時間要事先與孩子協商,聆聽孩子想法或意見,不應關掉WiFi、切斷電源以避免產生正面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