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園/春假和秋假\蓬 山
相比如今的孩子,筆者是幸運的。兒時就讀鄉鎮小學,在那個年代,老師分為公辦、民辦兩種。前者是幹部身份,擁有國家正式的編制、工資;後者則是為了彌補師資力量的不足,由各地自行聘用,沒有編制,工資微薄,仍是農民身份。電影《鳳凰琴》,講述的就是民辦老師的淒苦生活。由於學校裏一多半是民辦老師,家裏仍要靠種地維持生計,所以每年春耕秋收的農忙季節,學校都會放假,少則十天,多則半月。
食 色/廈門花生湯\判 答
說來也怪,這湯在閩南扎根百年,卻偏偏到廈門長成了「地標」。一碗甜,藏着半個城的煙火記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山路老字號「黃則和」正是憑它名震四方,店門口永遠不缺排着隊的食客。彼時物資匱乏,一口湯就着一顆炸棗,便是最解相思的靈藥。連林語堂也要將它放在《京華煙雲》裏,作為女主角姚木蘭的拿手絕活。當地人笑言,「沒喝過花生湯,等於沒見過鼓浪嶼的日出」,花生湯的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灣區聽雨/假日定製公交\黎 園
這趟公交專線,宛如一條靈動的絲帶,將壩光臨時集散中心與大鵬的熱門景區緊密相連,其中包括承載着厚重歷史文化的所城較場尾片區,以及擁有夢幻海景的桔釣沙楊梅坑片區。PJ17像是一位貼心的導遊,帶着大家穿梭在山海之間,一路領略着沿途的無限風光。
伏牛山/看天氣預報\喬 苓
作為一位天氣預報愛好者,經常收聽全國與地方的天氣預報,順帶收集和學習一些有趣的能夠「言以文遠」的表達方式,比如形容氣溫變化大,除了「滿減促銷」還說天氣「像開盲盒」「如過山車」;天氣轉冷,說「冷空氣下周包郵雲貴」「短暫的夏日體驗卡即將到期」「陽光限量供應」;烈日暴曬,稱「開啟了空氣炸鍋模式」「馬路變身鐵板燒」;連續暴雨,說「本月雨水超額完成KPI」;雲霞絢爛,則是「天空像開了十級濾鏡」。
竹門日語/混沌少年\簡嘉明
不欲劇透,單以劇中少年有一套他們熟悉的網絡語言彼此溝通和發表評論的現象為例,相信不少成年觀眾也如劇中的警探般一頭霧水。明明自以為仍緊貼網絡世界、自己也有社交媒體賬戶、還沒有被時代淘汰之際,原來新生代早已建立並慣用另一套溝通方式。種種由簡稱與符號組成的語意表達,對成年人而言是難以破解的密碼,其實在青少年眼中卻只屬尋常的網絡用語。也許觀眾在劇中人談到不同顏色的心形有不同意思,甚至等於性暗示或性邀約時,才驚覺自己手機中可用的心形圖像原來除了紅色,還有黃色、紫色、粉紅色等共十二種顏色。當自己以為曉得「LGBT」是多元性別的簡稱,仍跟得上時代關注的議題時,劇中的少年人都已在談「Incel」,即非自願性單身,意思是由於外貌與社交能力無法有性伴侶或戀愛關係的男性,或會出現討厭女性傾向的時候,不少觀眾或連聽也聽不懂,就算即時回看也不明所以。
南牆集/書籍舊物的處理\阿 濃
朋友父母是文化界名人,家裏有超過萬冊藏書,還有不少古玩字畫,名人信札。朋友從商,對這些東西並無認識。自己沒有地方可容納,又不想胡亂丟棄。頭痛在不知如何處理。
九連環/不知而不自知\薩日朗
梁振英先生以廣州南沙的生豬養殖基地項目與多所大學合作為例,通過AI監測動物健康,將養殖損耗率大大降低,為灣區每年穩定供應優質蛋白,刷新了大家以往的認知。他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和產業合作方面的規劃和成就,同時提出了在大灣區內加強信息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促進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倪明選校長在專題演講中回顧了自己在計算機領域的經歷,從手寫識別技術到今天的大模型,強調大模型在教育、推理記憶和成本方面的挑戰。
衣 尚/宜古宜今\蕙 蕙
男藝員中,肖戰是很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從時裝到古裝,不同題材的劇集都會很用心地演好每一個角色,他的古典與時代青年造型都同樣令人感到賞心悅目。最初出道的肖戰,一派文質彬彬的模樣,近年經常出席各大時裝品牌盛會,成了名牌時裝產品的代言人,今日的肖戰,已是一位以自我風格來演繹名牌時裝的偶像級名人。
瓜 園/溫柔的吉卜力\蓬 山
眼睛、頭髮、嘴巴,圍巾、外套、鞋子,還有周圍的教堂、台階、單車、巴士,一切彷彿都被切換進了另一個浸潤着舊時光的世界,就連灰撲撲的陽台都彷彿成了《側耳傾聽》裏漂浮的雲中小屋。吉卜力的色彩也從不單調,暖褐、青灰、橙黃、霧靄般的粉紫,在紙上和熒幕上呼吸。
食 色/新鮮大牌檔\判 答
這些年,人們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偏重一個反璞歸真,遙不可及的紙醉金迷越來越走下坡路,比起那些泡沫般的荒誕假象,正視生活,在睡醒後的屋簷下造一個踏踏實實的夢,來得更真切動人。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就連餐廳、飲食方式都偏重於樸素尋常,於是哪怕在內地,哪怕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小城,「大牌檔」都有了落腳的地方,甚至成為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知見錄/紅磚之源\胡一峰
與磚塔相比,大煙囱「年輕」多了,它是北京第二熱電廠的產物,建於一九七六年,未至「不惑之年」。第二熱電廠二○○九年關閉搬遷,大煙囱作為工業遺址保存下來。二○二四年北京動畫周期間,主辦方用投影把大煙囱「變」成了金箍棒,讓這熄火多年的大傢伙又「火」了一把。
伏牛山/春在溪頭薺菜花\喬 苓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裏突出荼菜不苦,就說它的味道像薺菜一樣甜美。汪曾祺先生寫故鄉的野菜提到,薺菜雖是野菜,但在他的家鄉江蘇高郵卻是可以上席的,「薺菜焯過,碎切,和香乾細丁同拌加薑米,澆以麻油醬醋,或用蝦米,或不用,均可。」
文藝中年/《纏眠》\輕 羽
《纏眠》是二○二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挪威作家約恩·福瑟的劇作。約恩的小說或劇作都有其特色,後者大多以非敘事性形式書寫,着重呈現文字質感和意境,藉此引發觀眾的想像空間。簡單而言,約恩並不以戲劇形式說故事,而是在劇場以表演形式展現詩篇。《纏眠》中的角色都沒有明確姓名,只以「第一位年輕男人」或「年長女人」作為角色代號。明顯地,劇作家不想給予角色既定身份,只作為象徵符號。全劇發生在一個家居空間,角色自由進出,不受時間或物理限制。
藝加之言/「法厄同」在牛津\王 加
《第九十二號交響曲》因為海頓在一七九一年訪問英國期間被授予牛津大學音樂博士學位,並在七月七日首演大獲成功而收穫了《牛津交響曲》的昵稱。但事實上這是海頓啟程前往英國前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而在此曲首演的同一年,喬治·斯塔布斯剛剛為當時仍是威爾士親王的喬治四世完成了著名的騎馬肖像。選擇其畫作用於海頓訪英時首演的《牛津交響曲》應算是深思熟慮後對主題的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