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港學生輕生個案急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團體昨日公布最近一項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西貢區中學生有中至高度的精神困擾。連同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明愛、小童群益會、青年協會等機構上月聯合發布的資料,以及今年中港大團隊公布政府委託於過去4 年進行全港首個青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都顯示本港不少青少年學生存有嚴重情緒困擾。
今年首11個月,當局接獲31宗中小學生輕生個案,遠高於過去5年的每年全年14至25宗。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研究後認為,學童自殺問題有年輕化趨勢。上月各機構於聯合記招亦指,香港近期「學生自殺個案急增」,「由初中學生橫跨至大學生,情況堪虞」。「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等支援群體在今年8至10月,亦收到418個有意自殘或尋死的高危個案。港大團隊針對逾3千名青年的精神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6%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出現精神疾病,其中抑鬱症最為普遍;19.4%過去一年出現自殺念頭,5%有自殺計劃,1.5%曾企圖自殺。
學生情緒問題嚴重,但成因卻眾說紛紜,解決建議也因各自機構的性質而有不同側重。目前較主流的說法是壓力爆煲而出現抑鬱及焦慮的症狀,但壓力源於何處呢?有校長和資深教師投稿本報,認為不應一刀切斷言是學業引起,因為疫情後的課業並沒有比疫前多了或難了,很多學校甚至有體恤而放寬要求。若未能對症下藥,貿然大幅降低課業要求或改變制度「減壓」,令學生的成長錯失更多,將來升學或進入社會,將更難應付每日需面對的競爭或生活壓力。
當今社會,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簡單如接到一個新的任務,或喝一杯從未見過的飲品,對於有的人來說可能都是難以承受的壓力,關鍵是要養成壓力管理能力。因此,當局當務之急一是要盡快組織權威研究,查找壓力的深層根源和成因,對症下藥減壓;二是要從小擴闊學生習慣壓力和處理壓力的能力,形成自信及自尊,為面對逆境和進入社會作出準備。人類需要適當的壓力,以成為進步的動力。
(來源:香港仔P02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