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中國科學院一項關於全球林火碳排放研究的最新成果於12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對外發布。同時發布的《林火碳排放研究藍皮書(2023)》(下稱《藍皮書》)對這項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呈現了2001—2022年全球林火碳排放的分布特徵和時空動態,評估了主要極端林火事件對氣候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該研究牽頭人,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教君在當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研究成果時指出,22年間全球林火年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15.4億噸,成為不容忽視的碳排放源。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林火事件增加,其中2023年加拿大林火目前已產生1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嚴重削弱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他呼籲,應建立起包括自然過程在內的全球全口徑碳核算體系,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國際合作,共同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年均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10億噸
林火是森林生態系統中一種常見的干擾過程,其預測和防控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對林火碳排放的影響評估仍是研究空白。本次發布的研究成果,採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提出的「林火碳排放量快速計算方法」,實現對林火評估的近實時估算。據悉,這種方法以目前該領域通用的「自下而上」方法為基礎,結合實時遙感影像獲得質量較高的數據,對林火碳排放進行系統測算和評估。
《藍皮書》評估了全球森林過火面積和重點區,提出過去22年全球森林過火面積為10.33億公頃,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總計339億噸,可使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4.35 ppm(百萬分之一)。其中碳排放量較大的國家有巴西、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其中巴西總過火面積達0.63億公頃,為最高,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總計47.74億噸,年均為2.17億噸,佔全球林火碳排放總量的14.08%。而中國森林面積佔全球5.4%,但林火碳排放量僅佔全球林火碳排放總量的0.65%,顯著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此22年間,中國林火碳排放量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年均僅為0.10億噸。
朱教君以2023年加拿大林火為例,分析了極端林火事件及綜合效應。截止今年10月,該次林火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已遠高於該國過去22年林火二氧化碳排放量13.74億噸的總和。此外,2023年5月至8月,加拿大林火累計排放1002萬噸PM2.5,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波及本國全境,還通過大氣環流作用,對北半球廣大地區的空氣質量產生顯著影響。
亟待加強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
隨着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加劇,上述《藍皮書》分析認為,未來林火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可能呈增加趨勢。朱教君提出,目前全球碳核算體系仍沒有涵蓋林火碳排放,更沒有考慮通過調整森林管理措施控制林火碳排放。林火具有明顯的人為干預與可控屬性,積極主動管理是減災的核心手段。中國等國家在林火防控上已投入了巨大資金和人力,降低了林火特別是極端林火事件發生頻率。他建議,亟需建立全面、客觀、公正的碳排放檢測與計算體系,兼顧人類活動與自然過程的碳排放。同時,也要將林火碳排放的風險防控納入碳匯林市場的碳交易體系。
上述《藍皮書》的發布提出了一系列對全球林火碳排放問題的新認識,為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科學支撐。朱教君在發布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一領域的諸多難題仍需要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如構建全球化的高分辨率的森林火災數據庫等。《藍皮書》中也提出,未來應加強國際合作,構建林火風險識別、預測預警和防控技術體系,研發災後植被重建和碳匯快速恢復技術,建立統一標準的林火碳排放計量與評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