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really enjoyed the presentations, all of which far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The students were very professional and their projects were all very interesting and scientifically sound.(我很享受評審的過程,所有參賽同學的項目都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同學們非常專業,他們的項目都非常有趣,同時不失科學的嚴謹。)
——Joaquim Goes 教授
Thanks for including me as a judge. All these projects are very well presented, and most of them have a good research design. I am so impressed by their intense curiosity and high confidence.(很榮幸能夠擔任本屆比賽的評委。所有參賽項目的表現都非常好,其中大多數項目在研究方法上都有很好的設計。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充滿自信的表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eizhan Yan 教授
I thoroughly enjoyed our time at the IYSVF! I'm truly impressed by the remarkable performance of these young participants; they all excelled! It's astounding how they can produce such outstanding work and captivating videos in just two weeks. They are undoubtedly the future of scientists.I'm eagerly anticipating next year's IYSVF and hope to have the pleasure of meeting you in New York!(我非常享受在IYSVF大賽評審時度過的時光!這些年輕參賽者的出色表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都表現出色!他們在短短兩周內製作出如此出色的作品和引人入勝的視頻,真是令人驚訝。他們無疑是未來的科學家。我熱切期待明年的IYSVF大賽活動,並希望能有幸在紐約和大家相見!)
——Jinghui Wu 博士
Comments to all teams: most projets ha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n idea for research. The films showing the arc of how these ideas developed into science was generally solid.(對所有參賽隊伍的評價:大多數項目都為他們的研究想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他們的影片總體上扎實地展示了這些想法是如何發展成科學探究的。)
——Benjamine Bostick 教授
Congratulations t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2023 International Science Video Competition. You have done an excellent job of presenting your research projects and answering judges』 questions. These projects show the young generation』s curiosity, energy, and enthusiasm for science discovery. I am very impressed by the quality of video presentations. Students』 pass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ir confidence during interviews are remarkable. Videography has been improved each year. This year, animated introductions and felicitous music brighten up many presentations. My best wish goes to the continuous success of the science video competitions.(祝賀2023國際科學影像大賽的同學們和老師們。你們在展示研究項目和回答評委的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這些項目展示了年輕一代對科學發現的好奇心、活力和熱情。你們的影像作品的質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和答辯時的自信也令人印象深刻。參賽作品的視頻技術每年都在進步。今年,動畫介紹和歡快的音樂為許多影片增添了色彩。我衷心祝願科學影像比賽不斷取得成功!)
——Xiaojun Yuan 教授
這些讚美和肯定,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的科學家們。
持續兩天的
2023香港-紐約
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
終評第二輪線上英文答辯會
10月3日~4日
圓滿結束

第二輪線上英文答辯會用時兩個半天,分別是北京時間10月3日和4日上午8~12點。由於時差,這個時間是美國紐約時間的晚上8~12點。
記者在線上答辯現場看到,大科學家們並沒有因為評審到深夜而影響到他們的興緻,他們認真評審的態度和與青少年分享交流的熱情,讓參賽選手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的專業、責任和愛心。
擔任本輪答辯評審任務的是美國的科學家,主要來自科學領域,海洋學、冰川學、地球化學、生物學、古環境學、環境科學等不同領域,充分體現了國際青少年科學影像大賽跨界融合的特色。
Xiaojun Yuan博士、研究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海洋學教授,海洋及冰川學家。知名華人科學家和為數不多的華人女性終身研究教授。她主導了大量美國頂尖地球科學研究課題,研究集中于海洋-大氣-海冰在極地區域的相互作用、熱帶和極地的聯繫、極地物理海洋學以及海冰的可預測性等方面,為地球科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長期以來,她在科研之餘,為地球科學領域的青年人才培養做出不懈的努力。
Joaquim Goes博士、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 生物學和古環境研究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理學博士,印度孟買大學微生物學碩士。他曾發表120多篇同行評審論文,參與的研究項目包括:海洋浮游植物的生理學和生產力、海洋中的碳循環、氣候對海洋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的影響、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微塑料等。
Beizhan Yan 博士、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國際和公共事務教授、研究教授,地球化學研究方向。他建立的環境有機地球化學實驗室,能夠從環境和生物樣品中提取、分離和鑒定有機污染物和生物標誌物。
Benjamin C Bostick 博士、教授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 地球化學研究教授,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學、礦物學方面有多項深入的研究。
Jinghui Wu 博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學和古環境。
答辯結束
Benjamine Bostick 教授
給出了一些建議
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
↓↓↓
And there are several real places for major improvement:
(1)It was not always clear what problem the research was addressing.
(2)Most presentations mentioned searching online for information as a major part of the work. Really, the fact that it is online or not is inconsequential. The point is to cite the sources that matter and to realize that thi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idea, but that it is not the research itself. The point of science is doing an experiment where the data is not available. People need to cite references, not places (you do not cite a library where you got a book, you cite the book).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oint out that the resources that exist do not answer the question you have and why that question is important.
(3)There was without exception no clear mention of an expectation or hypothesis about the research.
(4)The attention on filming was to the detriment of science. Most work was poorly replicated and the experiments needed better designs.
The consequence of these shortfalls makes it hard to draw definitive conclusions about the test that were run. More importantly, teams usually overstretched their findings to assume that a dominant behavior was apparent. Almost every study would be improved with mention of statistics of the findings, and study limitations related to study size, design etc. Think critically about your work.
我有幾點建議,請同學們注意改進:
1.並不是每一部影片都講清楚了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大多數影片都提到網上搜索信息是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事實上,這些信息是否是是在網上找到的並不重要。重點是要引用關鍵的文獻內容,並認識到這些背景信息對於提出問題或猜想至關重要,但它不是研究本身。科學的重點是在未知領域內探究。同學們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來源,而不用強調獲取信息的渠道。比如,你不應該引用你是在圖書館得到一本書,而應該引用這本書本身的內容。除此之外,現有的文獻並不能回答你的問題和為什麼該問題很重要。
3.大多數項目都沒有明確提出對研究的期望或假設。
4.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拍攝上會影響到科學探究。大多數的工作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複,而且實驗需要更好的設計。
以上這些問題會造成很難對所做的實驗或測試得出明確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參賽隊伍通常會強調他們的發現,而缺乏足夠有力的證據。如果能夠提到研究結果的統計數據,以及與研究規模、設計等相關的研究局限性,那麼幾乎每一項研究都會得到改進。同學們應該批判性地思考所做的工作。
2
連續4年擔任線上英文答辯主持和翻譯工作的香港大學學生楊沐華和黃安恩。

「今年大賽的參賽項目無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還是影像表達的角度來說,都比往年更加的出色、充滿創意。無論是會開槍的蝦、會跳舞去乾敵人的蜜蜂,還是讓機器人學會刻印的發明,都讓人眼前一亮。」楊沐華對今年的項目很是稱讚。
但最令他震驚的還是參賽選手們表達交流能力的進步。「面對每個國際評委的專業和深入提問,同學們亦能用英文對答如流、從容不迫,讓連續四年身為大賽翻譯的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失業』的感覺。雖然嘴上這麼說,但老師與學生們無障礙的交流節省了大量的翻譯時間,讓老師們有了更多與學生交流項目的時間和給出建議的機會,令學生們大有收穫,我也打心底替他們感到高興。」楊沐華說。
「今年的參賽選手熱衷與評委溝通,雖然有些選手母語非英文,但他們仍盡力直接表達。國際評委的提問專業,循循善誘,激勵同學們積極思考。同學們都會受到啟發,了解自己未來研究的方向。」黃安恩說。

3
「第二輪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評委們都很有親和力,提的問題也都很中肯,一針見血,即使讓我們稍微有點措手不及,但是調整之後還是努力地去回答。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進步。很感謝大賽組委會提供的這從此平台,讓我感受到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接受到了不同的挑戰,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來自河南省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的陳墨菡說起比賽十分感慨。
「我特別喜歡大賽的答辯過程,它給了我們一個向評委展示自己作品和研究成果的機會,同時也展示自己對科學的熱情和追求。更重要的是來自評委的點評,能為我們下一步的研究給出更多的啟迪。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的袁教授就指出我們觀察到的環境樣本還是太少,還應該進一步說明為何蜜蜂結團就能夠產生如此高的熱量……這些我們都打算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完善。」香港漢基國際學校的施易安同學十分感謝大科學家們對他們的幫助。
「答辯的經驗於我來說非常有價值,從中我體會到了提高表達和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學會了在壓力下處理問題和如何展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些經驗對於日後都會有極大的幫助。」北京市八一學校的參賽選手姚楚峰是收穫滿滿。
參加本輪答辯會的選手,是9月30日~10月1日第一輪中文答辯後選拔出的15個青少年科學微電影項目。
雖然隔着屏幕,選手們卻依然能從大科學家那親切的笑容中、那一句句引導性的提問和專業的建議中得到鼓勵。大科學家們用他們對科學的熱愛,點燃起了孩子們的熱愛!在這個氛圍中,青少年們更加自信地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新思考,現場不斷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答辯項目及感受
↓↓↓↓
披着蟻皮的蛛
An ant-like spider

參賽選手:沙家如、沙校如、曹芮涵(香港弘立書院、浙江杭州世外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輔導教師:楊柳、盧小衛
答辯感受
曹芮涵:這次大賽我收穫很多。我學會了用攝像機拍攝、用電腦剪輯。答辯讓我即開心又緊張,緊張是因為第二輪答辯是英文的,開心是因為我們的作品能讓更多的人欣賞。第一,我非常感謝輔導老師,是她們教會了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如何克服和戰勝困難,如我們不知道該選什麼選題的時候,是老師給了我們思路;我們找不到蟻蛛吃什麼的時候,也是我們的老師千辛萬苦找到了蟻蛛吃的食物。第二,隊員在我不會的時候,他們也會認真地教會我、鼓勵我。這次大賽我學到了什麼是勇於嘗試、什麼是團結合作。我會繼續加油的!
沙家如:I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participating in this International Youth Science Video Fair.
I learned how to use the camera to shoot, how to edit and and how to record voice overs. I am very fortunate to us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lore nature, and capture the magnificent and beauty of nature with my lens.
Since our topic is the Myrmarachne, we have carried out many experiments and studies on Myrmarachne, such a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ts and Myrmarachne, studying the feeding habits of Myrmarachne, the purpose of Myrmarachne blending into the ant army, and the breastfeeding behavior of female Myrmarachne. After the film was made, I learned more about this creature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and all the conducted experiments.
This competition has made me braver. I used to panic at the sight of a tiny flying insect, but now I am so fearless of most insects that I can spend the night in the same room with fruit flies.
I would like to thank our team members and two teachers very much. Only by brainstorming together, and each of us doing his or her own part, can we complete the production of the film. Without the help of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we certainly would not have this final result.
All in all, this summer camp not only allowed me to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that I had not been exposed to before, but also learned how to overcome my fear of insects and how to cooperate effectively with team members, and I grew a lot from it. It was a very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at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contribute to our team, and I hope I can continue to grow with the knowledge I have learned.
沙校如:I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this International Youth Science Video Fair.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film, I learned how to edit, how to record voice overs, and how to shoot with a 4k camera.
I felt nervous and grateful about this competition. I am grateful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competi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 am also a little nervous about our results after the competition.
I really want to thank my two tutors, because they always try their best to help us when we are desperate. For example: went we don』t know what the ant-spider eats, one of our tutors bravely found a trash bin full of fruit flies and we finally could continue with our experiments.
I also want to thank my team members. My team members have always been very kind to me. They also helped me, guided me, and took care of me when I needed help. This experience helped me learn a lot about ant spiders, and I also learned what unity and friendship are.
This experience is very unforgettable, I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and continue to grow!
螞蟻去哪兒
Ants Away: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Natural Repellents

參賽選手:莫睿桐、何欣樺、唐若琳、朱安祁、楊梓涵(澳門培正中學)
輔導教師:姚曉暉
答辯感受
何欣樺:很感謝這次比賽,讓我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這是我和朋友們第一年在沒有師姐嚴嘉欣的帶領下完成微電影的創作。很榮幸今年能夠進入第二輪的答辯,這讓我獲益良多。答辯時,我感受到了評委們的用心良苦,仔細地為我們提出修改建議,讓我們不斷地成長。我會繼續努力,去觀察身邊的科學,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唐若琳:十分榮幸能再一次參加比賽,今年是我的第三次參賽。今年與以往不同的是沒有了師姐的協助。每次製作科學微電影時我都能學到不少知識,也增長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和見聞。老師們的教導和評審們的意見也總能讓我製作科學微電影的技術和科學素養更上一層樓。
莫睿桐:我也是第三年參加了,獲益良多。我不僅學會了與研究題材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拍攝影片的方法和技巧,還在兩輪答辯的過程中提高了演講技巧。很感謝老師們在答辯的時候給予我們的建議。參加比賽的經驗讓我更加堅定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希望我可以把這些經驗運用到生活當中,繼續增長自己的知識。
朱安祁:這次是我第二次參加比賽,再次讓我深深體會到科學微電影的魅力和影響力。在拍攝當中也認識並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感受到了科學的有趣之處。也希望自己能把這次比賽中學習到的經驗,在未來能夠發揮出來。
楊梓涵: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類型的比賽,帶給了我許多新的體驗。比賽十分有意義,可以在拍攝當中學習到很多知識,還能夠把科學的有趣之處推廣給其他人。在答辯中,我更深刻地反思了我們的課題和研究,給了我新的見解。同時,非常感謝老師們在準備期間的指導,期望在未來能夠繼續發展教授們提出的意見併發揮得更好。
猴子跳水:氣候變化對香港獼猴跳水行為影響的研究
A Study on Diving Behaviors of Macaca mulatta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參賽選手:湛若同、林山山、盧瀅檀(香港漢基國際學校、香港哈羅國際學校)
輔導教師:楊沐華、王泓幹
答辯感受
湛若同:4年的大賽經歷是一段不斷成長、學習和堅持的旅程,充滿了挑戰和收穫,同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每年我都在努力挑戰自己對於科學探究6個步驟的理解與執行能力。大賽要求我們通過影像這一媒介來傳達複雜的科學概念,這意味着我需要深入研究並理解所選擇的科學主題,同時學習如何將這些概念以簡潔清晰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這個過程,讓我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不斷地探索如何用電影語言來講述一個吸引人的科學故事。我們連續兩年探究「獼猴跳水與氣候變化」課題的堅持不懈與努力,這份鍥而不捨的精神源頭,是科學影像大賽培養出來的對於科學的熱愛。
林山山:這次是我第3次參加答辯了。我們小組決定在夏令營期間再次繼續研究猴子跳水的行為,對之前的研究進行再擴張和發展。今年我們更新了數據,對一些其他的因素的數據進行計算,例如成年猴子和幼年猴子跳水的比例。我覺得這次答辯比以往更輕鬆,因為我更加自信了,心裏更有底了。同時,我也很享受跟隊友們合作一起回答問題及分享我們的經歷。
海邊的槍手——對香港短須梭蝦的探究
The Shoreline Sharpshooters——An Exploration of the Hong Kong Mantis Shrimp

參賽選手:張博涵、杜信霖、陳貫捷、許悠然(河南省實驗中學、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河南省鄭州市第七初級中學、北京英國學校)
輔導教師:張溪典
答辯感受
陳貫捷:這是我首次參加具有專業性的科學答辯,令我受益匪淺。起初,我還在擔心自己是否能夠用英語精準表達我的觀點或陳述事實。好在我能夠理解並回答評委老師的問題。評委老師給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指導,不僅讓我們掌握了許多製作方面的技巧與途徑,還使我們對自己所研究的項目有了更深入地思考,激發了我對大自然與科學研究的興趣。此次經歷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了製作科學微電影所面臨的挑戰,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張博涵:英文答辯過程中,我有很大的信心,因為項目是十分認真完成的,每一項工作我都參與其中。在評委問問題和提建議的時候,因為我有些英文單詞不太清楚具體的意思,所以回答的比較少,但隊友們都很給力,互相補充對方沒有說完整的回答,使這次英文答辯完成得很順利!
潮間森林
The Intertidal 「Forest」

參賽選手:江奕瞳、嚴羽、金宇熙、姚楚峰(上海市浦東復旦附中分校、上海宋慶齡學校、上海市實驗學校、北京市八一學校)
輔導教師:楊沐華、黃安恩
答辯感受
江奕瞳:第二輪英文答辯我很有幸能通過這次答辯與美國教授最直接的交流,他們給我們的研究項目提出了很具體的細節的問題,深化了對我們項目的思考與理解。比如,理論上生蚝在低潮帶能獲取更多的食物,為什麼反而不生活在那裏?也啟發我去思考我們視頻中所提到的管蟲佔據低潮帶生態位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教授專業對我們研究的深入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遺憾的是,因為語言還沒有那麼熟練,並沒能把所有想闡釋的觀點最準確地表達出來。
姚楚峰:兩輪答辯或多或少會感到緊張和壓力,但這也是展示自己研究成果、評估檢驗我們在此項目獲得重要個人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寶貴機會。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收悉頗多:
一是緊張和壓力來源於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來回答不同方向的評委們的提問。這是對我們項目熟悉、了解程度的直接檢驗。
二是當看到我們頂着烈日酷暑、冒着風雨精心拍攝、又連續兩天熬夜製作、剪輯的視頻,呈現在評委和其他老師同學面前時,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無法言語的,彷彿之前的吃苦受累都不值一提了。
三是學習和成長。儘管項目是我們自己製作的,對相關的知識都有了非常多地了解,但是在答辯過程中,還是遇到我們之前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和方向。這也啟發、促進我們做更深入的探究。
金宇熙:英文答辯比中文答辯更加緊張,但是也給我帶來了更加寶貴的經驗。當你真正去用英語答辯的時候,你的英語水平其實也會打折扣。還是要忍着緊張去回答問題,有些「刁鑽」的點讓我們團隊感受到了莫大挑戰。在簡短的思考後,我們努力嘗試回應與溝通。更加困難的問題自然意味着更多的啟發,讓我後續研究有了一定方向。希望以後能夠更加自如,不要在答辯前過度擔憂了。同時也要感謝這次寶貴的答辯機會,增進了我科學的興趣和知識。
斑落新婦蜘蛛顏色之謎——對黑色斑落新婦蜘蛛的觀察與探究
The Mystery of Colors in Nephila pilipes Spiders——Ob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Variations in Black Nephila pilipes Spiders

參賽選手:馮昱霖、張嘉睿、段沫岍(河南省鄭州市桐柏一中、香港漢基國際學校、香港福建中學)
輔導教師:張溪典
答辯感受
馮昱霖:當我正沉浸在順利通過第一輪中文答辯的喜悅中時,突然接到10月3日英文答辯的通知,我卻有了一種想直接放棄的衝動。因為我英語的詞彙量並不能達到這次的答辯的需求,但我真的不想失去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交流的機會。後來老師告訴我,也可以用中文和評委老師交流,這似乎才讓我有了堅持進入英文答辯的理由。
3號上午,我們組的答辯時間排在後面,我早早地進入騰訊會議室聽其他組的同學答辯。聽着哥哥姐姐們用流利的英語和評委們無障礙地交流,被晾在一邊的兩個翻譯老師彷彿都是特地為我準備的。越聽心裏越不是滋味兒,從小熱愛昆蟲的我這一刻才突然意識到:如果再不快速提升英語水平,它將成為我未來探索世界的絆腳石。這一次它僅僅是影響了我和評委老師的正常溝通,有一肚子的話卻說不出來,下一次又會是什麼呢?以前不論爸爸媽媽如何給我講英語的重要性,我都沒有真正的放在心上,這次它卻第一次被我所熱愛的事情拒絕了我。
答辯現場我厚着臉皮爭取到一個回答問題的機會,因為我們組整個探究過程我很清楚,思路也算清晰,我不想丟掉交流的機會。但當我說出中文還需要翻譯老師翻譯時,我發現真的會影響我和評委老師彼此進一步交流的興趣。那一刻我就像被雷劈了一樣清醒:我要學好英語!這也是我第一次想要為了我熱愛的事情去學習。我也突然明白了過去的13年裏我都沒有明白的東西,或許此時我的想法會令參加英文答辯之前的我感到驚訝!如果未來我想走的更遠、去更好地了解世界,我必須學好英語。
張嘉睿:One question that resonated with me the most is when a professor asked me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yellow Nephila Pilipes lived in a place where it was near a hornets nest and birds could fly in and out.」 I am still thinking about this question till today, so far my answer would still be that the birds and the yellow Nephila Pilipes would flourish, as the dozens of birds would come to hunt the hornets every day, whilst the hornets only food source, the yellow Nephila Pilipes only shed their skins when they need to grow, which isn't that common. In the end, the Nephila Pilipes would flourish and grow as the birds would fly away if there isn't enough food, the hornets would be hunted down by the birds and the Nephila Pilipes would be the only survivor since it would eat the bugs around it and it doesnt shed skin that often.
中華蜜蜂的反殺行為與策略研究
I CAN SEE YOU- The Anti-killing Behaviors and Strategy of Apis cerana towards Vespa velutina

參賽選手:周涵迤、施易安、高承析(香港漢基國際學校、香港德瑞國際學校)
答辯感受
高承析:The announcement of a questioning session came as a surprise to me as I was not aware of the sessions until a few days before the initial meeting. Despite this short warning, I was not nervous or anxious for the first session and created a list of some possible questions along with suitable responses if such questions were raised. The first session went smoothly but I was not able to answer as many questions as I had hoped. For the second interview, I was less worried about the interview itself but rather if I could make it in time. This was because the timing of the meeting was rather inconvenient as I was in school and had an exam before and after the meeting. I felt like the questions were rather shallow and were not very developed, these closed questions allowed for us to easily respond to them with little difficulty. All in all, it was a new and interesting experience for me.
施易安: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科學微電影大賽,能夠參加答辯感到非常榮幸!從選題到拍攝,從確定猜想假設到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以及最後的剪輯,每個階段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成長了很多。通過反覆討論、對文獻和視頻資料地仔細閱讀,以及如何從合適的角度來展示我們的研究成果的探索,我第一次了解並體驗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同時,我也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我一直很喜歡視頻剪輯,很高興能把我的一些技能用到了作品中。
周涵逸:The interview process of this competition allowed me to gain deep insight into future paths that I could go on to bring my project to a deeper level. Professor Benjamin Bostick from round 2 brought up the question of if there was a concrete way to find out how the wasps, Vespa Velutina, were really dying — was it really through heat and asphyxia or another hidden factor? The judges were able to raise questions that our team had not thought of and bring various perspectives to our group』s project. Furthermore, I think the interviewing process wa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me to be able to receive feedback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 of our project from the field』s top experts, which also allowed me to think more critically about certain aspects of my projec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非銅凡響——佛山銅鑿剪紙
Larger-Than-Life: Foshan Copper Chisel Paper Cutting

參賽選手:塗光悅、巫佳涵、黃文健、麥兆輝、鍾允悠、徐紫涵(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中學外國語學校)
輔導教師:徐登峰、李妍
答辯感受
鍾允悠:收到英文答辯通知,我們都十分激動,實在是太不容易。作為TBIC今年唯一組進入第二輪答辯的小組,我們深知這是一道更高的坎兒。各位評委老師對我們項目的提問專業、細緻,讓我不斷回憶起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更加堅定了我們想要繼續做下去的決心。
麥兆輝:第二輪答辯前,我的心情既緊張又擔憂,害怕回答不上或者答非所問。到了答辯的時候,本以為十分嚴格的專家,卻是和藹可親,問我們問題,給我們提供改進意見。由於緊張,我一個問題也沒有回答。但是悠悠學姐卻能將問題迎刃而解,給了我們團隊莫大的幫助。對於我還需要去改進,提高答辯能力,為團隊增添一份力量
黃文健:第二輪答辯相對於第一輪緊張的心情平復了不少,能夠流利回答到評委老師的一些問題,也能夠保持冷靜和專注,盡力展現出團隊的實力和創意。無論結果如何,這次答辯是我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塗光悅:很榮幸參加了第二輪的答辯,緊張感少了許多。評委們非常親切和藹,從不同的角度對我們的項目進行評價,提出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還指出了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將不斷改善,製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巫佳涵:評委老師對我們的作品進行了指導和評價,他們對我們給予了肯定,這讓我很開心。看到了其他團隊的作品,我意識到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能進入第二輪,要感謝我們組其他成員的努力和指導老師的耐心指導與幫助,期待我們的作品能取得好成績。
植物界的頂級殺手
Top Killer in the Plant Kingdom

參賽選手:史天與、王栩軒、戴嘉軒(新加坡培華小學、新加坡南洋小學、新加坡南華小學)
輔導教師:蔡宇、詹玉清、岳靜靜
答辯感受
史天與:我們三個人打算去炮台遊玩的,發現了路邊豬籠草,於是我們一起創作了這部科學微電影。我第一次用這樣有趣的方式進行研究。想探索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和兩個哥哥一起探索很快樂,他們教會我很多東西。栩軒哥哥喜歡錶達樂於分享,Marcus哥哥愛思考解決問題。也謝謝老師教我如何運用顯微鏡、攝像機和手機拍攝,教我們研究、記錄科學。探索路上科學老師請我們吃的牛肉麵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麵。
戴嘉軒:After the fruitful experience, I learned much more about carnivorous plants. I also learned to cooperate with my teammates. I feel fulfilled by this experience. I am also happy and proud that we completed the video shoots in 5 days and passed the Chinese round Q&A, as Chinese is not our stronger language.
王栩軒:第一次參加大型科學比賽,我既興奮又緊張。答辯的時候,我們都非常積極主動地分享,因為我們想要讓評委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項目。很感謝評委老師提出的很多研究上的新方向,我們會好好思考並應用到以後的研究裏面。另外,我很喜歡和我的隊友、老師一起研究合作,我不僅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科學知識,還學到了互相鼓勵、互相幫忙的團隊精神。我真的很喜歡這次的比賽,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植物界裏最酷最厲害的植物。
進擊的竹節蟲——雙角皮䗛之謎
Attacking stick insect: Mystery of Phraotes stomphax

參賽選手:陳墨菡、蘇子祺、李思赫(河南省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河南省鄭州市第47高級中學、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
輔導教師:馬堯、陸佳駿
答辯感受
李思赫:這次英文答辯我收穫了很多。答辯過程中評委老師都慈眉善目,說話也很幽默,很有親近感。回答問題的時候,因為對英文不熟悉,過度緊張,我說的磕磕巴巴的。這讓我認識到了英語口語的重要性,我會更努力學習。
陳墨菡:本次有幸進入第二輪答辯,說實話內心還是很忐忑的,要用英文答辯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答辯前一天我們都做了不少準備,包括查一些常用詞彙等來緩解焦慮。第二天早上我起的比平常早了些,又溫習了一遍文檔。當教授問問題的時候,我吃驚地發現,基本可以聽懂教授的問題,這給我了莫大的鼓勵。答辯的時候,儘管語言有些磕絆,我還是盡力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兩岸猿聲啼不住——普通獼猴聲行為的分類與識別研究
The Rhythm of Kan Shan: Classif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n Vocal Behavior of Macaca mulatta

參賽選手:狄子晴 、陳睿凡、李文重、韓墨凡(北京市朝陽區赫德雙語學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地學校、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答辯感受
陳睿凡:第二輪是英文答辯。評委老師們問了我們識別猴聲的最終目的、如何收集訓練數據,還給我們介紹了一個識別鳥叫的軟件,為我們研究猴聲提供了思路。最後,我們討論了模型置信度差的問題,評委老師建議我們增加樣本數量、提高收集訓練數據的效率。今後,我會想辦法改進模型,提升置信度並增加識別的類型。
狄子晴:很榮幸參加英語答辯,與來自哥倫比亞的教授交流。十幾分鐘交流,教授對於我們的探究有肯定,也有寶貴的建議。他們提出希望我們可以擴大樣本數量,並且嘗試市面上更多的語音訓練模型,爭取可以提高猴聲識別的成功率。這些貨真價實的建議,為我們後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真心感謝他們。
同時,我也非常感謝能在今年這個夏天,和我的夥伴完成這部科學影片。在這段難忘的經歷中,我觀察到了可愛的獼猴,了解了如何使用 AI 學習模型,以及如何完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當然,關於這個項目不完美、有遺憾,但無論未來的路有多麼遙遠,進一步一定有進一步的歡喜。最後,感謝與我並肩作戰的夥伴和一路陪伴我們的老師,希望以後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相見。
韓墨凡:在第二輪英文答辯中,我們遇到了來自美國的科學家,他們的問題更加難以回答。與此同時,他們的問題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他們的問題中入手,繼續改進這個項目。
潮間帶的活「石頭」——香港紫色疣石磺初探
The Living "Stones" of the Intertidal Zone: An inquiry of the Peronia verruculata in Hong Kong

參賽選手:高大有、孔佑博、趙梓宵(遼寧省大連高新區第一中學、北京十一學校、北京市八一學校國際部)
輔導教師:何佳茗
答辯感受
孔佑博:答辯的經歷對我意義重大。儘管這已是我第二次參與這樣的活動,但我仍然有一種新的震撼和收穫。當我們的科學微電影在大屏幕上播放時,我內心的緊張和期待難以言表。評審老師們很專業,他們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這些建議對我來說十分珍貴,它們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還增強了我們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和熱愛。
何患白化在金山——白化普通獼猴的觀察與發病率研究
A White Creature: Observations and Morbidity Statistics on Albino Macaca mulatta in Hong Kong

參賽選手:雷致遠、梁嘉琳、林恆可(香港漢鼎書院、廣東省廣州市ULC劍橋國際高中、香港國際學校)
答辯感受
林恆可:在第二輪英文答辯時,我並沒有感到緊張,畢竟英語是我熟悉的語言,所以我很自然的回答問題。我認為第二輪答辯比第一輪答辯好,在為談到了我們的猜想和思維過程。
I think the second round went much smoother than the first, especially in a sense that it was easier for me to explain a lot of details about our project in depth. For example, I successfully explained what our group』s next steps would be in regards to our on going project, as well as how our group came to form a logical hypothesis on why this is happening. Overall, this was an enjoyable experience and through receiving feedback from the judges, our group is clear on which aspects we need to change or improve on moving forward, and what we are doing well.
梁嘉琳:I personally think that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Q.A session went quite well and we worked pretty well as a team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lthough there was a question that I misunderstood but the judge explained and gave great constructive criticism that we didn』t think about before. All the judges gave us great feedback on the aspects we need to work on that will greatly improve our project from the respective aspects. We mainly need to work on our data and DNA analysis on confirming our findings and the judges were all very carefully watching our video and giving feedback. I』m proud of our team』s work and effort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work on the criticized aspects.
雷致遠:英文答辯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雖然之前也參加了幾次,但總覺得自己參與度不是很強,所以這次想好好表現一下。答辯時,我一直在很認真地聽,很認真地去理解評委們的問題,並且在腦子裏快速尋找到一個滿意又邏輯清晰的答案。然而,我的隊友們似乎反應比我更加快,好幾次把我想回答的問題先搶答了!不過,我們中只要有人回答,誰先答都沒有問題。我發現評委更多地是提出修改建議,特別是有一位評委,說我們的統計算法上有問題。我當時是沒有太釐清的,但是我後來發現他說的似乎不無道理,這也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地方。答辯不只是提問和回答,更是與評委交流、向他們學習的好機會!
尋找大自然的「鏟屎官」 ——朱紅毛斑蛾的生物防治方法探究
Looking for nature's "poop shoveler": Exploration on the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of the Phauda flammans

參賽選手:侯嘉原、劉美池、李逸明(河南省安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安徽省合肥安生學校)
輔導教師:馬堯
答辯感受
劉美池:進入決賽了,感覺就是壓力山大。全英文雖然有翻譯,但是還是有點力不從心。答辯過程,專家建議我們找更多的與氣候有關的數據,再來說與氣候變化的關係,這樣理由就會更加充分。還有,影片中所有的表格數據都是中文,我們忽視了英文翻譯,希望教授們多多包涵。通過這次答辯,感受到了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不管是語言還是知識都還不夠。這次也看到了其他同學的項目,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侯嘉原:這次答辯,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英文的重要性。以往經驗不深,這次卻給了我們極大的感悟。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提出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收穫良多。交流第一、名次第二,我們懷着感恩的心期待比賽結果。
宇宙射線的測量與探究
The study of cosmic rays

參賽選手:梁博睎、黃琳驊、梁肇晴(澳門培正中學)
輔導教師:梁沛津
答辯感受
梁博睎:經過第二輪答辯後,我們與國外的專家教授交流,認識到宇宙射線的真正奧秘。在此過程中,我們開闊眼界,獲益良多。
黃琳驊:在答辯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在宇宙射線實驗中的研究方法,並分享了我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評委們也給予了眾多的建議及改善方法。答辯經歷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一領域的重要性和潛力。我們將繼續努力,追求科學的進步和創新。
梁肇晴:感謝各位評審教授讓我們參與第二輪答辯。在第二輪的答辯中我們和大學教授進行了熱烈的學術討論,也討論了未來宇宙科技的發達。我們學會了如何製作一個更加優秀的科學探究影片,我們會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
不僅打破學科界限
打破拍攝器材的界限
輯軟件的界限
更是打破了學校、家庭、校外的界限
在國家強調「雙減」中做好
科學教育加法政策指導下
這項活動更有利於青少年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賽結束了
但大賽的影響還將繼續
(來源:「青少年科學發現」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