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廣東省工商聯22日在2023世界粵商大會上發布「2023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製造業企業佔比最高,達到50%以上;廣深佛入榜企業數量共佔八成,正威集團以6,087.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收總額繼續穩居榜首,騰訊、萬科緊隨其後。廣東工信廳副廳長吳紅表示,廣東產業轉移主平台具有集聚發展潛力,今年前8月已累計新承接產業轉移項目超500個。
廣東民營經濟一直處於全國前列。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廣東實有民營企業(含個體工商戶)1,571萬戶,居全國首位。數據顯示,去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突破6萬億元,持續貢獻60%左右的稅收,佔GDP比重超過50%。
深圳以38家企業位居榜首
從「2023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的地區分布看,深圳以38家企業位居榜首,較去年增加了2家,這也是深圳連續第七年位列第一。廣州和佛山次之,以25家和17家的上榜數量分別位居第二、第三。
整體來看,廣深佛三市的上榜民企數量佔總數的80%。同時,珠海、惠州、東莞、茂名各3家入榜;肇慶2家入榜,均是今年首次入榜,分別是小鵬新能源和金田銅業。
從行業分布來看,今次榜單中,製造業佔比最多,達到52家,也較上年增長4家,繼續佔據廣東上榜民企的重要份額。而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企業數量所佔份額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等三個新行業入榜,新模式和新業態湧現,展現出廣東民企在產業轉型中的持續動力。
廣東省工商聯表示,「2023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為123.13億元,其中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4,000億元的企業有4家,超1,000億元的企業有15家,超200億元的企業有64家。從入圍企業的歷年變化看,從2017年到今年,營收超4,000億元的企業數量由1家增加到4家,營收超1,000億元的企業數量由9家增加到15家,營收超200億元的企業數量由34家增加到64家,體現廣東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持續向好。
其中,正威集團以6,087.6億元的營收總額繼續穩居榜首。而前7名上榜民企,即正威集團、騰訊、萬科、比亞迪、美的集團、順豐控股和立訊精密同樣也進入了今年美國《財富》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
相比去年榜單排名,騰訊由第三名上升至第二名,比亞迪由第八名上升至第四名,其他幾家企業排名也都有所上升。在營收增幅方面,比亞迪表現突出,今年超過4,240億元,同比大增逾96%。
入圍「10強」的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表示,前不久中央出台的「民營經濟31條」對於實體製造業是難得的政策機遇和發展窗口。其中明確「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技術改造」等,更是堅定了企業大膽創新,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近年該企業便累計研發投入達208億元,未來20年內將着力推動30%的產品進入全球行業領域的無人區。
「香港+」概念帶灣區連接世界
「立訊精密的發展得益於大灣區工業基礎扎實,科技產業聚集度高,制度和政策優勢顯著。」王來春表示,未來將繼續深耕大灣區,致力於實現從設備與設備的智能交互到設備與人的智能交互,依託體系化市場戰略和全面的技術支撐網絡,快速實現「機、電、聲、光」全方位發展,推動企業智能製造和產業升級,為大灣區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之都」貢獻粵商力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在大會上指出,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程度。「我最近提出了一個『香港+』的概念,把香港的規則、規制、標準、管理,通過橫琴、前海、南沙這三大平台,以點帶面擴散到整個大灣區。在香港規則的基礎上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規則,這樣就可以和世界規則對接,走向世界。」
吳紅在大會上推介廣東產業主平台建設時表示,廣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加快推進區域互聯互通,帶動和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更好承接珠三角的產業有序轉移。而依託現有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的15個主平台已成為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有序轉移的主要載體。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廣東15個主平台新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產業轉移項目超500個,計劃總投資約2,370億元。
吳紅稱,主平台範圍內總投資不低於2,000萬元且設備購置額不低於500萬元的製造業企業或項目可按照一定比例予以不超過3,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在金融上,廣東還設立「省粵東西北產業轉移基金」,並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業轉移的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來源:香港文匯報A16:內地 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