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街頭充斥「藥房」「藥行」「藥坊」「藥店」「藥業」等招牌,不僅令來港遊客眼花繚亂,本地人亦難以辨別。消委會今日(9月7日)罕見點名批評4間銅鑼灣藥店,指他們以卑劣銷售行徑瞞騙顧客,對本地零售和旅遊業造成打擊,嚴重損害本港聲譽。今次涉事的「藥城」「521生活百貨」「環球大藥坊」及「安康大藥坊」,其實從招牌上便可窺到間中乾坤。大公文匯全媒體專門整理在港購藥防騙貼士,讓你看招牌就知有冇古惑!
「藥房」及「藥行」有何區別?「藥坊」又是什麼?
「藥房」,即是「獲授權毒藥銷售商」。根據香港法例,只有持「獲授權毒藥銷售商」牌照的店舖才可使用這個名銜。藥房獲授權出售第I部及第II部毒藥和非毒藥,只有註冊藥劑師駐店的藥房才可配發處方藥物,而且藥劑師的姓名、註冊證明書及工作時間必須在店內顯眼位置展示,部分駐店藥劑師會身穿白袍及掛上藥劑師的名牌以作識別。所有藥房均掛有白底紅十字的「Rx」標誌,以茲識別。
「藥行」,即是「列載毒藥銷售商」,只獲准出售第II部毒藥及非毒藥,亦沒有註冊藥劑師提供服務,因此不可以配售處方藥物,只能售賣一些紓緩輕微症狀的藥物,如傷風藥、退燒及止痛藥等。這類銷售商也會使用「藥坊」「藥店」等稱號,他們沒有「Rx」標誌,也沒有聘請藥劑師。
香港政府提供「香港持牌藥商搜尋」功能(僅限英文),輸入商舖名稱或地址,以查證有關的商店是否註冊藥房或持牌藥行。
有店舖標註「政府註冊」何解?
市面有店舖混淆視聽,以大型霓虹廣告燈箱顯示「政府註冊」四個大字,要令消費者放下戒心。實際上,所有在香港開業的零售店,都需向政府商業登記署辦理商業登記,即是字面上的「政府註冊」,可能只代表有關商店已領取商業登記證。
「免稅」藥店真的免稅嗎?
在香港旅遊鬧市區,時常可以見到店舖在當眼處標示「免稅」招徠遊客。但事實上,香港是自由港,絕大部分進口或出口貨物均毋須繳付任何關稅。因此「免稅」二字沒有任何含金量。
內地客在港被「劏」怎麼辦?
消委會早年已與內地多個省市的消委會(包括大灣區)簽訂合作協議,當中包括跨境消費投訴轉介機制。若旅客在港消費時與商戶有未能解決的爭議,在返回內地後,可向所在省市的消委會投訴,屆時個案會按合作協議轉介至本港消委會跟進。投訴人亦可選擇透過消委會網上投訴表格提交投訴,並透過微信公眾號補交資料及查詢進度。
買藥防騙小貼士
1. 購買藥品前,事先了解藥品名稱、包裝、價格等信息。
2. 若對香港不太熟悉,盡量在正規連鎖藥店或老字號購買,包括萬寧、屈臣氏、華潤堂、同仁堂等。如需到藥房購藥,認清註冊藥房的「Rx」標誌。
3. 部分黑心藥坊利用外地遊客不熟悉當地情況,進行不良營銷。若察覺到有可能是針對遊客的推銷招數,盡量不接話。
4. 購買中藥材或者海味,不要急於磨粉打包,先了解計價單位和單價,如以「錢」(一錢約3.75g)和以「斤」計算,價格將差幾百倍。在購買前亦需要仔細問清楚價格。若有強買強賣或與報價不符等情況,可現場立即撥打999報警處理。
5. 購買任何藥物,都要保留好收據及刷卡單據。
6. 若已經付款,可以攜收據和付款證明等向消費者委員會(郵箱:cad@consumer.org.hk)投訴。另外,亦可向警察及海關求助。
7. 消委會提醒,切勿輕信非註冊中醫人士的危言聳聽而購買可能不合適的藥材,有關自身的健康情況,應向註冊中醫求診及按藥方配藥。若被店員強迫購買,不要提供信用卡、現金或電子支付二維碼予店員,在安全情況下報警求助及拍攝商戶的門面和紀錄正確地址。
相關求助熱線:
報警電話:999
消費者委員會投訴電話:(852) 2929 2222
海關24小時舉報熱線:(852) 2545 6182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