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導祖
導祖曾經在(創科連接大灣區)系列中對ESG概念的發展起源和現狀做了一些研究,發現因為天體運行的規律影響,當今的地球是處於一個變暖周期,即使是一點碳都不排放都不能避免這個變暖進程。但是,同樣不能否認的,是人類活動對地殼能源的釋放導致的碳排放增加與這個進程共振,加劇了這方面的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極致足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因此,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了全人類的共同課題,即使因為各種利益博弈的各大國在這方面也不得不攜手,形成了「碳中和」、「碳達峰」的共識。而E(Environment,環境,主要指環境保護)所指的環保其他方面,如生物多樣性保護、污染治理、森林砍伐、能源效率和水資源管理,也逐漸引起各方的重視,這方面大家的分歧較少。
但是,對S(Social,社會,主要指社會責任感)和G(Governance,治理,主要是公司治理)方面,學術界在實踐研討中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包括衡量標準難以統一及計量,措施間難以兼顧等。筆者上一篇文章發表的時候正值俄烏激戰,取名(ESG——戰火紛飛下人類的美好堅持)也是對人性中進化遺留的含動物成分的天然自私保持了客觀審慎。但是,SG所倡導的理念,包括支持性別平等和多樣性、公平和包容、關注客戶健康和安全,以及關注員工利益等都是筆者所贊同的。因此,在保持對整體人性客觀審慎同時,筆者願意與ESG的參與者一起,推動人類社會往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筆者認為,沒有基礎理論指導,僅靠自發理念維持的ESG投資確實難以普及,也有研究數據表明依照現有的ESG標準進行投資並沒有取得超額收益。要達到ESG理想的目標,需要的可能是一場觸及社會結構的改革,目標就是全人類的共享主義。而起點,就是對傳統經濟學的重塑,我們權稱之為「ESG新經濟學」。這方面的理論思路,導祖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首先是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有重新的認識,傳統宏觀經濟學更多強調經濟發展的總量,但ESG新經濟學應更多強調人均的增長,縮小貧富差距,就是說經濟發展的意義是讓絕大部分人的生活好起來,而不是讓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好起來甚至成為固化階層。但是在縮小貧富差距的過程中,正向循環應該是蛋糕繼續做大而不是通過做小蛋糕來平均,如何實現可以研究參考丹麥、挪威等北歐國家的經驗,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是依賴天然資源,也有足以風靡全球的產業如樂高、宜家等。這方面的經驗也包括如何培養公民意識,杜絕懶漢以避免掉入福利國家陷阱。
其次是對經濟發展的代價有重新的認識,某些傳統經濟學派唯GDP論,對經濟發展的代價缺乏長期客觀的評估,但ESG新經濟學就要在經濟發展和經濟代價,尤其是環境和人文代價間取得平衡。因為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通過向已發達國家出口商品實現財富初步積累,這就需要佔據主動地位的進口方——已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規範和指引。這些規範和指引使得宏觀經濟學的變革向微觀經濟學延伸,即評估企業是否以傳統的貨幣計價的利潤為主要指標,或者如何把經濟代價更好地貨幣化?
地球資源供人類生產製造用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而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能源。能源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供發電用的煤炭,二是供交通用的石油(石油還有其他石油化工用途,但碳排放量佔比最大的還是交通用途),目前主要的治理方向就是替代,用光風電替代火電,用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當然,光伏硅片和組件的生產需要大量耗電,風機的布局牽涉海洋森林生態保護,而電動車使用及電池的生產也用電不菲,就是碳中和及ESG考慮的更深層平衡和循序漸進問題。除了替代以外,減碳、滅碳(一般運用CCUS解決方案,即碳捕獲利用儲存技術)也是重要的技術方向。替、減、滅的思路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原材料領域。
反映在理論指導實踐方面,一是用更環保的替代材料去製造某些產品組件(如鈦合金對鋁的替代),二是對某些原材料的回收利用再造(如廢棄鋰電池的回收再造),三就是成品的共享(國外出現了貨車輪胎共享模式)。前兩者屬於物理學領域,而第三者筆者認為屬於人工智能領域,如果對一些產品的使用人群、使用區域和使用頻次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是可以找出共享模型減少製造量和存有量的,從而減少對原材料的消耗。這些ESG模式的形成也需要經濟學理論對經濟發展指標的革新設計,譬如相關共享服務業的計量權重應高於製造業。
平衡科技發展、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也是ESG新經濟學理論要論述清楚的一個研究點。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科技發展導致生產效率提高,會對就業構成替代導致失業,無法滿足ESG中員工利益保護的要求。而筆者認為ESG新經濟學要論述的邏輯應該是,科技發展無論是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是促進社會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都是引領價值提升給人類帶來更美好生活,這種正向效應的努力應該鼓勵而不是迴避甚至有意延遲。但是之後的發展邏輯並不是失業這種後果,而是生產效率的提高導致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從而促成生產關係質的改變,所有的生產均由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完成,人類不需要就業也可以有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分配,達到按人類需求分配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閱讀了諸多ESG參考文獻後,在本文初始就提出,ESG要成功不應該滿足於目前的線性微觀層面,而是應該大膽地高屋建瓴,從社會結構改革,以全世界實現共享主義為目標逐步構建。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最具有共識和共同利益最大化的「E」入手,逐漸實現「S」、「G」,我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