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凱雷 實習記者 岑嘉怡、趙一霖)總路程7.6km,遊玩時長約6小時,走路近3w步……4周時間裏,15名港青憑借對北京中軸線的深入了解和獨特見地,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有趣的遊覽線路。他們巧妙地將中軸線上的歷史底蘊、建築構想以及豐富的非遺文化融入其中,希望引導海內外遊客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度體驗中軸線的魅力。港青們期待,通過自己規劃的特色遊覽線路,能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北京中軸線,促進中軸線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做真正的「超級聯繫人」,講好中國北京的文化故事。
登上外城城門中規模最大的永定門,抬目放眼,越正陽門過天安門,再一路向上望穿金光琉璃的紫禁城,視野最終落在彼此呼應的鐘鼓兩樓上。這一道道凝聚匠人精神的門、一座座精巧技藝綻放的殿、一樹樹綠水繁花,穿起中軸線的脊骨,涉過歷史長河,將深埋塵埃的故事娓娓道來。15位港青聚集在北京,感受古都脊樑,體會中軸新韻。
來自香港大學的陳綺雯在此次團隊中擔任着各路線總組長、北京老城風貌保護組組長,對中軸線的遊覽路線有着自己的思考:「如果是全家出遊,我建議採取步行和乘坐公交車的方式,這樣既可以親身感受中軸線上的美景,也不會過於疲憊。5路公交車的行程與北京中軸線,乘坐這輛公交車,可以從前門出發,經過天海、景山,再穿過地安門、萬寧橋,直到鼓樓。在車窗外,紅牆綠瓦,碧水石橋,古都北京的風貌盡收眼底。」
遊覽故宮和國博 感受歷史文化傳承
來自嶺南大學的港青羅莉芳介紹自己的推薦路線:「從永定門到鐘鼓樓全長7.8公里的中軸線,承載着北京的歷史變遷,所以來到北京總要走一次中軸線。我選擇的路線是從永定門出發,經過前門,然後到天安門,再走進故宮,從景山俯瞰北京城的全貌,最後到達鐘鼓樓。整個行程,包括用餐、欣賞風景,一共需要大約6小時。」羅莉芳還強調道,「在遊覽故宮博物院的時候,我建議一定要聆聽解說,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華傳統文化和古代建築的魅力。」
羅莉芳在本次實習中是研究中軸線遺產歷史文化的組員之一,中軸線最吸引她的是其深厚絢爛的文化底蘊。「這裏蘊含着中國獨特且深刻的文化思想,而且在整個設計上也是別出心裁,奇妙非凡。」她聽專家說,中軸線的設計代表着秩序,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尋了個時機登高俯瞰,果然發現整個建築群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方形,合乎禮數,有規有矩,串連其北京城壯美之氣魄。這條南北方向的軸線,如一把標尺,標注着中國發展的進度,也呈現着中國人的智慧和氣度。
夜騎路過故宮博物院時,羅莉芳又被吸引住了。相較於白天的宏偉肅穆,夜幕下的故宮顯得更為神秘莫測,透着一股古樸而又莊嚴的韻味,這裏見證着多少中華文明的瑰麗與輝煌,承載着多少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歷史的興衰。
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胡詠然和黃雪婷,經過兩周的研習,對中軸線有了更為具體的了解。一方面,她們對中軸線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更加尊重和珍視,另一方面,兩人亦想繼續深入了解中軸線的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談及推薦,她們兩人的喜好也十分一致,將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排到了「必看榜」的前兩名。「故宮博物院古時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軸線的中點,也是北京城的中心,故宮見證了朝代交迭,保存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令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敬畏。」黃雪婷說,「相比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集中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珍貴的文物,是我們國家文化遺產的寶庫和歷史見證。在這裏,我不僅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了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珍視和傳承。」她動情地說:「這一切都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胡同風光不容錯過 美食表演一應俱全
作為北京乃至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金名片,中軸線的規劃理念與物質載體令這些年輕人神往已久。來自香港都會大學的徐梓喬分享了自己基於老北京胡同的推薦路線:「美好的一天從東四胡同開始,這裏不僅文物院落數不勝數,還記載着老北京的風貌與歷史,遊客可以漫步在古老的胡同中,欣賞這裏獨特的建築風格,體驗胡同的日常生活,聽老北京的故事。完成胡同遊後,可以在附近的老北京餐館享用午餐,品嘗一些地道的北京美食,如炸醬麵、北京烤鴨等。午餐後,遊客們可以前往東城圖書館分館角樓圖書館,參加手工藝活動,體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這裏的手工藝活動非常有趣,製作團扇既能發揮創造力,又能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遊客朋友可以將自己製作的團扇帶走,作為旅行的紀念品。接着,去前門天樂園觀看京劇演出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色彩鮮艷的臉譜、誇張的動作、激昂的唱腔令人流連忘返。在觀看完京劇後,可以在前門地區逛逛。這裏有許多歷史建築和名勝古蹟,如正陽門、前門大街等。遊客們可以在這裏的特色商店購買一些紀念品。」
走出書本到實地 喚醒民族自豪感
「觀察這條整齊劃一、左右對稱的中軸線,一國之都的威嚴深深震懾着我。」陳梓洳說。
在香港長大的陳梓洳,因對歷史的熱愛選擇了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作為大學選修課,而這次實地探訪中軸線,更讓陳梓洳發現了在歷史課本中不曾領略到的東西。「小時候在課本上讀的朝代興衰更替,每每聽起並無太多觸動。可是這次有幸聆聽歷史專家、學者的講解,我感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被喚醒了,也更激發起了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他們的講解生動有趣,我也因為身臨其境,所以過目難忘。」
此次參訪中,每個港青都有自己的任務。15個人對應的恰是15個遺產構成要素。陳梓洳負責的萬寧橋,相較於北京中軸線上的其他建築似乎有些不太起眼。「萬寧橋看似很『低調』,但卻是中軸線第一橋,迄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它曾是南北交通的漕運要道,而今是北京什剎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她說,實地考察前本以為重新挖出的鎮水獸會殘破不堪,誰知萬寧橋古韻和現代文明的結合完整度卻令人驚嘆。
「萬寧橋和玉河河道就像從來沒消失過一樣,橋面上鋪上地磚和混凝土,繼續維持着它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使命。」橋下碧綠河水依然汩汩流動,河岸上鎮水獸依然勇猛威武。陳梓洳站在青青楊柳下,彷彿能望見700多年前的風光。
話你知|福娃原型雨燕 為古建築增添活力
有一群小巧、身姿曼妙的鳥兒,翅膀細長而有力,尾巴呈剪刀狀,喚作「雨燕」。北京的雨燕最喜歡在古建築簷下的梁檁交錯處築巢,彷彿牠們是古建築的守護者。這些古建築,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興衰更迭,而雨燕,則在歷史的長河中翩翩起舞,牠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參與到了這段歷史的述說中。雨燕,便以其靈動的身影和獨特的飛翔軌跡,成為北京中軸線歷史的生動註腳。在北京的古建築群中,從天壇的神秘,到太廟的莊重,從正陽門城樓的威嚴,到頤和園的優雅,雨燕成群結隊地圍繞着古建築飛翔。看到牠們的身影點綴在古老的城牆、皇宮、神廟之間,每個人都能更強烈地感受到歷史脈搏的跳動。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雨燕不僅是中軸線上的活態文化,人們還賦予了牠們別樣的寓意。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原型,牠們象徵着北京的熱情好客,以及北京人民追求和平、嚮往自由的精神。
港青陳綺雯感慨,「雨燕不僅代表着自然的魅力,更象徵着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牠們使得中軸線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我想,如果沒有雨燕這些靈動的小生命存在,中軸線將少了一份生動和溫馨。」對於那些來自香港的青年們,雨燕的存在似乎為中軸線這一古都之脊添了幾分生機。幾百年來,北京雨燕盤旋在中軸線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也最大限度地為牠們保留棲息環境,古建築和漫天飛舞的雨燕共同見證了北京從古至今的滄桑巨變。在這些港青眼中,雨燕不僅僅是中軸線上的生態元素,更是歷史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完美詮釋。
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 向世界推介北京中軸線
在北京中軸線的實地探訪結束後,15位港青帶着對北京中軸線深深的熱愛和尊重,返港準備他們的新任務。他們承諾,將充分發揮自身作為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向世界大力推介北京中軸線文化。他們表示,未來計劃通過一系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北京中軸線的獨特魅力。例如,希望能夠在各大高校和社區舉辦一系列的講座,用親歷者的視角,講述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以及它對現代城市規劃的影響。
在國際學校度過中學時光的港青周愷穎,並未接受太多有關中國歷史課程,然而她始終對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心馳神往。她在參訪後表示,「身邊的香港朋友多數與我曾經一樣,對中國歷史知之甚少。 更遺憾的是,其中很多人對漢語的運用也相當生疏。因此,我願借此機會將所學知識帶給我在香港的朋友。在北京學習過程中,我也會保持傳播中英雙語知識的意識,讓我能夠用英語向國際友人分享中華文化之美。」
文化和旅遊部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梁家僖透露,近期,正計劃和同學們一起在港澳地區展示這個月的成果,「最近,施政報告正諮詢,故宮文創香港空間也剛對外開放,社會上都十分關注如何認識中華文化和學習祖國歷史。」對此,梁家僖提出四點舉措:一、在香港舉辦北京中軸線展覽,讓更多人透過北京中軸線了解中華文化。二、基於Web3.0、元宇宙、AIGC、數字人等,加上多語言版本,讓遊客登入沉浸式虛擬文旅空間,作為北京中軸線海外推廣宣傳。三、與不同合作方合辦北京中軸線宣講活動, 於社交媒體上宣傳, 讓更多人了解北京中軸線及其意義, 如將港青在北京中軸線創作的作品做攝影展等。四、利用各種媒體平台,如報刊、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撰寫並發布關於北京中軸線的文章和信息,進一步增強公眾對北京中軸線的認識和了解。
「在北京,港生們用親身經歷了解了很多原本只是從概念上或者從網上看到的名勝古蹟和歷史知識,這是一個打開格局的機會。」梁家僖堅信,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並欣賞北京中軸線,這份無與倫比的寶貴遺產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文匯專題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