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上月初,廣州市公安局公布《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電動自行車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下稱「通告」),擬在7月10日舉行聽證會。根據通告,廣州擬對電動自行車(港稱電動單車)在主城區部分路段實施分時段、分層次限行(見表)。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近兩三年,廣州電動單車數量急劇上升,全市登記上牌數量已經超過322萬輛,實際數量料超500萬輛,已經超過全市機動車擁有量。與內地的大部分城市一樣,電動單車成為不少市民重要的家用出行工具,另一方面,有關電動單車違規上路、充電安全等問題亦日趨嚴峻,廣州今次的試水能否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約數」,平衡好需求與管理,值得關注。
核心路段全天禁駛 市民冀多措並舉勿「一禁了之」
據了解,介於摩托車和自行車之間的出行工具電動單車,其管理長期以來處於「灰色地帶」,在廣州甚至曾與摩托車一樣屬「禁摩」範圍。不過,即便有相關禁令,但隨着電池技術的成熟、電動單車價格平民化和市民靈活出行需求的增加,廣州電動單車的數量仍保持着高速增長。本次即將施行的新政,是廣州第二次對電動單車政策進行調整。2021年11月,廣州對電動單車實施登記上牌管理,電動單車正式有了合法上路的「通行證」。兩年多來,廣州對310多萬輛此前未備案的電動單車進行了登記,在此期間,廣州電動單車增量超過70萬輛。
去年處理逾160萬宗違法行為
數量大增的電動單車,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壓力,特別是電動單車的安全事故高發。據廣州交警部門數據,2022年,廣州交警查處電動單車交通違法行為逾160萬宗,其中交通事故189宗,一共有24人死亡。特別是今年5月,廣州海珠區發生一宗電動單車違規充電引發的火災,導致5人死亡,隨後廣州全面禁止電動單車「上樓」,並啟動電動單車百日整治行動,加速了新政策的討論和制定。
據了解,廣州市曾經制定了「全市行政區域限行」的方案但未有正式實施。疫情期間,電動單車已經成為市民出行和送藥送餐、保障城市運轉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官方一直以審慎的態度研究限行方案的出台實施,廣泛收集各界意見,尋求各方「最大公約數」。
根據優化之後的管理措施,廣州全天24小時禁止電動單車通行的包括內環路及高架放射線,市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過江隧道,以及黃埔大道西、東風西路。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黃埔大道西和東風東路分別是廣州天河區、越秀區最為繁忙的城市主要幹道,這也意味着接下來在這兩條城市「大動脈」,電動單車將無法行駛。
白天限行方面(7:30至19:30),主要為城市主幹道,涉及珠江兩岸沿江路和閱江路、濱江路,以及海珠區的新港東路。有市民表示,對珠江兩岸主幹道限行,意味着需要往返相關區域的市民在白天無法騎行電動單車跨區上班。在部分時間段限行方面涉及範圍更廣,包括10餘條城市次幹道。因為相關規定涉及現有所有電動單車,這也意味着快遞、外賣小哥,在相關路段、相關時間段將無法上路通行。
期望充電設置等配套獲優化
廣州市公務員陳先生表示,今年3月花3,000多元人民幣買了一輛電動單車,3個月過去了,每天都要騎上至少兩次的他,覺得用得特別「順手」。「電動單車絕對是『剛需』。」陳先生這樣形容。沒有購買電動單車之前,他和愛人周一到周五都要徒步送小孩上學,至少耗費15分鐘。距離所在小區最近的一家菜市場和大型超市,距離都在500米以上,以前要麼徒步、要麼騎單車前往。「原來我們以為買了汽車就不會再需要電動單車了,現在看來太天真了。孩子要上學、要去培訓班,還有買菜,我們的日常生活,都要靠它。」陳先生說,距離小區4公里之外的一個大型公園,以前他們駕車過去,如今常常騎電動單車過去。
對於廣州此次對電動單車限行,陳先生表示贊同。「我這裏並不在限行區,但我們考慮的主要是,廣州的電動單車相關配套比如充電設置這些,一定會在政策實施後,有所改善。」陳先生說。
食肆憂影響外賣盼政策細化
位於廣州珠江新城的花城匯廣場,屬於全天禁行區。做粉麵生意的周先生,對於即將實施的新政,則表示悲觀。根據通告,花城匯廣場有數百家餐飲店,這裏也是天河區外賣最為繁忙的地段,部分餐店的營收過半來自線上訂單。「對普通市民限行我能理解,但對外賣騎手限行,我不能理解。我希望公安部門能夠和市場監管部門、商務部門等一起制定相關細化政策,能夠讓餐飲店能夠生存下去。」
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多位已經購買電動單車的市民,他們表示,希望廣州不要「一禁了之」,而是要在設置充電站、設置非機動車道等方面多措並舉,由「堵」變為「疏」,讓市民出行更方便,商家出單更快捷。
專家解讀|指引須精細化 回應便民需求
目前,對於廣州電動單車管理難題,不少人歸因於城市道路資源有限,建議對道路進行完善,甚至重新規劃,使得電動單車有專用通道。在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看來,這個建議很難真正落地,尤其是在廣州這樣的城市。
舊城區因地制宜設非機動車道
「廣州的道路歷史悠久,相對狹窄,要完全恢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非機動車道,幾乎不可能。」彭澎說,只能按現有條件進行優化。
他認為,在新城區規劃方面,要提前規劃非機動車道,這個很容易做到。舊城區方面,可根據道路條件,因地制宜設置非機動車道,比如機動車道較寬的道路可設置非機動車道,或者在最右車道設置共享車道。較寬的人行道,也可開闢非機動車道,但要嚴控對行人的影響。
「同時,還要發揮各區、街道的作用,在熟悉本地區道路條件、交通方式和居民出行習慣的前提下,對非機動車騎手的需求進行調研,讓數據說話,使管理方案更加科學、合理、人性化。」彭澎說。
至於便民、利商方面,彭澎建議,在24小時限行的東風中路、黃埔大道西,適當讓快遞、外賣騎手借道進入小區,給出精細化指引。
「與此同時,對於騎手騎電動單車違規通行導致的傷人事件,應該嚴厲處罰,使得他們對交通法規有敬畏感。」彭澎說。
記者手記|無法迴避的三百萬
完成早上的採訪,記者從廣州黃埔大道駕車返回家中。根據通告,黃埔大道屬於全天禁行的路段,也就是說,接下來,這條廣州主城區東部的城市大動脈,將禁止電動單車上路。
不在廣州生活的人,也許並不知道這條主幹道對於廣州市民出行的重要性。黃埔大道南面,以著名的珠江新城CBD為中心,是廣州金融、法律等服務業主要聚集區。黃埔大道以北,則是以天河路商圈為中心,是廣州城市商貿活躍區。因此,這裏的快遞、外賣業務十分繁忙。珠江新城和天河路商圈只有一條地下通道(有階梯)和一條過路斑馬線,且相距較遠。
為了節約時間,相當比例的外賣小哥和騎電動單車上下班的市民放棄兩條通道,轉而在主幹道穿行過馬路,驚險畫面不斷上演。
有一次,記者駕車在黃埔大道花城匯路段,一名的哥為了躲讓一名從前方飛速騎行而來的外賣小哥,與記者所駕車輛擦碰。兩名司機和和氣氣下車劃分責任,外賣小哥卻騎着「電驢」揚長而去。
記者沒有購買電動單車,但這幾年它幾乎佔據了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空間。廣州未禁止電動單車「上樓」之前,停在樓梯口的電動單車總礙人手腳,如今,電動單車不能「上樓」了,停在一樓通道的電動單車,如士兵站崗一樣擺滿了空間,添了不少煩惱。
對於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來說,對於電動單車的感情,大概就是這麼複雜的:一方面是生活「剛需」,另一方面生活可能會被電動單車的突然出現而被攪亂。無論從市民個體,還是城市管理,超過三百萬的數據,都是無法再迴避的問題。廣州要管好電動單車,除了限、堵、罰,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疏導措施。官方多方聽取意見形成的初步方案,可以說開了一個好頭,下一步推進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來源:香港文匯報A08:縱橫大灣區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