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石華、丁春麗 深圳報道)這兩年,在深圳地鐵車廂裏,人們經常能看到一對穿着藍黃色快遞騎手制服的父子。兒子黃志能背着碩大的騎手包,疾步走在前方;父親黃少禮緊跟兒子的步伐,在背後小聲叮囑注意安全。患有自閉症的兒子黃志能雖不愛說話,但對公共交通路線方位有着驚人的記憶力,更有人評價他是深圳地鐵裏的「最強大腦」。就這樣,這名「來自星星的孩子」跟着父親,6年跑了3000多單,足跡遍布深圳地鐵線。父親節這天,父子倆像往常一樣給蛋糕店送單,兒子黃志能有個心願,「送了那麼多單,很想給父親買一個蛋糕。」
兒子黃志能:今天是父親節,和爸爸一起送了那麼多單,也很想給他買一個蛋糕。
父親黃少禮:我唯一希望的是,孩子未來有能力獨立生活,畢竟不能永遠跟在後面陪他。
近期,深圳一對閃送員父子一起送單的視頻衝上熱搜,受到了央視的關注報道。大家在感嘆患有孤獨症(也稱自閉症)的黃志能有記憶驚人之餘,也被父親黃少禮的一路陪伴而感動。
2007年出生的黃志能在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症。據黃少禮回憶,與大多數孤獨症孩子差不多,當時孩子不肯開口說話,還有很多刻板行為。幸運的是經過5年的干預,志能的情況有所好轉,能夠正常讀小學了。
然而當孤獨症遇上青春期,志能像變了一個人。在中學讀完一個學期之後,由於與同學關係惡化,加上學業壓力大,志能出現厭學情緒。在諮詢專家後,黃少禮給孩子辦理了休學手續。「讓他讀書主要考慮的是交朋友,休學在家完全與社會隔絕,一下不知道怎麼處理。」休學之初,黃少禮對孩子的未來一籌莫展。2016年,黃少禮註冊成為兼職的跑腿騎手。有一次,志能主動提出跟父親一起坐地鐵送單,黃少禮認為這樣可以讓兒子與社會多些接觸,便同意了。令他沒想到的是,一跑起單來,志能的興趣就上來了,還挖掘出他驚人的記憶力。
「他腦子裏裝着整個深圳地鐵圖」
孤獨症往往伴隨着大腦某個區域的高功能,由於專注於自己的世界中,獨自閃爍,這些孩子往往擁有高於常人的空間技巧和機械記憶能力,因此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目前深圳地鐵開通了16條線路,車站312座,這些全部儲存在志能的記憶宮殿裏。
「如何換乘,從哪個地鐵口上去最快,在車頭還是車尾上最方便,哪裏有升降梯……黃志能幾乎沒走錯過」黃少禮說。志能掌握深圳地鐵全部的線路,熟悉深圳地鐵每一次全新調試,了解地鐵鮮為人知的便民措施。比如哪些地鐵線路有重合的站點,哪些使用了無人駕駛,哪些可以使用無線充電,只要提出深圳的一個站點,志能立刻可以說出對應的路線。
有人驚嘆志能是深圳地鐵裏的「最強大腦」,面對讚譽,他表示,「坐地鐵很有趣。地鐵在地下穿行,開得很快,我喜歡地鐵運行的聲音。」「現在去哪個站他都很熟悉,有時候腦子裏規劃出的線路,比手機導航還更快。我們跑單時,交通路線都聽他的。」黃少禮說。自送單以來,志能逐漸敞開心扉,變得越來越開朗,更願意與人交流。
黃少禮跑閃送已經6年了,總共3000多單,志能全部都有參與,如今他已經完全可以獨立送單了。「我喜歡遠單大單,因為收入會多一點。」此外,志能喜歡把送單時看到的風景見聞拍下來,發到個人視頻賬號上,如今,賬號粉絲數已經接近7000。在黃少禮看來,這也是兒子與外界交流的一種方式。
帶兒子跑單是陪伴也是治癒
黃少禮坦言,帶兒子跑單更像是一種陪伴,既是培養孩子的工作、生存能力,也是一種治癒手段。「我們不用花錢帶他旅遊,但我們帶他出去,又能賺錢又像是旅遊。」談到未來的打算,黃少禮還是希望兒子能夠盡早回到學校,重新適應與同齡人融洽相處。
父親的愛 照亮他一路前行
有這麼一種孩子,他們不聾、不盲、不啞,卻對周圍人與物視而不見。他們不是內向,只是在自己的世界孤獨地閃爍,被稱作是「來自星星的孩子」。當愛走進他們的世界,猶如搭建了一座天梯,讓他們從遙遠的星星「回到了」地球。
數據統計,內地孤獨症患者可能超1000萬,其中0到14歲的兒童患者數量可能超200萬,而大齡孤獨症人士在社會上的融合就業比例不足5%。記者曾接觸近百個深圳孤獨症家庭,他們對於未來一般沒有打算,也不敢有打算,甚至有家長期望「自己比孩子多活一天」。黃志能是不幸的,當人們試圖糾正他的一些行為時,他會不解、糾結、痛苦;但同時他又是幸運的,在陪父親跑單時,找到了自己的強項、信心、樂趣。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短詩或許正是無數孤獨症家庭的真實寫照。在父親黃少禮的眼中,他們散的不是步,而是陪伴的幸福。6年,總共3000多單,這兩個數字代表了收入,也代表了父親深沉的愛與期望。
「我唯一希望的是,孩子未來有能力獨立生活,我畢竟不能永遠跟在後面陪着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城市的萬家燈火中,父親的愛是一束最溫暖的光,點亮了志能的夢想和人生,照亮他一路前行。
好爸爸感動網友
@雅哈噠噠:
父親是一道光,點亮了星星的孩子。能夠認清所有路線,黃志能很了不起,父親的陪伴一定給了他很多自信和安全感。
@暑假的快樂你不懂:
想必這個父親也獨自度過了一些非常困難的時光吧。他一直堅持陪着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真的很偉大,願他們以後過得越來越好。
@漫城流年: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讓黃志能能夠融入社會,父親堅持陪他送了6年外賣,被這樣的父子情義感動到了。
@小高高老師:
每一個孤獨症孩子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對於背後付出的父母只有敬佩,他們付出的努力、汗水遠遠比想像中多得多。
港人內地設中心 助自閉症童康復
「如果不是自閉症,安安已經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了。」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由仲向大公報記者訴說着他心中的痛和遺憾。1998年的父親節當天,由仲的兒子安安在香港出生,那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父親節禮物。不幸的是,安安兩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由仲當年在香港和內地遍尋康復機構,但最終因為沒有合適的康復機構,錯過了兒子最佳康復時間。
為了彌補遺憾,也為了讓更多的自閉症孩子擁有良好的康復干預環境,2005年,由仲在香港創辦了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第二年,又在家鄉濟南創辦了安安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如今,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已在內地多個城市設立康復機構,先後有12000-13000名自閉症兒童在安安教育進行康復訓練。為了將香港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帶到內地,基金會亦出資安排內地康復中心的老師到香港接受專業、系統的培訓。
自閉症孩子的社交困難更多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愛與人交往,缺乏對家人的情感依賴。但安安對爸爸的依賴卻很強,他去學校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要跟爸爸一起在中心「工作」,讓爸爸陪着他一起整理倉庫和圖書室。「在自閉症孩子的康復中,父親的角色更加重要,更應該積極參與孩子的康復訓練,康復效果會更好。」由仲說,當知道兒子在生活中對自己有情感依賴時,他感到很幸福。
父愛無聲|「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今年的父親節,劉強(化名)帶着6歲的自閉症兒子在香港安安教育濟南百花公園中心進行常規康復。兒子在教室上課,他就在教室外等候,這樣的守候已經快三年了。
「通過干預,小文從不會表達到現在能叫爸爸,還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彙。」劉強欣慰地說道。2020年8月,小文被醫院確診為自閉症,為了讓他在濟南接受專業的康復訓練,劉強頻繁往返於德州和濟南之間。僅第一年,劉強暴瘦了30斤。
劉強說,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彷彿是兩座大山,壓得家長們喘不過氣來。每個月康復訓練、租房、買飯等費用約1萬5千至2萬元人民幣,還需要一個專人陪護。劉強和妻子兩人平時的工資加起來尚無法滿足支出,只能咬牙堅持。
「孩子哭鬧時無法溝通,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隨時讓人崩潰的過程。」因妻子工作原因,小文的康復一直由劉強負責。疫情期間,小文腸炎在濟南住院一周,劉強一個人守着兒子,連買飯、換洗衣服這樣的事情都無法解決。劉強坦言,他和兒子是「硬熬」過來的。
如今,看着小文的進步,劉強感謝自己沒有放棄。「再難也要堅持下去,堅持就會有效果!」劉強想把這句話和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們共享。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