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腎病症狀?
在腎病初期,有些病人在小便時會遇到問題,包括赤痛、頻密、困難、不暢順、排出沙石、尿量減少及夜尿。即使成功排出,尿液也有不尋常的情況,例如出現帶血、茶色、泡沫(蛋白尿)及混濁(感染)等問題,身體亦有機會出現頭痛(血壓高)、眼皮浮腫、腰腹疼痛和足踝浮腫。
到腎病後期,病人有可能出現氣喘、臉色蒼白(貧血)、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痕癢症、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抽搐(嚴重尿毒症)。
初期腎病病徵
泡泡尿:
排尿時,病友可能見到小便有泡泡,但「泡泡尿」並不一定等如蛋白尿。一般而言,正常人都有少量的蛋白經尿液排出。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劇烈運動後、長期站立後或尿道發炎,大家都有機會出現短暫的蛋白尿。
什麼是蛋白尿?當每公升小便裏的蛋白多過300mg,便稱為蛋白尿。蛋白尿是腎臟開始受損的象徵,排出小便後通常會出現大量並持久的「泡泡」。所以,只有持續性的蛋白尿才要擔心。如發現蛋白尿,請盡快向家庭醫生或腎科醫生求醫,確認是否患有早期的腎病。一般而言,醫生會安排小便化驗,看看是否持續出現過量的蛋白尿,並且抽血評估腎功能。如果持續有過多的蛋白尿,病人可能要做抽腎組織,去查明蛋白尿的原因。
病友需注意事項:
- 不要自行服食中成藥或保健藥,尤其是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
- 避免「三高」的飲食 (鹽、糖、油)
水腫:
簡單而言,當身體積聚多餘水分未能排出,便有機會造成水腫。腎功能不良影響了水分和鹽份的排泄,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濃度太低,使血管中的水分容易滲漏到周邊組織,造成水腫。
患者可能發現面部特別是眼臉位置,在早上醒來時有浮腫,以及雙腳水腫等徵狀。如果病情惡化,嚴重腎病的患者或出現水分堆積在肺部的情況,造成肺水腫,引致呼吸困難。病友平日可以透過自我檢查,例如用手指按壓腳踝旁邊的皮膚。
在日常生活中,病友可注意以下事項以控制水腫:
- 留意水分和鹽分的攝取量
- 躺下時可把雙腳稍為墊高
- 注意皮膚護理避免受感染
- 按照指示服用去水藥物
如水腫情況嚴重或出現氣喘現象,請儘快求醫!
夜尿:
若果在睡前2小時沒有喝水,晚上卻不斷爬起來上廁所,出現頻尿、尿液未能排盡等問題,我們稱之為夜尿。夜尿是糖尿病或腎臟濃縮尿液的能力下降的象徵。如果夜尿是因為腎臟功能下降,便需採取保護腎臓的治療。要減少夜尿,大家可以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着手。首先,睡前6小時減少水分攝取,降低夜間排尿量。如果晚上起床排尿,不要再喝水,減少造成下一次夜尿。此外,睡前不管有沒有尿意,都要先上廁所排空膀胱,減少睡覺時膀胱滿漲的感覺。
血壓高:
腎臟疾病與高血壓互相影響,造成大小血管的病變。假如病人長期患有高血壓,腎臟的中小型動脈變得狹窄,導致腎功能下降,使鹽分及水分積聚。此外,調節血壓的荷爾蒙失調,也會導致血壓飆高。如發現血壓高,盡快找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對症下藥,目標把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後期病徵
疲倦:
疲倦的成因很多,包括洗腎或本身的腎功能不足、貧血、糖尿、心臟衰竭、睡眠窒息、電解質不平衡等。醫護人員診治疲倦的第一步,便是找出導致疲倦的原因,再對症下藥。由糖尿、心臟衰竭和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的疲倦,都有相應的藥物治療。倘若由洗腎不足引起的話,透過調整洗腎的時間和次數,或轉換洗腎的模式,都有助患者改善疲倦的感覺。
病友往往會認為,腎病令自己十分疲倦,所以不以為意,延遲求診。過分的疲倦,尤其達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並不常見,請不要習以為常!所以病友應該要徵詢腎科醫生的意見。此外,大家應按醫生的建議施行足夠的治療時間和次數進行洗腎,令毒素儘量排出。
皮膚痕癢:
有些病人因新陳代謝之廢物(即稱為尿毒素)積存於體內,導致磷過高。此外,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皮膚乾燥、皮脂腺分泌失常,特別是長者因皮脂腺漸漸萎縮引致的油脂分泌減少,也會引致皮膚痕癢。
在日常生活,病人可透過注意飲食及皮膚護理舒緩皮膚痕癢,例如限制進食高磷質食物以控制磷質吸收,使用保濕潤膚軟膏或乳液,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和少用刺激性肥皂。同時,亦要避免用手抓皮膚,以免抓傷導致感染。
噁心 / 嘔吐:
噁心亦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其成因有藥物副作用、嚴重咳嗽、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及便秘。不少病友因腎病減少飲水,加上纖維質攝取量比較低,以及服食藥物,出現便秘。醫護人員會視乎病人徵狀的成因,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有需要時,醫生可能會處方藥物舒緩病徵。此外,病人應少食多餐,並避免刺激、難聞的氣味。大家亦可試試每次裝一小碗食物,待食完再添,以增加成功感。
失眠:
失眠出現的原因包括食慾素和褪黑激素失調,身體炎症反應,生理問題(夜尿、身體痕癢、痛症、腿部不自主搖動),藥物的副作用,透析不充分及焦慮等。要避免失眠,病人可以避免和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在日間的時間避免睡眠,進行適量運動。此外,保持心境開朗,積極參與正常社交生活都有助減輕失眠。
慢性腎病的治療原則
要改善腎病症狀,最佳方法是保護腎臟。要好好控制慢性腎病,病人最重要自律,儘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
- 定期到腎科門診覆診,監測病況進展,改善症狀
- 控制導致腎功能惡化的疾病或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 配合飲食控制「食醒D,食好D」
- 認識自己的藥物,功用等,增強遵循效果
- 不亂服止痛藥或成分不明的藥物
- 不抽煙及酗酒
- 規律的生活和運動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