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兩展覽獲博物館界「奧斯卡」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揭秘背後故事

文化展覽 2023.06.14 17:00:00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第二十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不久前揭曉,香港文化博物館於2022年度舉辦的兩個展覽,「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以及「眾裡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均獲得「國際及港澳台合作入圍獎」。「同一年辦兩個展覽,兩個展覽同時得獎,這是史無前例的。」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在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採訪時難掩激動心情,「對我們來説是很大的喜訊,對我們博物館是很好的肯定和鼓舞。」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是中國文博展覽的最高獎項,有博物館界的「奧斯卡獎」之稱。評選活動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從全國各地博物館於2022年舉辦的眾多展覽中,評選出合共33項境內及出入境展覽。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聯合籌劃的「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下稱「敦煌展」),以及與南京博物院聯合籌劃的「眾裡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下稱「南京展」)成功在出境展覽組別中入選。

眾裡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有不少設計展現古代女子服飾文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市民參觀「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複製洞窟。(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蘇婷攝)

與博物館界同行交流 展現香港策展新思維

作為「南京展」的負責人,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文亮北上福建福州,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親手接過了獎狀。不僅如此,在評選階段,他更代表香港文化博物館在現場作了展示報告,向全國博物館同行講述策展理念。他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學習、交流機會。他分享道,很高興能與南京博物院合作籌辦展覽,展示中國女性在不同時代的形象、才華和生活方式,讓觀眾從多元的角度看到中國女性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響。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右)和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徐森(左)於福建博物院舉行的頒獎禮上合照。(政府新聞處)

鄧文亮說,在展覽中如何融入當地元素,以及有沒有展示新的策展思維和新的講故事方法,都是評審重視的地方。「借這個展覽,我們做了很好的試驗,怎樣把香港元素帶入展覽。」比如,演繹文物時平衡傳統與新的潮流,呈現古代女性形象與服飾文化流變,成功吸引到不少觀眾身穿漢服來看展;又比如,邀請到李慧詩等四位香港追夢女性代表,講述香港現代女性在中國文化背景的生活環境下如何發揮、締造社會貢獻。通過這些策劃,讓大家看展時能一路欣賞,一路思考,在認識古代女性生活時,加多一些與現代生活的關係。

在「香港回應」部分,策展團隊以李慧詩等四位香港傑出女性為主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展覽不能自說自話 博物館成文化交流橋樑

鄧文亮認為,這些嘗試給將來輸出展覽一個很好的方向,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去海外或者其他文化地區,不能只自說自話,無法引起觀者共鳴。應該找到讓當地人都能用他們的文化切入展覽,產生對話,令他們無論對本地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新的體會,才能更容易認同和接受。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文亮分享福州行見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任青攝)

「我們希望貢獻給國家的博物館界多一些不同角度,讓走出去的展覽產生更好的效果。」鄧文亮說,「香港和內地如何合作、交流,一起去推廣中華文化,這是我們很想達到的一個共同夢想。」

林國輝亦提到,未來也希望與內地博物館有更多合作機會,一起推動香港市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我們在做很好的實驗,嘗試和不同地方的博物館合作,當他們的展覽來到香港的時候,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能夠成為兩邊的橋樑,融合兩邊的文化,產生有效和有建設性的對話。」鄧文亮說,「這正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角色,而且這部分做得好的話,我們的經驗和成果,可以與內地博物館界分享,展現我們的貢獻和特色。」

鄧文亮認為,這個評選活動不單只是博物館界「奧斯卡獎」這麼簡單,更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大講堂,能看到內地同業的發展,互相學習。「我們國家博物館有很多已經走到國際前列。」他說,如果能將一些精品展覽放在不同的口岸或機場,會讓來到中國的海外旅客對中國的博物館文化有另一番體驗。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右)和敦煌研究院代表王慧慧(左)於福建博物院舉行的頒獎禮上合照。(政府新聞處)

「敦煌展」推陳出新 讓觀眾成為壁畫的主角

與「南京展」一樣,「敦煌展」也是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展覽,由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王家敏帶領團隊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這次與敦煌研究院合作,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第三次,卻是王家敏團隊的第一次。在前兩次成功展覽基礎上,如何推陳出新?如何創新表達?是今次策展團隊面對的挑戰。

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王家敏(左二)去年帶領團隊和敦煌研究院合作舉辦敦煌文物展覽。(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片)

最終,呈現給香港觀眾的第三次「敦煌展」,更充分地利用數碼技術,讓敦煌文物和故事動起來,讓觀眾能走進敦煌的文物和壁畫中,甚至成為壁畫的主角。團隊更通過展覽鏈接包括香港敦煌之友、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等在港支持保育敦煌的社區力量,將一些如敦煌音樂等新鮮體驗帶入展覽中。王家敏介紹,此次展出的展品中,更有一幅數碼壁畫的原件,因獲得香港保育敦煌資金的支持而得到妥善保存。除了到博物館看展,團隊還在學校、社區等地進行巡迴展覽和敦煌劇目、音樂表演。凡此種種,都拉近了敦煌與香港觀眾的距離,跨越時空延續千載情緣。

展覽鏈接社區力量,舉辦外展教育活動,讓同學認識敦煌文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同事受敦煌研究院的遠程指導,親手搭建複製洞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 博物館責無旁貸

王家敏表示,此次獲得的獎項,是兩家機構合作的成果。她分享團隊在疫情期間策劃和舉辦敦煌文物展覽的心路歷程,其中最難忘的是複製洞窟的搭建。過去的複製洞窟均由敦煌老師來港搭建,但去年時逢疫情,在敦煌專家無法來港的情況下,博物館的同事們通過視訊會議與電話指導,親手完成搭建,「我們和敦煌研究院的老師一起研究,怎樣將洞窟在我們博物館重新展示,搭建時實時請教、匯報搭建情況。」王家敏説,這是兩地團隊克服疫情影響的一個成功例子。面對疫情下的視訊指導洞窟搭建、展品跨境運輸、本地社交距離限制等,團隊都逐一克服挑戰。

「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博物館責無旁貸。」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歷史)王家敏這樣說。(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任青攝)

「說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博物館責無旁貸。」王家敏強調,比如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張國榮展、李小龍展,吸引了很多內地朋友,這些流行文化展覽將兩地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林國輝亦提到,通關之後,來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內地觀眾多了,特別是張國榮展覽,4月1日和2日,每天有7000多旅客參觀,絡繹不絕。

今年4月1日和2日,張國榮展日均參觀遊客逾7000人次,絡繹不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接下來我們策展的角度,盡量將內地和香港一些有趣、或者大家很有共鳴的主題,呈現到觀眾眼前。」王家敏說。

展覽預告:下半年側重香港生活文化

林國輝介紹,今年下半年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呈獻多個展覽,深入探討香港生活文化,主題包括保良局歷史、香港設計師,以及李小龍逝世50周年紀念等。其中,保良局展覽將呈現其歷史脈絡,反映社會的進步和變遷;香港設計師展為韓秉華設計展,將展示其設計傑作,凸顯香港設計教育,內容包括區旗區徽的標誌設計;李小龍展覽將紀念他逝世50周年,聯同李小龍基金會合作的學習營配套活動,讓年輕人學習他的成功故事。

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分享了今年下半年展覽重點。(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任青攝)

林國輝表示,展覽旨在增進觀眾對香港社會文化及流行文化的認識,同時為明年的流行文化節做好準備。其間香港文化博物館將舉辦一個展覽,紀念金庸先生百年冥壽,呈現其武俠小說的影響力,以懷念這位文學巨匠。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蘇婷、Kelly報道;視頻攝製:任青、Kelly;撰文:蘇婷、Kelly)

編輯:喬一
關鍵詞:香港文化博物館敦煌中華文化
評論
字號:
發表
查看更多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