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報道,在香港中文大學建校六十周年,同時港中大(深圳)建校十周年前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生事務處組織「訪學團」於4月13日至14日赴香港開展為期兩天的訪學交流活動。「訪學團」由學生活動骨幹、學生社團和組織代表組成,學生事務處處長田方女士,校長辦公室副主任陳恆博士亦參與了此次交流活動,師生一行36人,先後參訪了中國銀行(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多個機構。在各界熱情接待下,訪學團師生對香港經濟社會和歷史進行深度探訪了解,探索「一國兩制」模式下香港和內地的聯動與合作,開展深港兩岸青年交流對話,共謀大灣區青年發展。
訪學香港各界 感知發展機遇
4月13日下午,訪學團來到香港之行的第一站——中國銀行(香港)。走進中銀香港行史館,在工作人員生動幽默的講解中,師生深刻了解到中銀香港在106年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中,為香港持續穩定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感受到香港金融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隨後,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從中銀香港MT(現為中銀MT)計劃、大灣區培訓生計劃,以及社會招聘等方面與師生開展交流,詳細介紹了中銀人才培養與招聘模式,並鼓勵青年學生未來赴港工作,加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推動香港與內地金融經濟不斷發展共同努力。
隨後,訪學團師生前往參觀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先生熱情接見了訪學團,為師生介紹了立法會的組織架構、工作職能與運行流程。其中,在參觀立法會會議廳時,經陳議員介紹,師生們了解到香港第七屆立法會議員宣誓時,在會議廳首次懸掛了國徽,這也體現了「一國兩制」下香港作為地方行政區域的法律地位,也是「愛國者治港」原則在立法機關得以推進落實的寫照。在交流和參觀中,訪學團師生進一步了解了「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愛國者治港理念的積極成效,同時,也深刻認識到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對於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當天下午最後一站——香港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王偉明教授親切接見「訪學團」師生併合影留念。在交流座談會上,中聯辦教科部方磊處長對來訪的港中大(深圳)師生說,作為新時代的有為青年,大家務必要全面準確理解「一國兩制」,充分認識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堅定不移擁護和支持「一國兩制」事業。隨着香港與內地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愈加密切,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交流合作的政策,希望同學們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增強本領,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田方處長隨後從港中大(深圳)建校與發展情況,與港中大一脈相連的「兄弟」關係等方面對大學做了介紹。在交流中,同學們希望充分發揮中聯辦「橋樑」作用,增加包括港中大(深圳)在內的大灣區境外合作高校和更多香港高校交流的機會,促進與香港教育界、企業的密切聯繫與合作,推動學生赴港實習,通過自身努力推動港中大(深圳)成為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的典範。
兄弟院校情誼深 兩岸青年互促進
14日上午,訪學團師生來到香港中文大學開展訪學交流活動。在港中大學生大使的帶領下,師生參觀了大學校園,並切身體會到港中大「博文約禮」的精神與文化在港中大(深圳)依山傍水的校園建設中得到了傳承與發展,兩所校園在建設中也一脈相承。
結束校園參觀後,與港中大學生事務處師生代表的交流座談會分為「老師組」與「學生組」進行。港中大輔導長高永雄教授、學生事務處處長譚綺琳女士,行政及設施組主管孔繁楓先生,學生經驗及發展組主管羅英倫博士等人參加了老師組交流座談會,並對港中大學生事務處架構及工作內容、迎新活動、I-CARE計劃作了詳細介紹。在隨後的交流環節,田方處長表示:此次訪學交流是疫情之後,兩校學生處首次面對面交流,也是一次歷史性的對話。今年正值香港中文大學建校六十周年,港中大(深圳)也即將迎來建校十周年,希望通過兩校多元化的互動,實現兩校周年慶典聯動,組成非常「六十加十」。同時,她也提到目前兩校間的學生活動合作已經啟動,例如即將舉行的港中大(深圳)2023社團文化節不僅邀請到了港中大學生組織,也邀請了大灣區十所高校學生社團與組織參與其中,展示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希望兩所校園同心攜手,共同帶動大灣區高校密切合作與交流。
在學生交流中,港中大職業發展學會、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與內地本科生聯合會的學生代表同港中大(深圳)學生就兩校特色學生活動、學生團體等內容進行經驗分享,並對未來如何拓展兩校學生活動合作交流可能性展開熱烈討論。
飲食文化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文化個性和標誌之一,在交流座談會結束後,師生們還前往探訪了港式茶餐廳,品味「最香港」味道,感受當地飲食文化魅力。
兩天四站,從企業、政法界再到教育界,行程充實深入且精彩。港中大(深圳)學子不僅全面深入了解香港政治經濟與教育,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收穫友情,此次訪學更是激發了學子們努力學習,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擔當起民族復興大業的責任感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