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曼玲
3月5日上午,以絳紅色領帶搭配深色西裝的李克強信步走上大會堂講演台,神情莊重又從容淡定。這是他以國務院總理的身份,第十次向全國人大做述職報告。

過去十年,極不尋常,又極不平凡。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任務,中央政府事不畏難,行不避艱,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在盤活中國經濟這盤大棋局上妙招不斷,亮點紛呈。
其一,不「抱薪救火」,不「大水漫灌」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政府始終保持定力,不採用短期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增長。對此,李克強曾剖析道,「如果我們放鬆貨幣政策,多發赤字,那就像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中央政府通過開啟政策「工具箱」,打出穩增長「組合拳」,成功破除國際上關於「中國經濟硬着陸」的錯誤判斷。
其二,壯士斷腕,有權不可任性
簡政放權是中央政府推行機構改革的先手棋。李克強曾如此闡釋改革初衷,「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他說,這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但這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願望。
在其任內,政府工作報告首度納入治理庸官懶政的內容,並強調「有權不可任性」。「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這句話正是中央政府以躬身篤行,扎實推進改革的生動寫照。
其三,利民之事,絲髮必興
民生冷暖始終是中央政府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十年來,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到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甚至連「降低手機費」這樣看似不太起眼的「小事」,都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惠及民生的改革舉措也隨之密集出台、強勢推進。
一飯膏粱,維繫萬家;柴米油鹽,關乎大局。不斷抬升的「底線」刻度讓社會更加溫暖,接地氣的措施則讓百姓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其四,惠港挺港,推動灣區建設
讓港人感動暖心的是,十年間,中央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全力支持香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連續多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各種惠港挺港政策密集出台,為香港保持繁榮穩定提供堅強後盾。李克強還經常在總理記者會上為香港問題「返場」,回答港人關切的話題。在外界曾對香港前途質疑之時,他面對中外記者發聲力挺,「我對香港的前景看好」!
2013年兩會,李克強首次亮相總理記者會時曾說,自己在讀書、做事、文化薰陶中悟出了「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的道理。「我堅信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十年後的今天,當他做完任內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委員們雷鳴般的掌聲給了他最好的回應。
(來源:大公報A8:要聞 2023/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