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盛德文)近年香港發生多宗塌樹傷亡事故,情況令人心痛。現時政府管理的樹木達170萬棵,多年來政府一直以「綜合管理方式」管理樹木,由樹木所在地或設施的部門,同時負責護養管理該範圍內的樹木,部門不但涉及「五局九署」且互不隸屬。同一地段內的樹木,咫尺間可能已涉及多個不同的管理部門,出現灰色地帶而相互「推波」。
申訴專員公署去年曾指出本港的樹木管理制度需要改善,支持訂立樹木法。有業界及立法會議員建議參考內地城市的園林局或新加坡的國家公園局,優化架構,建立樹藝師註冊條例和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以荃灣象山邨附近的城門谷公園、三棟屋村等地段,這地方雖然不大,但最能看到和說明目前政府對樹木管理制度的繁雜和混亂。」國際樹木學會註冊資深樹藝師及發展局註冊樹木管理人員王卓粵,日前在城門谷公園向大公報記者說道。
「這張是當區的樹木管理部門分布圖,藍色的部分是歸水務署管,而當中夾雜屋邨、公園和公路的大片灰色部分屬地政總署管,黃色的部分就歸路政署管。公園內橙色的部分屬康文署管,但大片的斜坡地就屬建築署管。」
「孤兒樹」無人檢查
在象鼻山路的天橋上,王卓粵以三棟屋村的斜坡為例表示:「這個斜坡下面一層因在公路邊,屬路政署管。上面一層近屋村的就歸建築署管,所以上層斜坡的印度榕是由建築署管,下面那一排近公路的樹就歸路政署管,對面屋邨象山邨的樹,就全歸房屋署管」。
同樣,由海壩村至三棟屋村短短數百米長的地段,因夾雜了路政署、建築署和地政總署三個不同部門,亦是按不同部門所屬土段分管。由於地政總署的樹木要有投訴才會跟進,面對三棟屋路和海壩村轉角位的幾棵大樹,王向記者表示,「這些都是無人檢查的『孤兒樹』,情況同去年梧桐寨發生地政總署管轄的樹,因塌樹擊斃村民的情況一樣,要有接到投訴才會跟進」。
界限不清 互相「推波」
他以城門谷公園為例,「公園雖由康文署管,但因為斜坡是建築署負責維修管理,園內斜坡的樹就全歸建築署管,康文署只負責管平地的樹,這裏大部分的樹都歸建築署管,這點可能好多市民都不知。附近山上因為有食水配水庫,所以通往配水庫沿途的斜坡和路樹都歸水務署管。」
王卓粵接着說道,「他們一直都是沿用『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形式,由不同部門管理各自地段的樹木,管理形式大部分都由各自的外判承辦商去處理。」
全港目前同市民活動範圍密切相關的樹木約有170萬棵,但管理樹木的核心部門涉及5個局9個署,非核心部門更多,管理部門四散,「佢地各自為政,多年來一直都是咁無變過。」
由於各部門各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歷史,樹木辦雖有指引予各部門,但下發到執行部門時,往往變成各師各法,不少外判管理樹木的工程如修剪、檢查、維護等,有的做得粗疏、有的仔細,無法統一,不同部門的管理方法也會有不同。此外,由於界限不清,有時部門之間更會互相「推波」,令灰色地帶上的樹木因無王管被拖延跟進,甚至發生意外。
讓專業人員互相配合
這種架床疊屋的分散式管理,令資源重疊、浪費、效率慢、不精準,「如果繼續現有做法,相信好難改變目前的質素」。
王建議政府參考國內和外國先進城市的管理方法,優化重整架構,由一個統合的部門來管理城市樹木和園林,如新加坡有國家公園局,國內深圳、廣州和珠海有城市園林局。讓不同專業的園境師、樹藝師互相配合,共同參與,承擔處理由設計、施工、種植到養護的不同工作。有如建築署內,有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及不同的技術主任,「市民問責亦容易,致電1823投訴,可獲快速處理。」
王表示目前由康文署、漁護署、工務部三大主要體系管理植物和樹木已沿襲多年,要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去統合優化,相信會有不少困難和阻力,不過正因為有困難才要處理,只有好的管理制度、架構、職系參與其中,管理質素和績效比才會有更好的提升,「這對樹木管理將是翻天覆地的進步」。
亟待改善|部門各自為政 處理投訴拖字訣
隸屬於發展局的樹木管理辦事處(下稱樹木辦)於2010年成立,常被喻為「無牙老虎」。審計署和申訴專員公署曾就政府樹木管理問題,一針見血地提出多項建議和改進方案。
審計署在2014年的報告曾指出,現時的樹木管理制度存有不少問題,政府部門之間曾就路旁樹木的護養責任誰屬出現爭議。該等爭議延遲了處理樹木投訴及其他樹木管理的工作,管理及護養工作不應各自為政,要採取綜合策略。
「樹木辦」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申訴專員公署在去年10月的報告也指出,現時政府採用「綜合管理方式」管理政府土地上的樹木,樹木辦負責統籌及協調各部門的樹木管理工作,並處理樹木管理責任和分工的爭議,在處理投訴問題樹木時,出現嚴重拖延,費時失事的情況。
過去3年(2019年至2021年),政府熱線1823每年接獲逾2萬宗有關樹木的投訴,當中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約800宗。在上述有爭議的個案中,每年有數十宗需時超過3個月才完成跟進。另一方面,1823電話投訴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3月,有超過2000宗積壓的樹木投訴,當中百分之八十延誤90日或以上。過去五年,公署接獲約120宗與樹木管理相關的投訴。
在2016年6月15日,申訴專員公署公布樹木管理的調查結果,認為本港的樹木分由政府及私人管理的制度,各存問題。樹木辦負責中央統籌,但卻與多個管理樹木的部門非從屬關係,有承辦商在市民投訴後8個月才處理問題樹木,反映樹木辦未能有效跟進投訴。
此外,樹木辦的巡查人員只需接受兩日訓練即可,質疑相關培訓是否足夠,公署建議發展局及樹木辦考慮為樹藝師的資歷設立註冊或認證制度,設立機制以加強監察各部門處理危險樹木的投訴,支持仿效台灣及新加坡,訂立樹木法,改善本港公私營樹木管理。
立法會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認為現時政府對城市樹木的多頭多部門管理方法,令各部門之間,存在灰色地帶,工作大打折扣,無論是善用資源或人手方面,表現當然「不理想」。
香港的樹木管理、維護、種植的方法和品種,城市綠化和園境設計,對市民的安全、健康和日常生活,都有切身的影響,政府要重用專業,加強培訓,包括業界的園境師、樹藝師,要統一管理。他建議政府優化整合相關部門,並由專責部門設計、養護和管理城市樹木,不能再好似一盤「散沙」般,各自為政,應該考慮設立獨立部門,加強管理,提升績效。
(來源:大公報A6:港聞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