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綜合新華社及記者俞鯤、于海江報道,「江澤民同志尊重群眾、關心群眾,總是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安危冷暖,依據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來檢驗和推動工作。」反覆唸着這段話,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托力河村村民王玉梅幾度哽咽。11月30日下午,江澤民逝世的噩耗傳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中華大地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1998年夏季,我國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長江、嫩江、松花江發生超歷史紀錄的特大洪水。「洪水摧毀了我的家,最困難的時候,江澤民同志來看望我們這些受災群眾,還跟我握了手。這種溫暖,我一輩子忘不了。24年過去了,我的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日子越過越好,我們打心眼兒裏懷念他。」王玉梅說。
大災大考,砥柱中流。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當年受災地區的幹部群眾,深情回憶起江澤民同志心繫人民安危、親自指揮抗洪鬥爭的感人場面。
「我們要堅決地堅持到底,堅持奮戰,堅持再堅持,我們就一定能夠最後取得最後的勝利。」8月13日至14日,江澤民來到長江荊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漢龍王廟、月亮灣等抗洪搶險第一線,指揮搶險,慰問軍民,並在武漢就長江抗洪搶險做出總動員,給抗洪軍民以極大的鼓舞。
「歷史將永遠銘記他的豐功偉績」
二十四年過去了,時任湖北荊州市委書記劉克毅仍清楚地記得,在洪峰逼近的危急時刻,江澤民同志不顧安危,登上大堤,指揮戰鬥,為前線軍民抗擊洪魔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堅定了大家早日重建美好家園的信心。「歷史將永遠銘記他的豐功偉績。」劉克毅說。
湖北咸寧簰洲灣中堡村灣黨支部書記沈祥和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村裏黨員群眾獲知江澤民同志病逝的消息,內心都格外沉痛。簰洲灣潰口是九八抗洪中震驚外界險情,中堡村是咸寧簰洲灣潰口的核心地帶。他回憶說,當時潰口800餘米,最深的水位有40米。中共中央一聲令下,解放軍戰士展開大救援,在簰洲灣捨生忘死營救被困群眾和戰友。6歲小女孩江珊被武警戰士抱上衝鋒舟的畫面,讓中國億萬民眾為之動容。「當年的抗洪場面,簰洲灣人民一輩子難以忘懷。」沈祥和說。
「堅定了大家戰勝洪水的信心」
59歲的荊州公安縣章莊鋪鎮書記陳和軍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時他35歲,是鎮裏分管水利的副鎮長,九八抗洪持續了3個多月,鎮裏所轄12公里長江支流松滋西河堤防,靠2萬群眾日夜堅守。他清楚記得,水位最高43.26米,高水位長達一個多月,洪水與大堤齊平,風一吹就出現漫堤情況,險象環生。8月13日,江澤民同志抵達荊江大堤抗洪一線,奮戰多日的軍民歡聲雷動。「現在,長江抗洪搶險鬥爭已經到了決戰的關鍵時刻,你們要繼續發揚不怕疲勞,不怕艱辛,連續作戰的精神,團結奮戰,堅持到底,奪取抗洪搶險的最後勝利!」陳和軍回憶說,江澤民同志在一線的指示迅速逐級傳達到了湖北抗洪一線軍民之中,自己和堤上的群眾倍感振奮,「當時大家覺得,總書記和中央在如此危急的時刻,還惦記着每一位抗洪的軍民,內心裏很振奮,感覺有了依靠,再苦再累也一定要死守堅守,絕不能讓大堤出一點問題。」
今年60歲的湖北荊州市荊州區御河社區居民沈瓊回憶,當年群眾不分男女老少,晝夜堅守大堤,當時心裏最擔心的是啟動荊州分洪區,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那時的畫面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江澤民同志心裏永遠裝着群眾,九八抗洪那麼危險的時刻,他拿着大喇叭親自上堤指揮戰鬥,讓群眾心裏踏實多了,也堅定了大家戰勝洪水的信心」。
依照中共中央的決策和指示,軍委、總部緊急部署,組織指揮部隊火速奔赴災區。先後投入30餘萬兵力,出動飛機2,200多架次,車輛12,500餘台,舟艇1,170餘艘。這次抗洪搶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抵禦自然災害動用兵力和裝備最多的一次行動。
「那一年明白了『最可愛的人』的真正意義」
「1998年6月初,哈爾濱連續降雨,天空不是下雨就是陰天,這樣的天氣持續一個多月,來勢之猛,持續時間之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因我們學校坐落於松花江畔,期末考試都沒來得及考就提前放假了,學校也成了抗洪救災解放軍的臨時軍營。」當年就讀於哈爾濱市第一綜合高中高一六班學生張義海回憶說。
「官兵沒日沒夜,經過連續記不清多少天的抗洪,終於封住了口子。那時候總在電視廣播聽到這樣的消息。」家住江邊的張義海說,「那時從家中的陽台可以看整個校園,原來的操場已鋪滿綠色的帳篷。松花江邊鋪了一趟又一趟的沙袋,第一趟沒幾天就被洪水淹沒。」
「他們可以依靠」
「當時的區委會還通知讓我們準備撤離。」張義海說,「那時候真的感受到了解放軍的偉大,他們可以依靠。從早到晚,解放軍背着沙袋築防洪壩,一層不行就兩層,再不行就一層接着一層築的情景現在還記憶猶新。」
當時就讀哈爾濱市第九高級中學的張佳銘還記得,父親是哈爾濱第一工具廠職工,在斯大林公園內靠近防洪紀念塔的位置有負責搶險支援的防洪段,在去給父親送衣服的路上,他看到整個公園裏的水已越過成膝蓋,江堤處壘着一人多高的沙袋,「感覺洪水有隨時漲上來的可能,江面上飄着很多雜物。」張佳銘說,為了不讓防洪紀念塔段決堤,防止洪水倒灌中央大街,軍車在斯大林公園內滿載着沙袋,解放軍都扛着沙袋加固堤壩。防洪紀念塔的位置總共壘了四層防護沙袋。
1998年張義海讀高中一年級,還在放暑假的同學們接到老師的電話,徵集自願到臨時軍營協助後勤工作的同學。張義海說,當時沒多加考慮就直接參與了,和幾位同學一塊到了軍營,很用心地幫忙洗衣服。但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到軍營,看到全是解放軍,喊着嘹亮整齊口號,分段執行搶險任務,那個情景如今還歷歷在目。
9月初,洪水逐漸退卻,學校通知可以如期開學,前幾天還滿是解放軍的操場,僅剩兩個帳篷軍營,學校和當初放假時一模一樣,甚至經過洪水的洗禮顯得更加乾淨整潔。張義海說,「那一年我明白了課文中『最可愛的人』的真正意義。」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