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龔學鳴、張凱晴<文> 何嘉駿<圖>)「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成立典禮暨香港教育開新篇高峰論壇」昨日在會展中心舉行,逾一千一百名香港及大灣區教育界人士出席活動。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分別致辭。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國民教育既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亦是學校的重要學習宗旨。未來5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這個由治及興的關鍵時刻,與政府攜手培育香港學生的國民意識和國民身份認同,為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為國家的富強昌盛作出貢獻。
李家超致辭時指出,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堅持愛國愛港立場,把愛國愛港精神融入各級教育,正正體現了習近平主席7月1日的重要講話所提及,香港要大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搶人才」也要「育人才」
李家超說,施政報告公布後如何「留人才」受到更多關注。事實上,在「搶人才」同時,施政報告也提出不少「育人才」措施,為孩子成長成才創造機會,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是特區政府推展「育人才」工作的重要力量。教師除了將不同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外,亦有責任教導他們怎樣做人,以及怎樣做個中國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培育學生國民意識、民族自豪感、主人翁意識。
他又說,國民教育既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亦是學校的重要學習宗旨。國民教育內容涵蓋課程不同範疇,包括促進學生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國情、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旗、國徽、國歌,以及國家安全教育等。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強化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推動學校在課堂內外推行國民教育,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
國民教育必須植根學校
李家超認為,國民教育必須植根學校。政府會推動學校持續檢視小學及初中課程,增潤國史、國家地理等學習元素。官立學校率先於今個學年推出「心繫家國」聯校活動系列,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國家發展和成就的認識。此外,所有公帑資助學校每年會為家長舉辦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活動。
李家超又表示,教育局會提高公帑資助學校人員對教育質素的責任精神,落實以全校參與模式完善國民教育。另外,由今個學年起,公營學校的新聘教師,必須在基本法測試取得及格成績,方可獲考慮聘用,而這個要求由下學年起將擴展至直資學校及幼稚園,測試內容亦會涵蓋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同時,政府會推出專業操守指引,並要求公帑資助學校新入職教師和公營學校擬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從入職到培訓確保教師秉持操守。
曾鈺成:愛國教育非常重要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會長曾鈺成致辭時表示,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由漢華教育機構、香島教育機構、香港勞校教育機構、培僑教育機構、香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6個愛國辦學機構組成。推行愛國教育是這批學校的基本宗旨和共同特色,然而,過去港英當局並不支持及鼓勵愛國教育,令這些愛國學校受到排擠和壓制。香港回歸祖國以後,憲制地位亦轉變,愛國應該成為社會主流價值。
曾鈺成表示,在「一國兩制」下,推行愛國教育非常重要。愛國辦學團體在香港教育工作中累積豐富的經驗,今年初聯合組成「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發揮自身的優勢,除了在團體之間建立資源共享、互相促進、推動業務發展和教育研究的平台,同時也為了與其他辦學團體和教育機構交流合作。香港教育正處於「由治及興」重要時刻,機構決心與教育界全體同工一起響應時代的呼喚,同為教育開新篇。
盧新寧:冀教育界守「一國」之正 創「兩制」之新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成立典禮暨香港教育開新篇高峰論壇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以「守一國之正 創兩制之新」為題作視頻致辭,提出三點希望:將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發揚光大;構建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樑之才。「相信廣大教育同工矢志立德樹人,將為國家和香港培養更多堪當時代重任的『一國兩制』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盧新寧在致辭中表示,中共二十大報告強調,要「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增強香港同胞的愛國精神」「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教育是國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辦好教育事業,增強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具有基礎性意義。
盧新寧指出,在香港由治及興新階段,華夏教育機構應時而立,將為傳統愛國學校發展創造新機遇。希望華夏教育機構繼續秉承最鮮明的愛國特質,高舉愛國旗幟,弘揚愛國傳統,做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表率,使愛國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也希望香港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共同打造高質量的教育,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引用多個香港教書育人感人事跡
盧新寧說,香港教育根源於中國傳統教育,但因其特定的歷史進程,香港與國家的聯繫一度被割裂,致使部分青少年學生缺乏國家觀念,缺少國民身份認同,造成嚴重後果。近年來,特區政府大力開展教育改革,李家超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進一步強化國民教育,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愛港愛家新一代。盧新寧強調,未來香港會繼續秉持「一國兩制」原則,守一國之正,創兩制之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香港教育體系,進一步發揮香港教育國際樞紐的作用,不斷增強香港教育的美譽度、貢獻度和影響力。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盧新寧舉了多個香港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鮮魚行學校梁紀昌校長憑一己之力把瀕臨停辦的學校辦得有聲有色、「五個小孩的校長」呂麗紅以全港最低薪應聘教職成為五個小孩的好校長好媽媽、「全國最美教師」譚蘊華20年來盡心竭力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追夢前行……「這些感人事跡,不光書寫着香港故事,更是『澆花澆根,育人育心』的最美寫照。」
盧新寧特別提到,國慶節時特區政府組織逾400位同學拍攝《少年中國說》,視頻獲兩地網民點讚轉發,這是立德樹人最生動成果。「這些青年學子,不僅展示着一個生機勃勃的當代香港,更昭示着一個前景光明的未來香港。」
田學軍:教育關係民族未來 中央重視香港教育發展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發表視像致辭時表示,教育是國之大計,關係民族未來、國家發展、香港前途。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始終關心和重視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全面深化,合作渠道有效拓寬,兩地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越來越多元。
田學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深刻總結了「一國兩制」實踐,特別是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的歷史性成就,系統闡述了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戰略,為做好港澳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兩地合作形式多元 空間廣闊
田學軍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關係民族未來、國家發展、香港前途。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始終關心和重視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導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全面深化,合作渠道有效拓寬,制度設計日益完善,兩地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越來越多元,空間越來越廣闊。在師生往來、校際交流、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科研創新等諸多領域結出纍纍碩果。這其中離不開特區政府和內地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愛國愛港學校、社團及教育機構的廣泛參與。
田學軍表示,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香港進入了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教育必將大有可為。他對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提出三點希望,一是面向師生,努力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二是面向教育界,努力成為弘揚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的重要陣地;三是面向社會,努力成為共同參與和攜手育人的重要陣地。
他期待機構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實踐,幫助香港青年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蔡若蓮:培育港青成為愛國愛港新一代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成立典禮暨香港教育開新篇高峰論壇昨日於灣仔會展中心舉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國家教育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袁振國、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程介明、香港教育大學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楊銳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范息濤出席演講,探討香港教育發展方向。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的講題是「優化教育 裝備未來」。她表示,致力培育年輕一代為愛國愛港的國家新一代為目標。她由「科」「教」「興」「國」方面說明教育發展,表示推出教師專業操守指引是想守護教育專業。她強調教師的重要性,「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間學校遇到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學者:香港教育優勢是「融中西之長」
袁振國的視像演說題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歷史進程:從規模擴張到高質量發展」,說明中國教育在「科教興國」戰略下,越來越多人可以受教育。
程介明以「香港教育:優勢與挑戰」為題表示,疫情成為教育的挑戰,但香港教師沒有「躺平」,迅速掌握了多元科技,設計雙元學習,讓學生拓寬生活視野和增強自強空間。他指出,教育界要學會「執生」才可靈活應對急速發展,又認為教育資源的重心投放必須從學校跳到個人。
楊銳認為香港教育最突出的優勢是「融中西之長」。而范息濤則從少子化趨勢及未來本地人才稀缺,早期兒童教育質量和現狀等方面談早期兒童教育發展。李子建表示,開啟香港學校課程新篇章要做到開拓新元素新方向,「保」香港學校課程特點,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減輕學校行政負擔四個方面。
(來源:大公報A2:要聞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