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李陽波)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教授宋筆鋒是學校參與國產大飛機C919研製的團隊成員之一,在大飛機研製任務取得階段性成就之時,宋筆鋒又將目光瞄向了更遠處。
「舉全校之力,全力支持C919!」從2008年5月11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開始,為攻關大飛機研製任務,西北工業大學集中精英團隊全身心投入,這句話成了當時在全校流傳的口號,製造大飛機承載着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坐落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國家重點「一流大學」。在航空航天領域,學校參與了大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神舟系列飛船等科研攻關和研製,一半以上的航空工業重大型號總師、副總師,一大批航天總師、副總師都出自該校,被譽為「總師搖籃」。
16名教師入選聯合工程隊
「能在第一線為大型客機的研製貢獻一分力量,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時至今日,一些西工大師生依然清晰記得當年舉全校之力投身大飛機研製的熱情。2008年,中國商飛計劃在上海成立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西北工業大學在全校範圍內籌建了以航空學院骨幹教師為主、多個學院參與的「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負責具體工作。「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幹線客機,所以全力支持C919,成了當時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8年5月起的半年內,西北工業大學共有16名教師入選中國商飛大型客機聯合工程隊,校內有12名教師參與JET-B方案研究,11名教師參與BWB布局方案研究,12名教師參與大型客機翼型/機翼設計。學校相關各學院的眾多師生,亦參與了C919飛機的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結構設計、航電等在內的多項課題攻關。特別是其中「大型客機JET-B總體方案設計與關鍵技術研究」團隊合作或獨立承擔的幾十個項目,都屬於關鍵技術項目。「大型客機飛翼布局方案可行性研究」團隊,則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150座級客機飛翼布局方案,比常規布局的性能提高了約20%。
此外,西工大還應用激光立體成形技術,解決了C919飛機鈦合金結構件的製造問題,與相關單位合作完成了C919艙門、起落架、活動翼面在極端氣候地面試驗條件下的檢測與故障定位方法研究等。
立志攻克飛行器「卡脖子」難題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大飛機製造、載人航天、探月探火等一批大國重器取得重大成果,我們團隊師生在C919、空間站等國家重大型號的聯合攻關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2022年9月,C919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後獲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將於2022年底交付首架飛機。作為C919研製重要團隊之一,在大飛機研製任務取得階段性成就之時,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宋筆鋒教授又將目光瞄向了更遠處。
「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宋筆鋒表示,新的征程已經開啟,越是高峰越向前。「我將帶領團隊,心懷『國之大者』,針對新一代飛行器設計中的『卡脖子』問題攻堅克難,勇攀科技高峰,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學子:在「三航」賽道上接續奮鬥
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青年教師楊曉君亦表示,作為航空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在不斷提升自我技術技能的基礎上做到居安思危,時刻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同時作為高校青年教師,要明白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努力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使命。
「過去這十年,我們鑄就了激動人心的東方傳奇,贏得了令人驚嘆的大國榮光。」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梁源頎表示,將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西工大的「三航」賽道上以實際行動「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空天超算:堅持自主研發 獻力「航天強國」
與西北工業大學眾多師生一樣, 陝西空天超算中心總經理李亮,也有着同樣的航空航天夢想。
位於陝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空天超算,被譽為陝西航空航天領域的又一「超級大腦」。該中心通過領先的以空天動力技術為特色的工業工程仿真和工業仿真雲服務平台,為本領域提供航空航天工程類高性能計算仿真、超算軟件開發、工業雲應用與技術諮詢服務,致力於突破一批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建設『航天強國』,空天超算將積極參與到『航天強國』建設中,打造內地領先的以空天動力為特色的工業軟件雲服務平台,為航天重大專項研發提供技術支撐。」 李亮指出,空天超算在過去一年中,積極轉化西北工業大學和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科技成果,不斷研發航天發動機領域自主可控工業軟件。「未來,我們將堅持持續自主研發,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據中新社報道,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明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強調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中國的教育如何更好地為中國式現代化輸送人才?
中共二十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告訴記者,高校人才培養需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是當前中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參與國際競爭、推動高質量發展急需的人才。
如何培養這樣的創新型人才?盧建軍提出兩點。首先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大學生選專業更傾向於以就業為導向。欲鼓勵最優秀的人才投身到基礎研究中去,西安交大的方案是加強基礎研究的應用牽引,推動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通過本碩博貫通的人才培養路徑,組建基礎和應用前後端、學科專業橫向間、學校和企業間的「雙導師」團隊。以此打通基礎與應用的銜接,吸引最優秀的學生勵志投身基礎研究,為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等儲備人才。
二是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之間脫節的問題。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盧建軍表示,西安交大正在探索與企業共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以此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協同育人。企業作出題者,學校科研團隊「揭榜掛帥」,哪個團隊揭了榜,哪個團隊就進研究院,和企業的研發人員一起攻關,通過有組織科研,打通創新鏈,做到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培養創新人才。
文匯觀察:中共自我革命 跳出歷史周期率
77年前,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回應黃炎培的「歷史周期率」之問時答道:「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進入新時代,二十大報告指出,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共產黨找到了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從人民監督到自我革命,中共求索「窯洞之問」的兩個答案跨越時空又相互呼應,展現了百年大黨直面執政規律的清醒認知和勇於自我揚棄與淨化的內驅動力。
歷史周期律顯示,在載沉載浮、興勃亡忽的周期規律面前,中國過往政權更迭的責任首先在當政者自身,權力的運用背離了民心。蘇東一黨執政紛紛垮台的教訓更表明,即便是曾經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缺乏自我淨化和革新能力,特權氾濫脫離民眾,最終亦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蘇共亡黨的教訓,追問「蘇共早年在有二十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有二百萬黨員時能夠打敗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萬黨員時卻丟失了政權、丟失了自己,這是為什麼?」
打出自我革命「組合拳」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度警覺黨內存在的思想滑坡、信仰缺失、腐敗頻發等現象,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全面從嚴治黨,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推進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爭,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從而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開闢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新境界。
十年來,中共全面從嚴治黨,為其他國家政黨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近日受訪時表示,近年來,在外國政黨政要中掀起一波「中共熱」,他們在高度評價中共的同時,參考借鑒的願望顯著上升。孟加拉國和平理事會秘書長夸西姆說,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因堅守初心和使命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也因堅持自我革命而充滿生機活力。印度左翼政黨領導人、全印前進同盟中央書記加內桑·德瓦拉堅表示,中國共產黨在反腐敗鬥爭中一直擁有人民的信任,是世界上其他政黨學習的榜樣。
需要保持清醒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擁有9,600多萬名黨員、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面臨的挑戰絕非其他較小規模政黨可比,自我革命的難度更大。一位黨建專家撰文坦言,這麼大一個黨,處在執政地位、掌控執政資源,很容易在執政業績光環的照耀下,出現忽略自身不足、忽視自身問題的現象,陷入「革別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難」的境地。因此,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醒全黨,「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可謂有的放矢,極有針對性。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將於22日閉幕的二十大已經吹響了中共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發的號角,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敗「關鍵在黨」。習近平告誡全黨:「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決不能有鬆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執政黨能否通過自我革命,續寫滿意答卷,跳出歷史周期率,世人將拭目以待。
(來源:香港文匯報A10:聚焦中共二十大 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