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高低疊錯的茶園裏,廣西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祝雪蘭正帶領村幹部們忙碌收茶。在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一個年輕美麗、聰明善良、勤勞樸實的茶籮娘,教人們種植、製作六堡茶,並以茶致富。而貢獻自家祖傳製茶手藝,帶領深山瑤鄉脫貧致富的祝雪蘭,也被當地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當代茶籮娘」。
六堡茶是中國歷史名茶,因產自蒼梧縣六堡鎮而得名,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一年四季可採摘。作為六堡茶核心種植區域,山坪村全部村民居住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區,曾是自治區級貧困村,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是制約山坪村發展的最大因素。
培訓出逾30專業製茶師
祝雪蘭是土生土長的六堡鎮人。「當時山坪村一窮二白,沒幾個人覺得這個小山村能脫貧,但是我就是不相信,我說選我當村支書,我就要幹出個樣子來。」祝雪蘭鉚着這股不服輸的勁,立志尋找一條讓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道路。「我們村種植六堡茶有1,500多年歷史,單靠種茶,村民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望着漫山遍野的茶樹,祝雪蘭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把自家六堡茶傳統製作技藝傳授給村民,提高茶樹附加值,讓村民把產業做大做強。
「祖傳的手藝,怎麼能傳給外人呢?」祝雪蘭的想法起初不被家人理解,但經過她真誠耐心地開導,家人還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她無償獻出了製作六堡茶的祖傳秘方,創辦「茶園講堂」,用自家炒茶的小平房當教室、搞培訓,並先後帶出了專業製茶師30多人,讓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傳統製茶工藝。山坪村六堡茶製茶技術也自此逐步推廣開來,村民們收入得到了顯著提高,脫貧的積極性也開始顯現。
去年底人均年收2.1萬元
作為偏遠瑤族村的山坪村,道路崎嶇,雨天車輛無法進入,這讓當地一些農產品都爛在了山裏。祝雪蘭深知交通對村子經濟的影響,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方協調,她爭取到修路項目資金。為了節約修路成本,祝雪蘭又帶領全村年輕人開山、挖土、鋪路,硬是把一條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有了這些作為基礎,祝雪蘭便開始思考如何讓六堡茶產業化發展之路走得更遠,和打造出屬於本村的品牌。
「我們的六堡茶色澤黑褐光潤、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和爽口,還有檳榔香味。」2018年,祝雪蘭註冊「祝雪蘭雲霧六堡茶」品牌,成熟茶園從十年前的300畝擴大到如今的1,500畝,成立了5家茶葉合作社,山坪村的六堡茶實施標準化生產,引進公司打造茶旅綜合體。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達2.1萬元(人民幣,下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3.8萬元。
祝雪蘭圓了自己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帶着山坪村的村民們脫貧致富。「2013年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赴京開會時,是腳踩泥路走出去的;如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這次很高興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有機會再次赴京,我想將六堡茶帶領瑤族群眾致富的喜悅再次帶去與大家分享。」
「我是2013年跟着祝書記種茶、做茶的,第一年就有了5萬塊錢收入(內地農戶平均年收入約為2萬元),現在家裏茶園有10畝,明年還想繼續擴種。」村民梁燕玲滿臉興奮地說。
融瑤族茶文化 打造文旅名片
2017年,祝雪蘭組建起瑤族文化文藝隊,山坪村首屆瑤族文化節就在新建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舉辦。祝雪蘭注意到,獨具民族特色的表演給遊客們留下深刻印象。她尋思,應該挖掘村裏潛在的旅遊資源來吸引更多遊客。
山坪村是六堡鎮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500多名村民中有90%是瑤族。「怎樣才能把瑤族文化與茶文化結合起來,打造具有瑤族文化特色的生態休閒旅遊品牌呢?」經過一輪思索和調研,祝雪蘭決定將茶文化、瑤族文化、旅遊產業結合發展。於是,祝雪蘭又帶領村「兩委」開始謀劃文旅結合發展新路子:在翠綠的茶山上,用爭取到的近千萬元人民幣項目扶持資金,建成風雨棧道和觀光亭;與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集民宿、茶園等為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度假項目……在祝雪蘭的帶領下,山坪村正在打造瑤寨新形象,以瑤族文化旅遊項目帶動村莊新一輪發展。
如今的山坪村交通越來越便利,村貌煥然一新,六堡茶實施標準化生產,引進公司打造茶旅綜合體,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幅以茶興村、以旅強村、以文厚村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
祝雪蘭
女,瑤族,1971年11月出生,廣西蒼梧人。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曾先後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祝雪蘭「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2022年2月,被評為2021年「廣西工匠」。
自2008年當選為山坪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村民修路、架電線網線、種茶、種八角,一步步走上致富路。2016年,山坪村成功脫貧。
(來源:香港文匯報A07:要聞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