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盧冶、郭若溪、宋偉、倪夢璟)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用較短時間建立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網,對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支持醫藥衞生事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共同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增加到13.6億,人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了78.2歲。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十年下降19.3%。2021年中國居民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為15.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在精神衞生方面,醫療服務機構與2010年相比增加205%,全國精神科執業註冊醫生超5萬人,與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
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疫苗種類擴至15種
免疫規劃是我國衞生事業成效最為顯著、影響最為廣泛的工作之一。「十三五」時期,我國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維持在90%以上,控制和消除重大地方病的縣(市、區)接近100%。
目前,中國已完全實行免疫規劃制度,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的疫苗種類擴大至15種,覆蓋人群以0-6歲兒童為主。國家衞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表示,2012年以來,中央財政多次安排資金用於疫情應急處置、冷鏈建設、監測能力提升等專項工作,每年投入已超過40億。
通過多年努力,我國免疫規劃工作成效顯著,多種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已降至歷史最低水準。2000年以來,我國維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2012年我國實現了消除新生兒破傷風的目標,2014年我國提前實現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區乙肝控制目標。此外,愛滋病病死率、結核病報告發病率顯著下降,通過了世界衞生組織國家消除瘧疾論證,所有血吸蟲病流行縣達到傳播控制標準,重點地方病區縣總體控制,消除率達到99.9%。
深圳電子「監督」傳染病患者服藥
十年間,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傳染病防控能力不斷提升,各項防控政策落實落地,傳染病防控效果十分顯著。2021年,27種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2711785例,報告發病率為192.58/10萬,較十年前下降了19.3%。
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季樂財醫生專門負責醫治結核病。他表示,肺結核的治療很容易被耽誤。很多患者誤認為是簡單的咳嗽,等到咳出血才趕緊去醫院,結果被確診為肺結核。如果拖成了耐藥肺結核,治療難度、藥物不良反應、病死率都高得多。
2020年,深圳全市未報告甲類傳染病,累計報告乙類傳染病18種43542例,與2019年相比,甲乙類發病率下降了18.22%。如今,深圳率先在全國免費治療流動肺結核,為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者提供篩查,將此病作為單病種納入深圳醫保門診大病醫療保險。2014年起又啟動電子服藥點,設立全國唯一的電子「監督」服藥點,患者可攜帶IC卡通過遠程視頻接受監督服藥。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78.2歲
十年來,中國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居民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為15.3%,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3倍。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數增加到13.6億,人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了78.2歲。
家住大連金普新區的郭建軍老人罹患腦梗已近10年。得益於醫療機構提前介入,郭建軍避免了大面積腦梗死危及生命及偏癱、失語等一系列後遺症。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鄭文旭表示,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護理和特殊康復訓練,但和郭建軍想法相同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數,導致病情延誤,為慢性病過早死亡埋下隱患。
2014年,大連市開始試點國家級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一些治療周期長、醫療費用高的慢性病醫療費用已經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大連市醫保局副局長湯冰表示,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能有效減輕慢病患者住院就醫負擔。
精神科患者 逾九成獲治療
近年來,中國逐步加強精神專科服務體系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介紹,目前,全國有精神衞生醫療服務機構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全國精神科醫生,執業註冊醫生有5萬多人,較十年前增加了144%。截至2021年底,全國在冊登記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有660萬,在冊患者規範管理率達到92%,超九成的患者均得到照顧、治療。
「無論線上線下,現在上海能夠提供緩解精神問題的醫療機構確實更多了。」從事影視工作的陸小姐平時工作繁忙,精神壓力較大,她坦言「希望大家能更重視精神壓力問題,遇到問題盡早解決。」如今,上海市心理熱線、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援助平台、精神科醫聯體互聯網醫院平台、基於「健康雲」的非接觸式社區隨訪管理模式等在內的眾多心理救助和危機干預網絡已經建成。
上海市精神科醫聯體互聯網醫院於2022年初上線運行,截至目前,精神科醫聯體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達10萬餘人,互聯網醫院已服務覆診續方患者1.6萬餘人次,提供義診服務千餘人次。
記者手記|每個市民都能享更好醫療服務
隨着《「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計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
過去十年間,一場從「以治療為中心」轉向「以健康中心」的變革在內地全面打響。深圳就以此為機進行了一場全民性的大型公共衞生教育、健康生活科普,加快打造強大的公共衞生體系,夯實基層衞生健康隊伍,推動全社會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踐行「共建共用、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理念。
「現在生病真的不用出深圳了。」多年來住在深圳的港人陳阿姨患有慢性腎病,早年間一直堅持返港覆診。如今,她在家門口的社康中心,就能到醫院的首席專家號,拿藥也非常便捷。
實現全民健康,需要長時間持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共用。展望下一個十年,還應進一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讓全國各個城市的每個市民都能享有更好的醫療服務,活得更健康。
(來源:大公報A17:內地 2022/09/21)
相關報道:
喜迎二十大·數說非凡10年 | 碳排放降34.4% 綠色發展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