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周宇、黃釔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留下不少香港青年探索奮鬥的足跡,他們用心感受祖國的歷史文化,把握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把自己鍛煉成視野寬闊的優秀建設者、特區接班人。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讓青少年多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切入點。「青年工作應該把握青年的心理,真正了解他們的興趣及理想,一方面能讓他們了解現在與未來的工作及事業發展,另一方面令青年更了解祖國的發展,增加他們的投入度和歸屬感。」有教育工作者指出,要從傳統文化和近現代、當代歷史兩方面着手,完善國民和國情教育的內涵。
如何增強青少年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是香港社會各界一直密切關注且用心實踐的重要課題。《大公報》今日起推出新欄目「與祖國同行」,講述新時代香港青少年奮發進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勵志故事,呈現常年專注於青年、地區工作者的心得體會,展示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與家國同心,融入新時代前進步伐。
難忘北京故宮實習 感受宋瓷製品官窰雍容 民窰飄逸
「在內地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讓我終身受益。」與特區同齡的吳美儀,大學期間的每一個暑假一直在路途上,長三角、雲貴川、內蒙古、莫高窟……都留下了她探索的身影,交流、實習、義教,感受內地不同省市的發展、城市風貌和文化,與祖國各地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同成長,共進步。如今已投身社會的吳美儀相信,香港年輕人多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用心感受歷史文化,觸摸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脈搏,有利於增長見識,更有助把握時代機遇,拓寬職業空間,成為視野寬闊的優秀建設者,為特區、為國家的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經歷是無形的財富」
2017年,在雲貴高原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吳美儀以義教老師的身份,度過了畢生難忘的聖誕假期。短短十天,她遇見了一群純真的「大山裏的天使」。篝火晚會上,歡聲笑語不斷,她和淳樸的孩子們一起放煙花、看星星。在連綿的山脈間,在浩瀚的星空下,大自然的無窮能量和魅力,促使吳美儀深入思考生命的內涵──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從點滴經歷中汲取養分,找到獲得感和滿足感,進而實現人生價值。「就像身邊的村民,他們的生活或許很清貧,但心靈很富足。當地學生教會了我很多東西,這樣的經歷是無形的財富,成為我生命中美好的回憶。」
教室後的牆上地圖,成了吳美儀和孩子們講述在不同城市交流、生活經歷的重要載體。她說,孩子們對大山外的世界充滿好奇,每每聽她講述旅遊中的趣事,羨慕、憧憬、嚮往寫滿他們純真的臉龐。「希望十天的短暫相處,我和其他老師給予他們的鼓勵和溫暖,能夠成為他們今後面對困難時的『護身符』,帶給他們努力讀書、改變命運的動力。」
發揮專業力量,向學生傳道授業,也是吳美儀畢業後踐行的事業。去年完成文學士及教育學士(語文教育)雙學士學位課程後,8月末,吳美儀進入了一家特殊學校工作。在執教中學部的半年時間裏,面對的學生雖然有不同程度的視力缺陷,但他們心中的光明從未消退,學生們樂觀生活、學習,踏踏實實走好人生每一步路的正能量,深深感動着吳美儀。她說,與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興奮參觀香港故宮館
今年7月,萬眾期待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2019年暑假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實習的吳美儀,亦興奮地前往參觀國之瑰寶。她說,在北京故宮實習期間一邊整理典籍、資料,一邊閱讀、學習。那段時間,她閱讀了大量關於宋瓷的歷史資料,感受到官窰的雍容大氣、民窰製品的飄逸,「如果沒有那兩個月的實習生活,就沒有充足時間閱讀,也無法相對深入地吸收知識。」
帶團天津踢波 無「炒場」任你踢
談到返內地交流,梁毓偉憶述,首次參加青年交流團時只有12、13歲,北上之旅讓他對國家的感情更深了。當時乘火車從香港到井岡山、北京。「我印象很深刻,從香港到井岡山坐了十多個小時,從井岡山到北京又坐了十多個小時」。
談及當時的情景,他仍歷歷在目,「我們坐的是綠皮車,六個人一間,一邊三格這樣。聽起來很辛苦,但其實很好玩。因為是第一次參加交流團,也是第一次坐火車。一班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年輕人,大家都非常融洽,打成一片。」
後來梁毓偉投身青年工作,與同事霍啟剛帶團到天津踢波,同行的年輕人全都十分興奮,因為在那兒沒有香港「炒場」的情況,而且是球場任你踢。梁毓偉認為,青年工作應該把握青年的心理,真正了解他們的興趣及理想,一方面能讓他們了解現在與未來的工作及事業發展,另一方面令青年更了解祖國的發展,增加他們的投入度和歸屬感。
「背靠強大祖國 是香港的幸運」
林琳表示,最近她愛看抖音平台上關於中國歷史的節目,直言香港似乎缺少這樣的平台,令青年人有時候想接觸相關議題也沒有渠道。她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讓青年人更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是國家認同的重要切入點。
林琳認為,香港的青年人其實對自己居住的地方很有感情。但對於香港的歷史,香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其實卻了解得還不夠。她說,抗日戰爭時期香港也有生動的歷史,東江縱隊抗戰老兵的故事,就非常值得傳承下去。「港英年代受到打壓,這些老兵無法講述自己的故事。現在回歸20多年了,為什麼還得不到重視呢?」
登上過國際舞台,參加過博鰲論壇、聯合國會議,令林琳有了更強烈的「國家感」。有東南亞朋友知道她來自香港,禁不住感嘆說:「You guys are so lucky to have China at your back.(你們有中國作為後盾真是太幸運了)」林琳說,出了國才發現,對很多地方而言,免受侵略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背靠強大的祖國,的確是香港的幸運。
兩地合製節目受歡迎 國民教育走出課堂
「最近電視節目《聲生不息》收穫大量青年掌聲,其實兩地可以多合作拍攝一些年輕人喜愛的娛樂節目,在社會上形成積極氛圍。」鄧飛說,對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不能單靠「搞一期活動」,而是要形成整體的習慣和氛圍。他希望社團組織能多舉辦相關活動,讓國民教育走出課堂。
鄧飛認為,要從傳統文化和近現代、當代歷史兩方面着手,完善國民和國情教育的內涵。傳統方面,香港有很多傳統節日,可以作為青年人認識傳統文化的切入點。「馬上就要來到的中秋、重陽佳節,香港都有慶祝活動,也可以藉此讓青年人了解傳統文化。」而在近現代和當代歷史方面,他說,馬上就是9月2日,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簽署投降書的日子,香港也有參與抗日,應該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
鄧飛坦言,目前香港在國情教育方面仍是任重而道遠,要調動青年積極性,讓青年人了解國家的執政黨,了解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等。
蔡若蓮:加強國民教育 培養守法意識
教育局近年持續推動國民教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國民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最新國家發展情況等有基本認識,繼而有「強國之志」及「報國之行」,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國家發展。此外,新聘的編制職位教師由本學年起要通過基本法測試;而今年年底將會推出新的《香港教育專業守則》。
蔡若蓮表示,政府正加強國民教育,包括歷史學習、語文文化傳承、價值觀教育等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守法意識、同理心等,以免他們受資訊爆炸、網絡罪案、假消息和偏頗新聞等的影響。
新聘教師須考基本法及國安法
蔡若蓮指出,國民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最新國家發展情況、經濟、地理等方面有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繼而產生一種自然的感情,有「強國之志」,希望國家越來越強大。第三是有「報國之行」,當國家有需要時,學生能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國家發展。
公務員事務局要求新入職公務員通過《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蔡若蓮表示,新聘的編制職位教師本學年起要通過基本法測試;而下個學年起,教育局的要求將與公務員事務局看齊,在測試中加入國安法元素。
蔡若蓮表示,今年年底將推出新的《香港教育專業守則》。她強調,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影響很大,社會對他們亦有很高期望。教師的表現不分在課堂內、外,甚至社交媒體,都不可以散播仇恨、欺凌的言論,否則會對學生造成傷害。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