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人類日常生活,香港路德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向全港逾千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六成二受訪者憂慮日後與別人「除罩相見」,四成八比疫情前更害怕面對面的社交場合,兩成二表示與人溝通能力下降。負責調查者擔心,青少年長期佩戴口罩,習慣把表情與情緒隱藏,欠缺觀察情感的機會,令他們更害怕與別人「除罩」相處,日後恐出現社交退縮現象,有機會誘發隱蔽危機。
校園生活是兒童和青少年培養社交能力、發展人際關係的重要階段。政府日前公布推出「共創明Teen」友師計劃,幫助弱勢社群家庭學生擺脫跨代貧窮的一大環節,就是幫助受助學生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對絕大多數的兒童和青少年而言,社交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依靠人與人的日常接觸互動,包括交談、應對、分工、集體遊戲等經驗的積累,不是光靠書本或影像資料和知識就能學習得到。
然而,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兒童和青少年嚴重缺乏校園發展社交的重要場所,成長情緒難免受到影響。路德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的調查,再次說明新冠疫情對本港莘莘學子的成長已造成實質影響,值得各方正視。事實上,過去不少專家和研究都指出,社交接觸對幼稚園至中學的學生影響較大,有的兒童和青少年較少出街,出去就容易產生焦慮或害羞的情況,不懂得或不願意與其他同齡人玩,社交能力持續走下坡。負責進行調查的小組建議,政府應為疫下青少年調撥更多資源,學校可舉行更多人數較少的小組活動,亦可加強與非牟利機構協作,讓有需要的青少年能於學校以外的場合得到支援。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兒童和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各方應齊心協力加以培養。特別是新冠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近期本港疫情更有惡化的勢頭,在佩戴口罩預防病毒感染仍是不可或缺的情況下,家校應該加強合作,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和感受,幫助他們積極與人溝通,不僅可以多和朋友和同學交流,還可以多些和家人談心。過久獨處不利於心理健康,應在防疫條件許可下多組織活動,通過溝通和交流,教懂兒童和青少年合理掌握各種表達技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此減少社交焦慮,克服不願參與社交的心理障礙。
(來源:香港仔P03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