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倪夢璟)「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一個可貴的實踐機會,希望將來能夠繼承范長江前輩的意志,努力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記者。」23日上午,來自山東大學的港生李婧彤在「2022范長江行動——認知上海這十年」香港傳媒學子上海行活動開幕式上發出這樣的感言。本次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辦,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支持,滬港青年會協辦,這也是疫情下「范長江行動」首次在網下舉行。上海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小松為採訪團授旗。

范長江是《大公報》知名記者,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奠基人開拓者之一。2014年,《大公報》以范長江之名發起「范長江行動」,旨在帶領港澳學子沿着先賢足跡,深入內地採訪交流,體驗規範的新聞訓練,累計已有近300名港澳學子參與。
專門面向內地求學港生
在各方支持下,今年的活動首次集中聚焦上海,並專門面向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香港學生。自活動信息發布後,反應熱烈,經過嚴格遴選,最終有14名同學入圍。分別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蘇州大學、華僑大學等知名高校。學生們的專業也不局限於新聞傳媒,還有社會學、公共管理、金融學等。
當天的開幕式活動,也是香港學子第一次走進上海市港澳辦。同學們的到來,受到了上海市港澳辦副主任周亞軍的熱烈歡迎。他特別告訴同學們,上海市港澳辦現在的辦公地,與港人有深厚淵源。那是知名港企永安集團創始人郭樂、郭順兄弟在滬的寓所,已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對於能夠參加是次活動,不少港生興奮之餘,也深感責任重大。來自復旦大學的陳耀輝表示,在開幕活動上,他已經感受到上海對於港澳學生在滬發展的重視,「他們嘗試通過很多活動來幫助我們融入這樣的生活,所以我也希望能夠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更多的了解學習並融入進這個城市。」
盼識新朋友 鍛煉寫作力
陳耀輝直言,通過參加此次范長江行動上海行,他可以結識來自內地各地的朋友,開展文化交流,「我希望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自己未來在上海立足,能夠通過活動增長見聞,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並認識更多朋友。」談及未來,陳耀輝表示未來希望能夠在上海工作生活,「這一次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橋樑,讓我發現更多機會,做好自己。」

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港生呂文祝表示,上海和香港是兩座有緣分的城市,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成就,「雖然兩者距離有些遠,但大家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之間有很多的交流,一起為祖國的建設不斷努力,這點我非常感動。」呂文祝表示,此次活動將參訪多個地標建築,能夠彰顯主辦方的用心,他亦希望能夠在上海這個充滿機遇的地方,找到更多發展機會。
呂文祝還表示,此次最期待的便是進博會主題參訪。他告訴記者,此前亦曾報名申請成為進博會的志願者,「但由於當時學業非常繁忙,最終沒有機會參與其中,所以這一次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進博會相關的採訪,也是希望能夠彌補的一個遺憾。」
特寫:珍惜交流機會 走出社交恐懼
在此次參訪團中,不少在上海讀書的香港學生都表示,通過活動能進一步了解上海的發展。有同學表示,此前自己曾經在上海臨港相關單位有過工作經歷,因此對於能夠再次前往臨港充滿期待,亦有同學表示對於中國的科技製造尤感興趣,因此對於接下來的行程異常期待。
在首日的採訪行程中,採訪團的同學們對參訪活動既有期待亦有信心。在完成首日上半日的活動後,已有同學寫下了參訪心得,希望盡快將作品呈現:「老師我這樣寫可以嗎?」「這樣的標題是否可以,接下來我負責哪一部分的內容呢?」在頻頻發問中,一篇篇作品雛形漸成,眾多港生也在交流學習中不斷成長。
此次,更有港生配置了專業攝影器材,記錄採訪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同學們勇於發問,在採訪中收穫知識。有港生表示,參加此次活動是希望取得交流機會,走出社交恐懼,還有港生直言,「疫情後這樣的參訪活動非常難得,我們希望能夠做到最好。」
(來源:香港文匯報A13:港聞 2022/08/25)

